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

2018-12-29冯汉潮

家长·下 2018年2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80周年校庆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渗透的必要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样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践行良好的行为。从这一层面来看,德育与传统文化的渗透二者之间是不谋而合的。而且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将其引入到小学德育活动之中,不仅可以丰富德育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参与中真正地受到德育的熏陶。那么,我们要如何在小学德育活动开展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呢?

宏观上增加传统文化的比重

教材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德育内容,一本好的教材对德育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由此,在德育活动开展中,需要增加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重。由于教材是在普适性原则的指导下编写的,我们是无法对其进行改变的。但是我们却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改造。

内容层面

不管是哪一学科的教材,对其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或多或少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容,尤其是在语文教材中。但是,这些已有的文化内容对小学生的发展而言却是不足的。对此,我们需要在教材已有的文化内容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来增加新的文化内容,借此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比如说,小学德育内容无外乎人格修养和家国情怀这两个方面,一些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的时候,将人格修养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却将家国情怀置于较为尴尬的境地。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将人格修养和家国情怀内容放在同等的地位,并借助网络、书籍等搜集与之有关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借此在丰富的文化内容的熏陶下,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形式层面

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活动开展中,一些教师会对教材内容照本宣科,这种方式不但无法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文化内容,甚至会使学生对其丧失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立足教材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将文化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说,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倘若直接将文言文呈现在学生面前,枯燥晦涩的语言是小学生无法理解的,文化渗透更是无从谈起。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图画、故事、动画等形式将其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直观的画面观看下,自主地感知到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在文化的感召下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

微观上开展多样的文化教学活动

小学德育单纯地靠嘴巴说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借助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使其在参与中获得直观的感知,进而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由此,我在小学德育活动开展中会开展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我国经典文学作品不计其数,大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思想内容。由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会从晨读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诸如在《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经典作品的诵读中,学生会了解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和古人的思想见解,在反复的诵读下,自然会受到熏陶,在古人的熏陶下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进而提升其道德修养。除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开展中进行经典诵读之外,我还会在每周开展诵读比赛活动,借助比赛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其在诵读比赛参与中欣赏美文,感受美文,获得美的熏陶。

开展社团活动

爱玩、爱闹是小孩子的天性,倘若将学生局限在狭小的课堂之上,其天性不但会被扼杀,其学习兴趣也会被逐渐消磨掉。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小学德育活动开展中,会联合其他教师开展一些社团活动,诸如绘画社、舞蹈课等,将对绘画、舞蹈等感兴趣的学生吸引其中,在社会活动开展中渗透传统文化。比如,在绘画社我们会不定期地开展一些以“孝道”“爱国”“勤俭”等为主题的绘画活动,引导学生在主题活动的参与下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并在文化熏陶和活动参与下潜移默化地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方法之外,我还积极地开展了一些课外阅读活动。我立足于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情况,向其推荐不同的优秀文学作品和历史经典故事等。如,我向低年级的学生推荐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捏土造人的神话故事,使他们在先人抗争自然的故事中为其探索精神所折服。我向高年级学生推荐了四大名著,在《西游记》阅读中使学生为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的精神所折服,为其高尚的思想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德育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看到德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从微观和宏观这两个层面上,借助多样化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文化的熏陶下获得思想道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