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歌剧《长征》之创作

2018-12-29朱意

艺术评鉴 2018年16期
关键词:配器舞美声部

朱意

摘要:歌剧《长征》是中国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历时四年打造的原创中国史诗歌剧。以作曲家印青为首的国内领军创作团队以兼具鲜明民族色彩,同时又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风格,圆满完成了该剧的创作。笔者以观众的角度,从舞美、剧情结构、配器、声部编排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感和看法,以期能对今后的国产歌剧创作提出一点完善和改进的空间。

关键词:创作 舞美 结构 配器 声部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006-02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国家大剧院于2016年推出了历时四年打造的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

歌剧《长征》策划于2012年,以“思想上有高度、艺术上有水准,笔力上有温度、内心中有情怀”为创作标准,力邀著名作曲家印青、剧作家邹静之、导演田沁鑫、杨笑阳等国内领军创作团队中的艺术家。四年来艺术家们和全体演职人员呕心沥血,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中磨砺,攻克了舞美、音乐、人物塑造、戏剧冲突等各方面的一道道难关。作曲家印青以既有民族色彩,又符合当今观众审美的当代风格完成了全剧的音乐创作。

长征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创作题目,难就难在创作者需要在各个人物层次上兼顾,导演田沁鑫在强化主要人物的同时照顾到小人物,力求突破以往的歌剧表现形式。全剧以长征路线为主线,前后依次分为《瑞金》《湘江》《遵义》《泸定桥》《雪山草地》《会宁》,主要演员(A角)有:阎维文饰彭政伟、王宏伟饰平伢子、王喆饰洪大夫、龚爽饰万霞等。全剧在“我们有热血、我们有梦想,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力量;我们的意志比钢铁还强,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人类的光芒!红军万岁!长征万岁!”的大合唱中结束。这部歌剧的杰出成就有目共睹,下面笔者作为一名热爱民族歌剧的普通观众,就这部剧的观感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舞美上,该剧与以往民族歌剧相比场面空前宏大,三面半包围结构的LED背景立体鲜明,位于中间的部分上方纪念碑式不断滚动的黑白头像代表着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不计其数,交相辉映闪过的红色背景光暗示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江水。剧中所运用的高科技现代化手段前所未有。

剧情结构上,整体上首尾呼应,终曲之前响起合唱《三月桃花心中开》照应主题,随即以进行曲节奏慷慨激昂的旋律“张开双臂迎接人类的光芒”结束。然而战争过程中进行到有人脱队的情节唱词就突然联系到共产主义,没有任何铺陈,过渡略显简单粗暴,人物形象较为扁平,使观众不禁联想到建国初期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些作品中的平面化、脸谱化的英雄和工农兵们。建国初期基于导演编剧水平的限制,这种情况情有可原,时代发展至今,我国文化艺术水平高度发达,人民欣赏水平加速提高,不可仍以这样单一的舞台处理方式面对观众。

配器的选择和运用上,该剧在乐器色彩上突出了以铜管乐器为主,弓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辅的整体设置。铜管乐器组的大量使用突出了该剧的军旅题材,伴奏乐器的选取值得肯定。

声部编排上,红色题材的表现往往离不开雄伟壮阔的齐唱,但如果通篇布满大合唱难免把弓拉得太满,脱离了情节起承转合的发展规律,使人不免有些审美疲劳。在重唱中,剧中每个声部不够清晰,而层次分明才能突出戏剧冲突和每个人的心理活动。这方面有相当多成功的例子,如同为印青老师创作的民族歌剧作品《运河谣》中的合唱《大豆、白米、花生》层次清晰、旋律朴实明快,生动描绘了劳动人民的市井生活,唱之朗朗上口,易于流传。而《长征》在演出之后虽剧情、舞美广受好评,但其中的主要旋律还是鲜为人知,并未广泛传播。这类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如果不能广泛传唱,显然就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

喧叙调旋律感较弱,是民族歌剧创作的普遍问题。如歌剧《原野》中宣叙调旋律佶屈聱牙,由大量的不协和音程组成,不仅没有歌唱性,并且旋律进行与人物情景、语气没有任何关系。印青老师在歌剧的写作过程中,试图照顾到这些问题,探索着如何将西洋歌剧的宣叙调、咏叹调等艺术形式与中国的语言特点巧妙结合,如何将歌剧音乐所具有的戏剧张力和人们所熟悉喜爱的歌谣体旋律相结合,要准确而自然地表达主人公的情绪同时又不失该歌剧整体风格的国际化,不丢失国际化风格的同时又能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是一个难于兼顾的问题。

