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018-12-29顾梦君

家长·下 2018年2期

幼儿期处于行为模仿期,善于观察模仿成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内化为自我的行为表现,因而,角色游戏成为幼儿园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角色游戏是生活的一种倒影,幼儿将自己已有的认知模式结合社会中的角色,通过桥接的方式认知现实社会。同样,角色扮演也反映了幼儿认知水平、想象力、创造力、行为模仿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进行角色游戏活动目的就是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形成一种良好的可以伴随以后成长的行为习惯,使其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健康发展。本文从两个维度进行策略分析,让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养成行为习惯,一方面是培养其社会行为,为其未来进入社会发展提供途径,做幼儿成为社会人的正确引导者;第二方面就是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个人的生活卫生习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创造健康的未来。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行为习惯

角色游戏打开社会大门

幼儿通过社会各种角色进行扮演,去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在社会历史长河中扮演不同身份地位的角色,承担着重要的生活责任,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社会职责,不同的社会礼仪、不同的风貌。让幼儿通过角色游戏来认识世界人物角色构成,了解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其以后进入社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改变教学模式,不同角色要设置不同的社会情景,尽可能拓展幼儿的视野,结合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

注重幼儿个体差异

幼儿是角色扮演的主体,教师在进行角色分配时要注重个体生活经验之间的差异,他们在作为幼儿的同时也拥有着社会主体方面的身份。生活背景的不同让其拥有不同的社会经验,尽可能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更鲜明、形象的主体。比如:我的班上有的学生家里是做生意的,他就对经商这一方面比较熟络,有关“老板”这一角色,他会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在角色游戏中可以很生动地模仿很多“老板”的形象。在教学活动中,角色游戏设置中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将角色多元化,提升每一个幼儿的参与度,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发展背景,为其构建延伸其角色发展的情景。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加强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与对其角色的理解,取长补短,发挥每一位幼儿的长处,提升其参与的积极性与自我效能感。

培养社会责任感

角色游戏最重要的活动目标就是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不同角色的不同社会职责,提升其社会责任感,是其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成为社会的人,不只是简简单单地融入社会,而是要有社会责任感,担当不同角色所代表的社会职责。很多幼儿最初的理想是当科学家、警察、医生、教师,可是他们对于这些职业背后所代表的社会职责却感到很模糊。警察的作用就是要维护社会平安,帮助人民安居乐业,教师创设“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帮助其更好地了解角色;教师的角色也不单单是幼儿眼中的立规矩、一起蹦蹦跳跳的好朋友,他们担当着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重要职责,可以创设“教师的一Gdr02V6CaqlaO3DfmF1w9g==天”让其亲身体验自己的教师每天的生活流程,让其拥有责任意识。在不断进行游戏活动中,使幼儿明白不同角色肩负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增强其责任感、担当力,培养更好的中国未来力量。

积极的心态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现在的幼儿生活环境优越,很多孩子在家庭中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行为习惯,面对家庭中要什么给什么的生活模式,很多孩子并没有体会过失望、挫败的感觉,在面对挫折时通常以哭、极端的方式来解决,久而久之培养成懒惰的、消极的心态,积极的心理培养在幼儿初期显得尤为重要,让其明白在生活中,在面对家人的忍让和溺爱下懂得建立自主意识,注重感恩、包容的积极的心理。角色游戏的设定以积极情感为走向,注重让学生明白在面对问题时要沉着冷静、运用积极的行为方式进行处理,在活动中感受爱、传递爱。在角色游戏中创设以下情景培养其生活习惯养成:1.在家庭生活中要养成按时起床、不浪费粮食、不乱发脾气,帮助长辈做家务,爱整洁、整理自己卧室的行为习惯。2.在学校要与同学互帮互助、乐于助人、敬爱教师、乐于分享。3.在社会中要注意不破坏公共财物、保护环境等。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洗脸;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会使用毛巾、手纸;坚持每天带手帕,不玩手帕,正确使用手帕;保持仪表整洁、手脸干净,肯理发,肯洗澡勤剪指甲;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结语

每一个角色游戏之间就是相互联系的,就如同我们的社会。如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健康成长,就应该从两个维度进行考虑,身体上的健康成长就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需要有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进行支撑;而良好的心理则是伴随其未来长久健康发展的内涵,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养成定能助其一帆风顺。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