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健康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2018-12-29刘舒萍
小学生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活卫生
在小学健康教育中,教授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卫生知识,教授学生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和一些自救小常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养成好的卫生习惯,逐步提高小学生的保健能力,让小学生逐步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培养学生卫生习惯;让其具备一些生活能力;知道如何健康生活等。
安全常识
帮助小学生掌握生活中基本的安全常识和技巧,让学生懂得如何爱护自己、他人,增强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对其进行公共场所的安全教育,让其懂得一些交通规则,遵守交通秩序;出现一些意外让学生有自救自护的能力。
锻炼身体
让学生知道一些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进行锻炼。让小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掌握一些基本的锻炼方法及技巧,擅长一两项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协调和发展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小学生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了解一些体育安全小知识,让学生具备坚强和遇到困难不退缩以及耐挫折等心理素质。
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激发学生学习健康知识的兴趣
小学健康教育的教材知识性强,知识间逻辑性强,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高。教师如果在教学时只照本宣读,有些健康内容会令学生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理解健康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转换成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理解并掌握一些健康小知识就轻松了,记忆也更深刻了。在学习有关健康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帮助学生理解,在动画片《快乐梦多多》中,学生知道牙疼也是病;爱吃甜食不按时刷牙是导致牙疼的主要原因,还学到如何保持口腔卫生。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编排一些通俗易懂的绕口令、谜语、有关健康知识的小故事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保护自己”时,可以教给小学生一些儿歌“遇到火灾撒腿跑,捂嘴弯腰赶快逃”“一人在家把门看,生人敲门勿答应”“遇到坏人别乱跑,自我保护最重要,喊老师呼家长,警察叔叔来帮忙”。教师也可以用生活中的事件讲解一些健康知识,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懂得了遇到危险不要着急,要沉着、冷静,要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自我保护,懂得如何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遇到一些事情如何巧妙地处理。教师可联系生活事例和一些视频让学生了解烟酒危害人体健康,让其避免接触,回家劝诫家长少喝酒、不吸烟,自觉维护家人的健康。
通过演示,提高学生的认识
小学生会对一些具体的事物感兴趣,如:教学图画、简单的模型等。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的缺乏使得储备量也少,他们对一些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喜欢探索、研究一些未知领域。在学习“饮水卫生”这一内容时,告诉学生不宜喝生水,否则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因为生水中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病菌,可以让学生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害病菌,通过观察,了解到假如这些细菌到了自己的体内,细菌在体内越积越多,于是再也不喝生水了。在学习“身高、体重的测量”有关内容时,教师示范方法,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学生间互相监督、纠正,熟练掌握测量技巧,测出的结果精准。
活动形式多样化
小学健康教程中不少知识,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编排成故事情节丰富的小剧本,让小学生津津有味地接受健康知识的熏陶。在讲解“呼吸系统的传播途径”时,教师编排了一个小剧本:小红感冒了,她坚持去上学。在教室,她不小心打了个喷嚏。这时候教师已准备好的病菌图片派上用场了,这些细菌有的直接进入了同学的身体里;有的附在同学的身上,有的通过食物进入到同学的身体内,这些病菌在同学的体内繁殖得很快,体质弱的同学马上就病了。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通过小故事把抽象的知识、理论变得浅显易懂,将细菌的传播途径演绎得一目了然,令学生认识到病菌的危害,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教师在组织游戏的同时,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寓健康知识于游戏中。如“啄木鸟诊室”“争做交通小卫士”“安全知识大比拼”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健康知识竞赛。在活动中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实践中学习
小学生好动,极易受外界的影响,注意力不持久。小学生对健康知识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诠释一些健康概念、理论,有利于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深入理解,让健康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有关食品卫生这一内容前,教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家长带领学生去超市,让学生了解购买食品应注意的事项,可以问家长,也可以咨询超市工作人员,来判断食品是否合格……通过学生实地学习,增长了许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