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熏桃李民间游戏润童心
2018-12-29徐艋
现在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动玩具,这些电动玩具给幼儿带来了欢乐,但对幼儿的发展没有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甚至造成幼儿出现自私、孤僻等性格。幼儿的天性就是活泼好玩,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幼儿发挥固有的天性。民间游戏作为幼儿活动的主要在游戏方式之一,在幼儿活动中民间游戏可以作为幼儿教育的媒介,培养幼儿身心良好发展。
幼儿活动开展民间游戏的重要性
在幼儿活动中开展民间游戏是有积极推动作用的。民间游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与其他游戏不同,民间游戏简单易懂、就地取材、种类丰富、不受场地等条件限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幼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玩耍。例如木棍、石头儿等都可以成为进行民间游戏的工具。它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贴切,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符合幼儿时期的身心特点,例如跳皮筋、老鹰捉小鸡等。民间游戏作为幼儿容易接受的游戏形式,把民间游戏与幼儿活动相融合,能够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身体素质。
民间游戏在幼儿活动有效应用的对策探究
民间游戏在教育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处在对事物探索的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个时候他们对待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营造游戏环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比如在进行“萝卜蹲”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游戏的模式,不是用各种颜色萝卜的名字来进行游戏,而是把萝卜变换成其他水果或者蔬菜的名字(例如:香蕉、南瓜、西红柿等)。教师可以把幼儿分为若干组,每组学生都代表一种水果蔬菜。任选一组开始进行游戏说:“香蕉蹲,香蕉蹲,香蕉蹲完南瓜蹲。”被叫到的一组继续说并作出相应蹲起的动作,若反应不及时没有说出就会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组取得胜利。引入简单的民间游戏,经过修改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民间游戏在体育活动中,增强身体素质
民间游戏丰富多样,其中一种类型基本是以跑跳为主要的活动方式,这些动作很好地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使幼儿在游戏中身体素质得到增强。为了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得到锻炼,教师应该搜集能够与锻炼达到一致要求的民间游戏。比如“跳房子”游戏,是一个很适合在幼儿活动中开展的体育游戏。游戏开始前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热身工作,通过小跑、跳跃等方式来活动一下幼儿的下肢关节。然后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一个房子单腿跳,两个房子并在一起双腿叉开跳跃。教师在一旁引导学生练习纠正做错的同学。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在“房子”的终点放置若干个沙包,幼儿通过“房子”拿上一个沙包从一旁跑回来,哪一组的幼儿全部通过用时最少则为胜利。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练习分单腿跳、双腿跳、跑步等方式,幼儿腿部肌肉得到了训练,更能够增加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
民间游戏在区域游戏中,提高礼仪教育
区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方式,也是每天必不可少的游戏活动。它是利用教室的一角来提供活动场所。教师充分利用教室的一角,挖掘出教育资源,采取区域游戏的方式提高礼仪教育,对促进幼儿思想道德品质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把民间游戏融入到区域游戏之中,“过家家”是一个典型的幼儿喜欢的游戏,每个幼儿都想长大享受一下成人的感觉。幼儿通过讨论决定选择好角色,有扮演爸爸的、有扮演妈妈的、有扮演爷爷奶奶的。妈妈在一旁做饭,爸爸在看报纸,爷爷奶奶正在聊天。每个幼儿都熟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礼仪交往技能。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熟悉不同角色之间的语言和行为,在游戏过程提高幼儿的责任感。幼儿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可以在以后生活中更好地运用礼仪,成为一个有文明讲礼貌的人。通过民间游戏在区域游戏中应用,来促进幼儿礼仪的养成。
民间游戏在自由活动中,培养交往能力
民间游戏的主要特点就是要与人沟通合作,开展民间游戏决定了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在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后,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朋友来玩耍。比如幼儿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幼儿比较喜欢玩“两人三足游戏”,这个游戏就要求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只有两个人之间配合默契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从起点开始出发,沿着跑道方向走向终点,然后在原路返回起点。自由活动的时候,有很多民间游戏都可以玩耍,教师应该要教会幼儿游戏的玩法,不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中,在休闲的时候也应该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魅力。让幼儿独立组织开展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结语
总之,在幼儿活动中合理运用民间游戏十分重要,它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教学资源,又能有效帮助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价值,同时积极探索民间游戏的文化价值,并将其运用到幼儿活动之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更有效地帮助幼儿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