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源
2018-12-29宋瑛
生命教育是20世纪兴起的一种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就明确指出要认识自己生命的宝贵,珍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可见生命教育对于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生命教育对于七年级学生的重要性和在道德与法制的教学中如何进行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学生珍爱生命,绽放自己的生命光彩。
近几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在很多惨痛的事件里,都有着青少年的影子。他们不懂得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情感的匮乏、家庭教育的缺位、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等,使某些学生生命意识淡薄,暴力伤害自己或他人,在遭受意外伤害情况时不能很好地应对。这些情况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从去年秋季开始在七年级开始启用的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了专门进行生命教育的章节,这使我感到国家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重视,作为一名教师倍感欣慰,也感到责任重大。
对七年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是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七年级学生刚刚结束了自己的小学生活,踏上了生命的一段新的征程,他们可能从未思考过生命的问题,在生活中没有留心过生命的美好,也没怎么经历过人生的困难,也从未切身想过这些问题。因此,对于七年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的脆弱和坚强,感受每一条生命的宝贵,让中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和提升生命的价值意义成为这一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开展生命教育一方面能让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自我认知,在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更多的价值,让青少年能够真正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承担自己的责任,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光彩。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对策
关注热点事件,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情怀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们从小在父母的保护下长大,尚未成熟,对于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都不太知道,对于生命的理解也不是很深刻。因此,教师要在道德与法制课上充分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形成生命至上的观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对生命怀有敬畏之情,可以通过观看一些热点事件的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所有的伤害都抵不过每一条生命的消失。
在课上,在学习人教版第四单元《敬畏生命》这一节时,我会在课上让学生观看一些视频,如汶川地震后,党和政府对受灾人员全力以赴地抢救,社会各界对受灾人员的救援;全力搜救失联的马航客机;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法律严惩;公安、消防人员对受困人员的全力解救等,通过一系列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新闻以及具体的数据,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脆弱的却又是坚强神圣的,让学生明白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爱惜自己的生命。
开展专题教育,感受生命意义
学生要充分地感知生命的意义,在教育中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要多多开展专题教育,充分利用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比如,在学习《珍视生命》一课时,在观看一些多发的交通事故之后,我会专门开展有关交通安全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在过马路时多留心,养成良好的习惯。
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阵地。有时候一些单纯的安全教育可能效果不太明显,因此,在学习道德与法制这门课时,教师要借助一些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达到很好的效果,要注意围绕学生的身边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解决,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如,在学完《守护生命》这一课时,我会组织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救助精神,让他们在遇到这样的灾难时,学会保护自己。
倾听学生内心,增强生命韧性
我们在进行生命教育的同时,要承认和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由与天性,引导他们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有更全面的发展。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构建更加人性化的教育体系。在学习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时,我会让学生观看一些视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找到自己的业余爱好,让学生提高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命,乐观向上,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