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要做好加减法

2018-12-29陈均

家长·下 2018年2期

很多家长喜欢和教师说这么一句话:“老师,我们把孩子交给你了。随便你怎么管,只管打,我们不护短。”仿佛把生杀大权交给教师后,教师就理所当然地还给家长一个人才。但是事实上,父母不应该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教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内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智慧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主动成长;愚蠢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成功的家庭教育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孩子,而不是揭孩子的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在这些方面学会:

做加法

李宗仁将军说过,假如人生是倒着活,从80岁开始活到1岁,将有80%的人成为伟人。可惜人生的成长道路都是从牙牙学语、懵懂无知开始,经过慢慢地学习,训练,慢慢成长。任何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但是,很多时候,事与愿违,有些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成为一个学困生。这往往和家长的管教有很大的关系。人生不可能逆生长,这就注定了家长要担负起引导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在管理孩子的过程中,把孩子引导到幸福的道路上,家长要学会做加法。

首先,在陪伴的时间上,要做加法。不少家长,忙于上班挣生活,下班玩手机,周末玩麻将,却很少去陪伴孩子。自认为把钱交给社会补课机构就万事大吉。这样对于孩子的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百害而无一利。著名作家池莉,社会事务繁多,但是却抽出很多时间陪伴孩子,甚至做饭时女儿如果提出了疑问,她就停下来给孩子介绍孩子急于了解的知识。所以,她的女儿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其次,还要在如何陪伴上,多花一点心思。家长应该不只是年龄比学生大,而且在心智上也要成熟到能够引领孩子的成长。大人不能因为自己长大了,就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童年。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孩子的特点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发现孩子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如果每天用欣赏的眼神看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审视孩子,就会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鲁迅先生在《风筝》一文中明确表示:玩具是孩子的天使,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培养能力。很多人认为小孩子从小学习就该按部就班地学习。其实家长应多花点心思,让孩子寓教于乐。我儿子小的时候,我常带他玩扑克牌。这个玩不仅不会玩物丧志,而且还能一箭多雕:利用扑克牌认识了数字,大小、加法、减法,甚至还利用输赢完成古诗的背诵检查。

做加法,还要多一点信任,你把孩子当做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千万不能把他往“坏”里想,曾经很风靡的一个故事,一个孩子递给母亲苹果前,先咬了一口,如果把孩子往坏处想,就冤枉了孩子,他是想选择那个最甜的苹果给母亲,这是孩子最淳朴的心思。

做减法

给孩子加倍的信任,给孩子加倍的期望,增强他的幸福感的同时,还要学会做减法。

少啰嗦

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叫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三遍是一个极限。但有些家长生怕孩子记不住他说的每一句话,总是不停地在孩子耳边反复说他认为重要的事情。特别是有关学习成绩的事情,考前反复提醒,考后不断总结,考了好成绩皆大欢喜,一旦孩子考差,家长便暴跳如雷,孩子噤若寒蝉,仿佛一场考试便能预示着孩子的未来。在孩子的成长期中,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本无可指责,但过分地关注分数而忽视其它方面的发展就不可取了。如果对孩子的评价唯分数论,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过分地强调分数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有些孩子会因此作弊、撒谎,甚至害怕失败而逃避学习,长此以往,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而厌学。

少指责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家长都有焦虑心理,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不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优秀,整天比较来比较去,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一丁点的缺点,就横加指责,常常因一点错误而罗列很多以往的不足,导致孩子自卑、委屈,甚至逆反,使亲子关系恶化。家长常说的一句话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都是千锤百炼的结果,孩子尚小,家长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少功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似乎都变得匆匆忙忙了,鲜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读读书,陪陪孩子,相反,对孩子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却乐此不疲。家长对学生的自身特点、身心健康关注较少,独独对分数、名次青睐有加。平时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格发展不闻不问。他们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便是能上一所好的大学,反之,孩子便是一无是处,家长更是教育孩子的失败者。

一个孩子的成长,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家庭教育更不能缺席。智慧的家长要会运用加减法,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急不躁,稳步发展,做到身心俱健,品学兼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