众所周知,汉藏语系不同于日耳曼语系和斯拉夫语系,汉语是声调语言,如果宣叙的旋律不按照声调的走向来写,只有节奏重音而没有语气重音,那么就会造成唱的不如说的好听。照搬西方歌剧旋律创作手法的结果是:词曲两层皮,即使吐字没有问题,也完全搞不懂演员表达的什么。笔者认为,其实宣叙调的创作不妨考虑向姊妹艺术学习,以歌唱状态的台词代替,成功的例子有很多,如八大京剧样板戏《沙家浜》《杜鹃山》中许多优秀的对白至今脍炙人口,这些都是优秀的先例。

在角色选取上,歌剧演员的角色往往是根据声部决定,而美声唱法歌唱演员身材普遍偏胖,但既然是舞台就是视听艺术,人物形象要符合角色的设定。众所周知,红军战士长征过程中日常饮食吃草根煮皮带,条件相当艰苦,而扮演军团长的男低音演员身材肥硕,观众对一个大腹便便的红军首长极难产生代入感。笔者长期从事声乐教学,懂得歌剧以唱为主以演为辅的道理,但许多优秀的老艺术家为戏增重、为戏减重,即说明作为一个优秀的舞台演员,第一要务是要塑造角色,当然也包括为角色塑造自己的身材。

另外,一些美声唱法的歌唱演员在演唱中寻找发声状态和声音位置的潜意识动作(俗称“起范儿”)造成的硬起音,影响了旋律的连贯性。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发声状态,西洋歌剧发声特点是以腔行字,而中国语言在歌唱中的特点为以字行腔;美声唱法由印欧语系中产生,在将这种歌唱方法融入进汉藏语系演唱的运用过程中的产生一系列问题时至今日并未妥善地解决,如何巧妙地处理仍然有待商榷和完善。这方面也有不少优秀的例子,如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她的演唱涉猎面广泛,涵盖创作歌曲、民歌、歌剧等方方面面,代表作有创作歌曲《党啊亲爱的妈妈》《中国大舞台》《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歌剧《伤逝》、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吐字清晰,感情真挚,丝毫没有违和感,对中国语言在美声唱法演唱中的处理至今少有人能超越。

全剧中到达遵义一幕的音乐创作最为出众,咏叹调《三月桃花心中开》旋律婉约柔美,万霞扮演者青年歌唱家龚爽的演绎堪称完美。这首歌曲的旋律在之后的剧情中分别以女声合唱、女声独唱、混声合唱等形式多次出现,富于地域特色,情感真挚,优美动听,表现了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对红军战士深厚的感情,突出军民一家、唇齿相依的主题。当全剧结束,观众们走出剧场大门的时候,口里仍哼唱这的就是这首歌曲。好的作品不能脱离民族音乐的土壤,要懂得从中汲取养分。前辈的作品中有很多优秀的例子如《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之《遵义会议放光辉》中苗族山歌音调的二重唱,浓郁的山歌风味描绘了万物苏醒、生机盎然的新春图景,旋律优美流畅,至今让人记忆尤新。

该剧在现代民族歌剧创作中取得的成就显然毋庸置疑,但一部优秀的新作不能仅靠强大的阵容、华丽的舞美和演员高超的技术撑场面,具有教育意义的成功作品不能仅仅是作为资料片存放起来,要常演常新,丰富其精神内涵,真正起到教化作用,才具有其存在的意义。

在这部作品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除年少成名的王宏伟以外,如龚爽、黄训国,都是歌剧舞台上的新锐。

艺术的传承,要放在历史语境下讨论。许多后继无人的悲观论调忽视了一点,继承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的,即使是过去某个时代的杰出艺术家,功底未必赶得上现在的大一学生。任何一种客观存在,只有变化是不变的,青年一代演员的雄厚实力值得我们喝彩。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完成的震惊世界、改变世界的壮举。红军将士们在长征途中,用理想与信念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一笔永恒的财富,应该被永远铭记。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微瑕不掩瑜,歌剧《长征》仍然是建国以来红色题材的民族歌剧中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品,这部作品所涵盖的理想信念、情操气概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坚毅品格,更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积淀。

參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俄]库兹涅佐夫.歌剧演员创作时的思考与台词[M].陈复君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配器舞美声部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贾钦多·谢尔西室内乐作品《IPRESAGI》第一乐章的配器分析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俄国戏剧舞美特点初探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丰戏曲传统之翼振民族文化之声
“首届舞美大师论坛——感受视听空间的表现力”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