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班主任实施德育的有效教学方法
2018-12-29王金柱
“百年大计,教育为首”,而在教育领域中,要想“教书”,要先“育人”,这就直接表明德育教学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处于初中教育学段的学生受到青春期的影响,他们的思维特点、身体发育、想象能力、交往能力等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从这个层面来说,初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所以班主任更应以良好、有效的德育方式来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避免初中生受到不良诱惑的侵蚀。班主任是与初中生接触最为频繁,对学生影响最为深远的教师,所以应主动承担起实施德育的工作责任,以良好的师爱、师德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工作经验,从尝试换位思考、利用班级活动、巧设德育实践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尝试换位思考
一直以来,班主任都一直以“高位者”的姿态来处理初中生所出现的德育问题,这种做法直接在教师与初中生之间建立了无形的屏障,导致班主任无法走进初中生的心里,初中生也不信任班主任。这种互不信任、彼此不亲密的师生关系将会大大削弱班主任所实施的德育工作效果。换位思考不同,它要求初中班主任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观点来看待学生所出现的行为品质问题,以便获得初中生的信任与支持,使初中生打心底里信赖班主任,加强师生相互理解,从而保障德育效果。
比如有一名学生在青春期成长阶段的影响下对异性关系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所以很喜欢看一些青春类的小说、文章,直到后来严重影响了这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看到这个现象的时候,笔者并没有直接批评这名学生,而是与这名同学进行了深入交谈,与这名同学分享笔者本人的青春期成长经历,以此来获取这名同学的信任。在笔者的开导下,这名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原来,自从升入初中之后,这名同学感到学习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学习压力与学习任务也变得越来越繁重,这种压抑的学校环境使得他急于寻找一个突破口,而正在此时,看到了青春类小说中对校园生活的勾勒与描写完全满足了他对学校生活的渴望与向往,所以开始尝试通过青春小说来缓解压力。在得知这名同学的真实情况之后,笔者便对这名同学进行心理疏导,并教给他一些有效的解压方式,如跑步、打拳等,还为其推荐了内容轻松、哲理丰厚但读起来十分有趣的优秀文本,并为其制定了不影响日常学习的课外阅读计划,帮助这名同学改善自己的行为问题。
利用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参与的集体活动,以班级活动来实施德育有利于为初中生营造一个优良的德育环境,使他们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道德问题,学到改善自我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可以说,利用班级活动实施德育是初中德育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活动,也是最方便可行的德育教学方式。
“感恩教育”是初中德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优化初中生思维品质的基本要求。为落实感恩教育,笔者专门组织了一次“感恩演讲会”主题班会,鼓励初中生在课前自主收集感恩题材,丰富自己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就“如何感恩”进行学生演讲。在本轮德育教学中,笔者将学习的权利完全交还于初中生,让他们自主推选演讲会主持人,选择背景音乐与演讲材料。在这个演讲活动中,初中生可讲述自己真实的感恩故事,也可利用与感恩有关的热点新闻来引入感恩的重要性以及感恩的方法。待学生演讲结束之后,笔者以现在网络上十分流行的一则关于某位男性毕业之后一直肄业在家,靠母亲打工赚钱养活他,却从不知感恩与汇报的内容作为辩论主题,引导学生以正反两方就母亲与主人公的做法展开主题辩论,引导学生思考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以及孩子缺乏感恩之心的根源,从而加深学生对感恩教育的体会。
巧设德育实践
德育实践是丰富学生认知,开阔学生视野的关键活动,以实践来实现德育,更易于引起学生共鸣,让初中生更加深刻地反思与完善自己的行为处事方式。从实践结果来说,实践性的德育活动所得到的教学效果要优于常规的课堂理论教学,能够在点滴生活中扩大德育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因此,开设德育实践活动十分必要。
就比如笔者曾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了国内外许多景点专门以汉语来设计“不可随意乱扔垃圾”“不要随意拍照”等标识语,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借此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与维护公共秩序与制度的良好意识。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笔者专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展开生活观察,即到学校、街道、社区等地区观察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并以提醒、善后等方式来减少不文明现象。在本轮观察实践中,初中生的精神与心灵都受到了强烈刺激,他们都明确意识到了树立生态文明与建立文明社会的重要性,这份责任感也让每个学生树立了绝不随手乱扔垃圾、不乱贴乱画、不违反公共秩序的意识。
总而言之,德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初中班主任应主动学习德育的先进方法与优秀理论,在自己的教学范围内结合学情明确落实德育工作,针对初中生的道德品质问题展开针对性的纠正与调整,以便突出德育教学的情理性与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