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景艺术在幼儿园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2018-12-29石洪叶

家长·下 2018年2期

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让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开始对幼儿的生活环境以及学习环境更加重视。我国也有很多幼儿园开始在室内种植盆景,将其运用在装饰园内环境以及进行幼儿教学中。所谓的盆景就是盆中的栽植,让其自由生长,不对其进行任何艺术处理。本文就针对盆景艺术在当前幼儿园审美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为学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帮助。

盆景工程也能够以审美价值进行分析

盆景最早起源于我国,发展成为一种涵盖面广泛的艺术,高度概括自然审美,通过将山石池水、花草树木等基本元素进行艺术加工处理之后,植根于盆体之内,通过优美的造型来对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再现。

盆景艺术结合造型和取材不同,可以划分为山水盆景和树木盆景。其中树木盆景主要是通过穹曲古木来对自然景观进行表现,石头和水景构成山水盆景,模仿各种景色。二者的紧密结合构成整个景观,分为主要和次要两种。山水和树木都是创作者根据各种原则,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对自然景观进行展现,仿佛先天生成。盆景中表达的就是自然的艺术化发展。

自然美

所谓的自然美就是盆景艺术利用自然材料在盆体内部通过以小见大的表现形式来对大自然的形象进行展现,根据创作材料来划分,其属于灵活的一种艺术形式。盆景的艺术主要是通过对山石、植物以及其他自然原料的使用,这些材料具有自然属性,并且具有活力、生机,产生的目的和原因就是在一盆之内就能够对自然风光进行展现,可以放在室内,也可以放在室外,用来对人们的生活进行美化,其出现也是人们喜欢自然的表现。

艺术美

所谓的艺术美就是该种技术选择都是大自然,但是,其中对于树木山石的修剪、选材、粘结组合、打磨等都离不开创作者的审美理想,表现的也是大自然的艺术。所创作的点缀之景主要包括泥塑、陶瓷等工艺塑造而成的小船、建筑以及人物,从总体角度来分析其属于民间艺术。盆景艺术结合中国园林艺术和山水画的各种审美理念,山水画和中国园林技术的结合也是创作者构造景观的表现,通过将人文技术和自然艺术结合就能够对整体进行构建,包括自然气息以及人文气息等。

盆景艺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作用分析

幼儿园审美教育作为促进幼儿实现全面发展和成长的主要构成要素,其通过社会、自然、艺术美来对幼儿进行教育,从而提升他们的鉴赏美、感受美、创造美以及表现美。通过对幼儿正确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进行培养,能够进一步陶冶幼儿的情趣,启迪他们智慧进一步发展,让他们产生浓厚的乐趣。盆景囊括自然、人文以及艺术等。在提升幼儿审美教育上也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让幼儿对自然万事万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得到提升,实现全面发展。

对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进行培养

盆景技术作为将自然和人文融合的艺术形式,无论是树木还是山水,主体都离不开水、石头、树,通过将各种建筑、人物等元素进行使用,所构建的景色都比较小巧,而正是这种小巧才能够凸显出自然的广大与宏伟。通过对盆景艺术进行创作和欣赏,能够将幼儿的情感移至盆景中,让他们产生置身自然的感受,并且产生一定的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幼儿更好地与自然贴近,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热爱之情。

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盆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传统山水画有着直接的联系,作为立体的山水画形式,其具有“坐以卧游”的功能,对提升幼儿艺术修养有着直接的作用。结合幼儿喜欢触摸、活泼好动的特点,盆景技术适合幼儿来进行审美,作为立体的一种技术,幼儿能够更好地进行观察,而且在观察过程中亲自进行触摸,其属于活动的艺术形式,幼儿在观赏期间还能够闻到各种自然的味道。盆景艺术具有较多显著的特征,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欣赏植物盆景之外,除了全面清晰地认识到各种盆景之外,还能够让他们加深对传统山水画的喜爱。盆景艺术中的泥塑和雕刻比较活泼,作为民间技术和传统艺术的构成,只有不断观赏才能够让幼儿更加了解和喜爱盆景。

结语

盆景技术作为雅俗共赏的表现形式,幼儿能够结合实际状况来进行创作,并且在实际创作时,教师不要过度强调技巧和手法,要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幼儿对自然、盆景和人文特征加以欣赏,然后再介绍传统的文化,这就能够让幼儿在玩耍过程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