APP下载

论库夏科夫《嬉游曲》在手风琴上的演奏

2018-12-29申嘉彤郭红喜

艺术评鉴 2018年19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

申嘉彤 郭红喜

摘要:俄罗斯著名当代作曲家、教育家安那托利·伊万诺维奇·库夏科夫,在四十多年的音樂创作里,运用了带着有自己的风格特色的现代派创作技法,并引领着手风琴的发展,他为手风琴创作了大量风格新颖的作品。本文主要针对库夏科夫的经典之作《嬉游曲》的演奏技巧以及乐曲音乐分析,特以作品《嬉游曲》四个部分——前奏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库夏科夫 《嬉游曲》 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8-0003-02

一、安那托利·伊万诺维奇·库夏科夫的生平及创作

(一)生平简介

安那托利·伊万诺维奇·库夏科夫(Anatoly Ivanovich Kusyakov 1945-2007)生于1945年6月7日俄罗斯伊万诺夫州舒雅市的舒伊斯基区,次年迁居沃罗涅日。他自幼学习音乐,对音乐特别热爱,12岁开始在管乐队演奏,18岁开始了他的音乐创作生涯。21岁考上萨拉托夫斯基音乐学院,第二年考上罗斯托夫·拉赫玛尼诺夫国立音乐学院,在克林尼切夫教授的指导下学习作曲。完成本科学业后,又考入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跟随巴拉萨扬教授学习。1974年,库夏科夫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随后邀请他加入苏联作曲家协会。1981年,他回到母校——罗斯托夫·拉赫玛尼诺夫国立音乐学院任院长一职的同时,兼任音乐理论及作曲专业的系主任,他还设立了手风琴为自选课程,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手风琴作品,1989年晋升为教授并获得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称号。

在库夏科夫的一生创作中有很多大型的作品,例如歌剧、交响乐、室内乐、手风琴等许多作品,为后来的音乐做出很大的贡献,他一生获得了很多荣誉,另外,特别推动近现代手风琴音乐的发展。2007年7月11日,62岁的库夏科夫不幸逝世于罗斯托夫州。

库夏科夫创作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属于创作初期

1976年SONATA NO.1

To Vyacheslav Semyonov

《奏鸣曲一号》

1981年Seasons of Year:Seasons of Life-Winter Sketches

To Vyacheslav Semyonov

《冬季素描》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属于表现主义阶段,大量运用十二音作曲法,现代派音乐为主流

1987年Fugue and Burlesque

Edited by Vyacheslav Semyonov

《赋格与滑稽曲》

1988年Seasons of Year:Seasons of Life-Autumnal Sceneries

To Michael Zatsepin

《秋季素描》

1990年SONATA NO.4

To Vyacheslav Semyonov

《奏鸣曲四号》

第三个阶段:21世纪,后期情感细腻

1992年Divertimento

To Yuri Shishkin

《嬉游曲》

1998年Seasons of Year:Seasons of Life-Spring Visions

To Yuri Shishkin

《春季素描》

2003年Images of the Passing Time

To Yuri Shishkin

《追忆往昔》

(二)创作背景与作品介绍

20世纪的音乐不再是以古典音乐固定音乐形式为典范,更多的是结合本民族的多元化音乐,更加注重音色,音乐呈点描式,这使音乐呈现更多的个性化。作曲家们勇于推陈出新,不断突破传统,创作最贴近作曲家创作思维的音乐。库夏科夫作为20世纪先锋作曲家将这种无固定调性、不和谐的特性和弦和写作思维都在《嬉游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库夏科夫注重对音色的把握,以主题动机的原样再现变化再现,通过音色、力度做到更加细微情绪变化的演奏,并将四种早已经存在的乐曲体裁进行了创新,使得乐曲规模有了变化,更加简练直接。也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发展了手风琴演奏技巧,对手风琴演奏可以展现更加复杂专业的音乐情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嬉游曲》这部作品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节奏、变音器、演奏记号都有着具体的要求。

《嬉游曲》由前奏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四部分组成,这部作品将传统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相结合发挥到极致。不协和音的尖锐音响和协和音的合理使用,节奏变化多样明确表达出作曲家所想表达出的含义,注重对音乐情绪的表达,让技巧同创作情绪相结合,突出展现出20世纪手风琴音乐的艺术特征。

