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实施策略

2018-12-29吴秀婷

家长·下 2018年2期

长期以来,多数幼儿园的户外游戏是按班级分区进行的,运动场地由学园统一安排、平均划分给各个班级。单一的场地、固定的器械,很容易让幼儿失去参与户外活动的热情。本文将从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提供多元的操作材料和改变教师户外活动的组织策略等探讨幼儿园自主性户外游戏的实施策略。

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建立科学合理的自选活动常规是前提

优质的教育环境是幼儿开展户外混龄自主性游戏的先决条件。不少幼儿园的幼儿天天在同样的场地玩,玩同样的器材,这样做并不利于幼儿身心方面的和谐发展。通过暑假期间的改造,学园按教育的功能要求和不同目标,将学园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区域化”,分别设置了体能训练区、沙水区、生活模拟区、建构区。

户外活动场地的“区域化”打破班级、年龄的界限,幼儿可以跨越班级、年龄界限自由选择喜欢的活动场地,扩大了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同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自由结伴,让幼儿在自由的气氛中,在宽松、随机但非放任的指导中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进行练习,调控活动量,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提供多元化的操作材料是保障

以前幼儿园的户外游戏大多只是简单的体育训练活动,通过全园教师们的研讨,打破传统户外游戏的观念,将幼儿更喜欢的表演游戏、角色游戏、以及更具有挑战难度的体育活动等作为户外游戏的开展项目。例如:在场地中央,教师们为幼儿准备了不同面积的积木、积塑,不同高度的八字梯、一字梯,不同直径的线轴、滚轴,以及重量不同的轮胎等,幼儿通过小推车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自由与他人合作,这些举措都为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空间,让幼儿们不仅玩得开心,自信心和成功感也得到了增强,继而提高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在提供丰富操作材料的同时,教师也要找到材料与幼儿兴趣、要求,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内容的结合点。为此,教师们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为幼儿提供适合其身心发展的不同操作难度的材料,并采取民主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操作。为此,学园在平衡区为幼儿投放了平衡小桥、踩高跷、梅花桩等;在跳跃区中投放了羊角球、袋鼠跳等;同时在沙池、大型器械区等也投放了相应的器械。这样幼儿每天都可以在不同场地玩,每次玩的器械都不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器械和玩法。

改变教师户外活动的组织策略和方法是核心

如何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切实发挥户外游戏的自主教育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主动探索,减少干扰

在户外游戏时,教师要引导幼儿由被动模仿转化为主动探索。要让幼儿主动探索,关键要把传统的体育活动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示范——幼儿模仿——联系巩固”转化为“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初步探索——交流总结——再次练习——巩固运动”。

如幼儿在玩沙包时,一开始我并没有示范沙包的玩法,而是让幼儿自由地进行探索与体验,在此基础上,我再次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体验。这样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提升经验

在户外游戏结束时,教师们往往会忽略将幼儿户外活动的零散信息进行整理这个环节,其要求用精简和规范的语言进行总结,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做好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发挥引领作用。例如当我发现幼儿利用积木、积塑等材料拼搭大炮时,我及时用手机把幼儿拼搭的过程记录下来,回到课堂时,我把照片拿给幼儿看,让他们进行观察与讨论,并让拼搭大炮的幼儿上台进行讲解,而我在一旁进行适当地指导。这种做法将原本自己预设的目标和所要解决的重难点进行关键经验的提升,并通过幼儿自主性的发言进行了条理性、完整的梳理。

规则制定保持自主性

在户外游戏过程中,为了调节幼儿间的行为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商量、讨论来自发地制定游戏规则。如当幼儿在绘阅亭进行角色游戏时,他们自主制定了以下规则:1.老板要面带微笑,使用文明语和普通话;2.顾客要使用文明语和普通话;3.不能争抢玩具,收拾玩具时要整理干净。幼儿对他们自主制定的游戏规则都能遵守,如果有不遵守的小朋友,其他幼儿都会对其进行解释,并且我发现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开展,幼儿会针对游戏中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地增添游戏规则,以便游戏更好地开展。

随着全园自主性户外游戏的开展与壮大,参与户外锻炼的意识如涓涓清泉渗透在幼儿的心灵里。同时,教师们在丰富自主性户外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怎样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怎么运用正确的教学组织策略和方法,不仅使户外游戏更加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兴趣特征,同时把“我运动,我快乐”这一思想融入了幼儿的脑海之中,与幼儿的学习相互呼应。

基金项目:泉州市2016年度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幼儿学习性质培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QJYKT201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