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野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

2018-12-29姚宽庆

家长·下 2018年2期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为学生将来学习语文以及其他学科打好基础的关键。文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目标并不仅是让学生认识汉字,更是为了继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语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对于识字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要给予重视,既要考虑到汉字的文化底蕴,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对汉字分析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汉字的深层含义,以及认识汉字之间的规律,这样能够为学生今后学习汉字提供一些经验和技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主要根源,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极为关注的课题。教师不仅要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魅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本中汉字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教条式灌输,识字教学应该以引导为主,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机械式般记忆生字,那么学生只是接受了生字,但对于生字的用法和语义却仍然模糊,这不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生字。所以,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用引导的方法使学生逐渐提高学习生字的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仁”字时,从字体结构来看,“仁”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二”,在写法上非常容易记忆。但只单纯记住汉字的写法是不够的,在文化视野下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掌握“仁”字的文化含义,并用“仁”字进行组词。“仁”字从结构上可以看做是“两个人”的意思,而社会正是由人和人相互合作、相互交往而组成的,人和人若想要和睦共处,那么就要以“仁”相待,由此引出“仁”的含义。“仁”可以组词成“仁义”,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仁义”精神的人,自然要数刘备、关羽。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叙述历史人物的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思,并对汉字知识进行拓展,丰富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汉字文化的魅力。

利用小组合作开展学习

小学生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由于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大部分教师虽然想让学生掌握一些更为系统的知识,但是识字教学内容复杂繁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共同解决问题。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小组人数,如果人数多了,学生们很容易对讨论的问题产生跑题的情况,降低讨论质量,而人数少了,学生讨论的问题也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可以将小组人数控制在4~5人,并且每组都要搭配两名学习较好的学生,这样就能够保证小组的合作质量。在对识字内容展开合作讨论时,优秀的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动作用,帮助小组成员快速地掌握到问题的要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丰富课堂识字教学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汉字的文化底蕴以及含义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到汉字背后的历史和故事,向学生传递我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教师需要丰富课堂识字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加入多种元素,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例如猜字谜、成语接龙、拼字游戏、看图猜词等,让学生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巩固。当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出具有难度的识字游戏,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及时展开课程的巩固总结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课堂总结是关键的教学部分,对巩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加深知识记忆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识字教学也亦是如此。由于小学生思维还不成熟,容易把学过的知识转眼就忘,因此教师及时展开课程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对识字过程进行回顾,帮助他们加深对汉字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当前能够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开展课程总结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总结都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整体学习过程“有头无尾”。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课程总结环节,每节课留出5分钟的时间,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起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将重点难点部分列举出来,并为学生设计出新颖的课下作业,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保证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