《嬉游曲》在演奏的过程中,体现出演奏者需要更成熟的演奏技巧,例如手指的快速跑动但又要准确使用风箱,使得游走的不固定拍子稳妥的表达出来,不拖沓不抢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既克制又富有想象力。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四个乐章在情感上的层层递进,第一、三乐章为慢板,第二、四乐章为快板,动静结合。库夏科夫现代主义的作曲理念使整个曲子成为紧密连接一气呵成的整体,使手风琴的独特音响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嬉游曲》在手风琴上的演奏研究

(一)前奏曲

前奏曲这种乐曲体裁最早在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就已经出现,前奏曲的开头运用了大管音色的变音器,左手以自由低音高音谱号的A作为开头引出右手相互呼应,至第二小节左手和弦出现D大调主和弦性质,右手以轻柔自由的音响效果引出全曲。由弱到渐强,然后再弱,整体趋于p的趋势,和弦的底音延续突出左手的手指跑动,在第五小节主题动机再次出现。整体演奏要流畅自由,指法尤为重要,要考虑到前后小节连接紧密,控制风箱的的使用,让听众听到是“一句话”的感觉。

(二)谐谑曲

本乐章调性发生变化,由升调转降调,突出do mi sol降si和弦音响效果,巩固调性,这部分要非常有节奏感的有控制的弱力度来演奏,是活跃的快板。左右手的穿插配合演奏,简单但要求音色干净纯粹,正如乐曲的题目一样要表现出一种戏谑的、高亢激烈的情感。与第一乐章有着鲜明的对比,十六分音符在右手连续紧凑出现,刻画了这几小节的的紧迫感,而左手的八分音符控制着节奏,演奏时根据重音记号做出相应的听觉效果。

(三)叙事曲

这个乐章开头出现了再现部分,调性回归,抒情叙事的口吻拉开了序幕,充满了戏剧性,模仿大管音色的变音器高八度弹奏。第五小节用滑奏的形式滑到七和弦是再現后的与第一乐章不同的部分,第二个和弦是经过和弦,和弦前面的滑音如同流水波动的效果。这部分需要多加练习,演奏时一步到位滑到七和弦,确保没有杂音出现。然后第三行换用小提琴音色的变音器,紧接着使用了类似双簧管的变音器,衔接的部分需要多加练习,左右手弹奏以及换变音器的节奏要迅速,不能让听众听出破绽。

(四)即兴曲

即兴曲是19世纪广泛使用的一种器乐曲体裁,篇幅短小,旋律性强,注重艺术个性的发展。这种小品往往与作曲家本身的创作动机紧密相连,这部分是急版乐章,在速度上要求严格,同时一开始运用了风琴音色的变音器,有着ff的记号,左手先使用自由低音演奏,然后转变为传统低音演奏,到第四小节时左手再转到自由低音演奏,左手渐渐地暗淡弹奏为右手打着节奏,主题旋律部分是那样的轻盈,长音的演奏起伏是可以是循序渐进的,这里左右手的音型交替演奏,将作曲家情绪中暗中涌动的因素表现出来。所以演奏者要以优秀的水准演奏来阐释接近作曲家欲要展现给听众的意境。

三、结语

手风琴自诞生至今已走过了二百多年的历程,它具有宽广的音域、多样迷人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库夏科夫是近现代俄罗斯音乐史上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篇章,以自己对音乐的创作出热爱和严谨的态度,为俄罗斯手风琴音乐提供了创新的作品,几乎每一部手风琴作品在国际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并且引领许多当代手风琴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和技法。手风琴虽然晚于钢琴出现,但在20世纪的音乐舞台上大放异彩。与此同时,也对手风琴演奏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展示出库夏科夫的音乐作品的魅力成为每一个演奏者应该思索的问题。作曲家在作品中使用了许多俄罗斯音乐曲调并且创新性的使用许多新的演奏方法,并且灵活运用到他的每一首作品中,注重手风琴的音高、音色、风箱、变音器等多方面的结合,每一部著作都为后人留下无比珍贵音乐财富和创新精神。本作品抛砖引玉阐述了《嬉游曲》的演奏技巧,需要更多的演奏者发现探索本部作品的音乐精髓。

参考文献:

[1]凌继光.西方美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张祥龙.西方哲学笔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4][美]霍华德·里萨蒂.新音乐语汇——现代音乐记谱法指南[M].苏澜深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5]何巍.库夏科夫手风琴作品创作特点研究[J].作家,2011,(12).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
民族音乐与浪漫音乐的交织
阐述西洋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
《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如何将竖笛教学融入低年级音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