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民间舞蹈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2018-12-29李运国

艺术评鉴 2018年19期
关键词:必要性发展

李运国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蒙古族民间舞蹈应该借此历史契机快速实现产业化和现代转型。

关键词:蒙古族民间舞蹈 舞蹈产业化 发展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8-0071-02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的产业化成为了当今世界的潮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性产业、支柱性产业。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所以把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推上世界的舞台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劳动人民的不断积累、发展和集体创造形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舞蹈形式,风格各异的民族民间舞蹈已经成为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

一、蒙古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蒙古族民间舞蹈发源于蒙古草原、从元代就传承下来的传统民间舞蹈。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草原从事畜牧狩猎等生产活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蒙古族天地山川和雄鹰的图腾崇拜,形成了蒙古族民间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

蒙古族自身具有能歌善舞的民族特點,从古至今喜庆佳节时,群众娱乐性集体舞必不可少。蒙古族中很多舞蹈形式就是在群众集会中产生发展的,20世纪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蒙古族民间舞蹈仅仅是在蒙古族群众当中传播流传。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蒙古族民间舞蹈进入了创作发展的发轫期,一直沉默于蒙古草原边远地区的蒙古族民间舞蹈被激活了,登上了表演舞台,不过这时期的蒙古族民间舞蹈还处在原始的收集阶段,舞蹈风格还较为朴素简单。其后,舞蹈创作者才开始借用西方现代舞创作思维,努力运用风格化的民族语言来表现蒙古族的气质和精神。在之后的60多年的发展变迁中,蒙古族民间舞蹈在原有的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发生了极大的结构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开始登上国际舞台,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舞蹈,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民族特有的坚韧、豁达的民族性格和强大的内在生命力量。蒙古族民间舞蹈这一富有蒙古族特色的舞蹈形式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鄂尔多斯舞》《挤奶员舞》《欢乐的青年》《蛊碗舞》等优秀蒙古族民间舞蹈获得了世界大赛中的金奖、银奖和铜奖。在此之后,蒙古族民间舞蹈迅猛发展,国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蒙古族民间舞蹈体系,在文化和商业领域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市场。国际上与国外文化团体有密切的交流,与国外舞台表演组织机构有良好的合作以及国外舞蹈文化进行互相学习以及借鉴融合。

二、蒙古族民间舞蹈产业化开发的特色舞蹈资源

蒙古族民间舞蹈中有几类风格独特的舞蹈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是盅碗舞。盅碗舞是一种极具古典舞蹈风格的女性舞蹈。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表演者两臂舒展屈收,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节奏,舞者身体或前进或后退,展现了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内在气质。再配合富有蒙古舞风格特点的“软手”“抖肩”“碎步”等舞蹈动作,盅碗舞更能展现出典雅、含蓄的风格特点。兴安盟地区民间流传的盅碗舞,舞姿更加质朴简单,也没有严格的规律动作。其二是筷子舞。筷子舞一般由男性表演,以肩部动作见长,舞者双手握筷,同时不时击打肩、臂、腰、腿、脚等部位,有时还会击打地面(或台面)。筷子舞是一种具有特殊韵味的蒙古族舞蹈,舞者肩部动作很有律动感。舞者随着道具筷子的击打,带动腕部的翻转变化,时而活泼地耸肩,时而灵活地跳跃,时而转身左前倾,时而转身右前倾。筷子舞是融欢快、优美与矫健为一体的蒙古族舞蹈,动作简单,以技巧取悦观众,故有较强的表演性。兴安盟地区民间流传的筷子舞,既有男性独舞,也有男女群舞。表演形式上由单手执筷子发展为双手执筷子,肩部、腰部、腿部的舞蹈语汇也非常丰富,因此舞蹈更显明朗欢快、新颖独特,筷子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蒙古族剽悍、豪迈、热情、开朗的民族性格。其三是安代舞。安代舞出现于明末清初,发源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安代舞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慢慢发展成为蒙古族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蒙古族民间舞蹈在不同地域还有很多风格独特的舞蹈类型就不再一一介绍了,整体来讲蒙古族民间舞蹈资源丰富,为蒙古族民间舞蹈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蒙古族民间舞蹈产业化开发的有利条件

(一)蒙古族民间舞蹈的产业化开发是“走出去”国家战略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预示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开放向纵深发展。

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是新世纪的战略任务,当前正面临的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正推动着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在这一形势下,蒙古族民间舞蹈的产业化成为了必然。蒙古族民间舞蹈产业应该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深度挖掘蒙古族舞蹈的产业化水平,提高舞蹈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舞蹈产业化是时代发展和国际文化竞争的结果,随着中外舞蹈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欧美现代舞和国外各种舞蹈类型的不断涌入,给蒙古族民间舞蹈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蒙古族民间舞蹈业态中有趋向变革,力求进取的积极因素,也有产业结构落后,不合时宜的消极因素。这要求在蒙古族民间舞蹈产业化开发的过程中必须打破常规面向市场,蒙古族民间舞蹈也应该面向国际市场,走国际化道路,把我国蒙古族民间舞蹈文化推广到国外去,形成在国际有竞争力的民族民间舞蹈产业品牌,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二)蒙古族民间舞蹈的产业化开发是文化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多元化的文化融合与碰撞产生了文化的新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蒙古族民间舞蹈的传播与发展避免不了全球化的影响,蒙古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交流是建立在产业化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的,蒙古族民间舞蹈产业化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1世纪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逐渐增多,我国舞蹈文化产业也迎来了较快发展,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舞蹈文化产业来说,我国舞蹈文化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舞蹈文化市场发展尚未成熟。经济全球化下的蒙古族民间舞蹈产业化开发,正迎合了国家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国家战略,是我国文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改变观念,顺应时势,谋求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市场化拓展。

(三)蒙古族民间舞蹈的产业化开发是文化传承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

我国各地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功能提升的现实问题,这对文化产业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蒙古族民间舞蹈作为地域文化中有着非常影响力的文化遗存,其传承、发展、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中现代化是非常必要的,任何古老的文化只有和现代文明接轨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蒙古族民间舞蹈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从存在状态上实现产业化,只有依靠产业化这种强有力的商业运作,才能更具活力,才能培養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蒙古族民间舞蹈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完善文化产业体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民间舞蹈开始倾向于和现代产业运作融合。传统民间舞蹈在吸收了现代化市场运作后,民族民间舞蹈呈现出了与传统舞蹈形式迥然不同的风格特点,这种新舞蹈样式的表现形式往往以热烈欢快为主,通常能够引起观众较高的关注度。因而在市场化经济盛行和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当代,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相互影响将是历史的必然。

四、结语

快速发展的经济生活带来了文化的吸引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蒙古族民间舞蹈产业化的迅速兴起。中国政府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提醒我们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日益增大,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指引,让我们一定要认清“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依靠着民族的文化、哲学和美学的坚实基石,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蒙古族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化发展将会是历史的必然。

猜你喜欢

必要性发展
区域发展篇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