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家长的话语提升家园合作共鸣
2018-12-29郭沈俐
幼儿园是儿童进入社会的第一扇大门,教师是儿童学习生涯的第一任教师,对儿童有着很大的教育影响,而这种影响更为集中地体现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为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媒介的作用,也为了改变某些不良的现状,我们教师应注意倾听孩子与家长的话语,懂得对不同的话语作出不同的回应与引导,提升话语背后真正的教育价值,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孩子与教师的默契,家长和教师的配合。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题,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朋友 倾听 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家长会通过接送孩子时的短暂时间进行话语交流,并且利用家访、电话、便条等形式,与家长进行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形成随时交换意见的习惯,拉近家园间的距离,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以何种角色、何种心态去倾听家长的话语呢?我认为,朋友式的倾听能创造亲切、随意、和谐的氛围,家长在此氛围中能以朋友的身份欣然地接受教师提出的对孩子的希望与要求,也能提升家长对孩子日常生活等情况的了解,从而促进家园双方在了解孩子自身情况与表现中达成共识。如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好玩的玩具,孩子因为贪玩,在区域游戏的时候不小心就把别人的玩具弄坏了。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放学接送的时间,与破坏他人玩具孩子的家长进行交流,并以朋友式的口吻说:“今天您的孩子在游戏中不小心把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弄坏了,虽然他道歉了,但这位小朋友还是很伤心。我建议您明天让孩子带一样玩具来送给伤心的小朋友,这样孩子间的小矛盾很快就能得到解决了,而且他们会比以前更要好的。希望你能帮助他,好吗?”这样朋友式的倾听交流,换来的是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他们第二天就带来了玩具,伤心的孩子笑了,和那个弄坏玩具的孩子又成为了好朋友,家长也欣慰地笑了。
由此可见,教师在与家长朋友式的倾听中,能让家长感觉教师的真诚、友善,能让家长感觉教师对自己的孩子视如己出,从而促进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友好关系。
论坛 倾听 认识
家长园地是以文字的形式来定期对家长进行了解的一种形式,其内容包括了家园合作的方方面面:教学活动内容,保健知识,安全知识,家庭教育方面可有儿童的身体与心理的发展,家庭营养知识,家庭教育方法以及新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幼儿园的近期活动等等,于是我们利用家长园地,采取论坛式的倾听方式,加深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让家长园地的信息真正内化为有利于家长育儿、也有利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新天地。我们可以根据园内组织、班内实施的活动,请家长谈谈参与后的感受和建议。如:三八妇女节,我们开展了“夸妈妈”的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为妈妈制作了玫瑰花,并说了一句祝福的话。活动后,我们就此次活动请妈妈谈自己的感想及对活动的看法,在论坛中我们倾听到妈妈的心声:“我们总是在付出自己的爱,但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体验到了被爱的感动!”大家一直认为现在的孩子都被长辈宠着、爱着、护着,应该多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爱护身边的亲人。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孩子近期存在的普遍问题请家长讨论,如孩子吃饭挑食怎么办?孩子不能按时上幼儿园怎么办?倾听家长对孩子现实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建议,集大家的智慧共同找寻适合孩子的改正问题的策略方法。
问题 倾听 理解
每个家长在育儿、家园合作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困惑,教师对家长的困惑应如何有效地取舍,应如何倾听,如何分主次呢?我觉得我们可以利用家长这块天地,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存在于家长之中共同关注、共同疑惑、迫切需要解决的话题,让教师根据话题采用问题的形式,将问题抛给家长,集思广议,从而倾听家长对问题的见解,教师归纳总结,传达经验,进一步提问家长对收集资料的看法,我们根据家长的困惑与不解向家长传达更富有价值的信息。我们需要达成共识:首先,在收集资料时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应付了事。其次,收集时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判断,要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最后,指导孩子熟悉收集资料,如果是文字资料可以帮助孩子阅读,和孩子一起把文字资料翻译成图片资料,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
倾听话语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倾听不同的声音,分析倾听的内容;需要我们用脑去思考,落实倾听的措施与方法;需要我们拿出实际的行动,让我们运用适合每个孩子与家长的倾听艺术,提升倾听背后的教育价值。开启他们智慧之门,让他们与我们教师走得更近,心贴得更牢,相信每个孩子也会用不同的话语来表达对教师的亲近与爱戴,相信每个家长也会用不同的话语来表达对教师的信任与支持,在这种温馨、和谐的话语气氛中,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是明显的,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