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抓住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班级管理

2018-12-29朱少娓

家长·下 2018年2期

长期和低年级学生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对这个年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等特点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并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了一些班级管理方法的尝试。下面就如何抓住低年级学生特点进行班级管理,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实践。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主要特点

天真活泼、好动

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一二年级的学生这种天性表现得更明显。追逐打闹、上课坐不稳、搞小动作,注意力容易分散,因为玩忘记了上课,经常迟到甚至缺席……这些现象在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身上经常发生。

尊敬师长,听教师的话,模仿性强

在小学生的眼中,教师是知识、智慧、公正、崇高的象征,家访中常听到学生的家长这样说 “我家的孩子不听我的,只听老师的”“我的孩子在家很挑吃,老师您帮我说说他”,这些家长的抱怨和请求折射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比较而言,低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话更是深信不疑,而且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

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喜欢表扬

“谁愿意做小组长”“谁来做小老师,带读生字”,要是教师这样询问的话,台下准是小手高举、跃跃欲试。也许他的带读并不准确,他做小组长并不能服众,但并不妨碍他的积极举手,说明低年级的大部分学生都愿意表现自己,敢于表现。

如果教师对他们积极的反映加以表扬的话,他们的学习做事的热情会更高。他们常为了教师的一句表扬而不顾烈日拔杂草、飞快地去倒垃圾等。

思维直观

心理学告诉我们:七八岁的孩子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学生喜欢听生动形象的故事。

班级管理对策

针对低年级学生以上的心理特点,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班级管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意抓好常规教育,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学生终身有益。低年级正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需要班主任花大力气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要时刻提醒学生,让他们懂得在学校里就要遵守学校的制度,对他们进行常规训练。

小孩子刚入学什么都不会,在这种全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还不适应,这就需要班主任手把手地耐心地从各个方面教起。因此,每到新班级开学的前几天,我就专门对他们进行各种常规教育,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要专心听讲,要举手发言,要保持校园整洁等等。一周下来,他们已初步适应了校园生活,但有1mJUskTdyGXSb+LLv8khPw==些习惯的养成还不是很理想,我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各种方法,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方法有:

多提醒,巧督促

一年级学生自制力差,总是管不住自己,这就需要教师多提醒。提醒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用口头语言提醒,也可以用身体语言提示—— 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如我和学生有一些约定:教师喊“一、二、三”,学生回答“快坐好”;教师喊“三个一”,学生回答“要牢记”……有了这些约定,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就轻松了。见到乱哄哄的情况,只要我发出“一二三”的口令,学生就会停下说话回答“快坐好”并坐得端端正正;写作业时,如果发现较多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我就发出口令“三个一”,学生就会边大声回答“要牢记”,边检查自己的写字姿势。整齐的回答在教室里回荡,也在学生心里回荡,久而久之这些行为规范就会烙在学生心上,落实在他们的行动中。

严格要求

刚入学的学生,时间观念不是很强,迟到的比较多,记不住自己的值日,一切都有点乱,这就要严格要求学生不允许再犯下一次错误,他们就记住了应该几点到,到了做什么,该怎么做,一 一具体地告诉他们并检查。

抓典型

有的时候教师怎么说学生也记不住,这就要求教师抓典型事例,加深学生印象。针对扫除工具的摆8wOUUArm1Bcwjaf2/uojrA==放问题我是这样做的:偶尔的一次,在大家扫除完后,大多数同学都坐好了,这时候,李卫同学拖着一个大扫帚急急忙忙地跑进教室,一扔大扫帚就要往座位上跑,这时候我喊了一声:“李卫!”这时候同学们的眼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然后我再慢慢地说服他,这件事让同学们也印象深刻,从此每个人用完扫除工具后,都整齐地摆放在原位。

开展“成长树”活动

要想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只靠教师的提醒、教育也是不够的,我认为要建立一个与其学习、习惯等挂钩的评价制度。针对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我组织了一个“成长树”的活动,为每一位学生在后面的黑板上种植了一棵成长树,根据日常、课堂、作业等中的表现,奖励贴画等,得到十张贴画就能得到一个果实,因为这些树有大有小,所以谁先得到第一个果实谁就有资格先挑选自己的成长树,随着自己成长树上的果实不断增多,小树就逐渐长大,让小树与学生一同成长。

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低年级学生有比较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教师在他们心目中是神圣的,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模仿着教师的言行,模仿教师说话的腔调、书写习惯甚至是走路的姿势。如果你细心的话,你准会发现平时书写端正的教师,教出的学生作业会工整些;做事雷厉风行的班主任所教的班级集会的纪律会好些。

我来十九小学校的第二年,班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对我的启发很大。由于粉笔质地较硬,在黑板上写起来很打滑,我就把粉笔顶端坚硬的部分折断,随手轻快利落地扔在讲台前的地面上,动作甚似潇洒。有几次,我让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没想到竟然上黑板写词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将粉笔折断一小节,扔在地板上,动作熟练,不像是初学的。课间询问,我才知道学生是跟自己学的。难怪每天讲台边的地面上全是踩碎的粉笔灰,教室里清洁卫生总要扣一分。这件事虽然小,负面影响可不小,我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在全班同学面前作了自我批评,并对全部同学说:“大家相互监督,改掉这个坏习惯。”这件事后,我就从细小的事情开始严于律己,为学生作出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用语;要求学生不迟到,我每天准时7:30到校,甚至还早一点,课间休息时听到铃声,我马上进教室;要求学生热爱劳动,我就带头劳动。在后面几个月学习中,学生们上黑板写字再也不折断粉笔头,教室也打扫得很干净,早读迟到的同学几乎没有。教师以身作则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在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尤显重要。

表扬+激励,促良好班风的形成

有不少同级的班主任和我说,“你班的调皮鬼怎么就那么少!”“喂,你班的学生比我班的学生自信。”“在你班上课真省心。”原因何在,我告诉他们,因为我经常夸孩子。

教育专家说得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语言对孩子的行为起强化作用,凡是好的行为,要多鼓励,多讲,好行为就会巩固。凡是不好的行为,尽量不多议论,不去强化它,或用其他角度从积极方面上教导,时间长了,不好行为可以消失。在学校,我有一本工作手册不离身,一发现学生身上的好行为、好现象,我就把它记录下来,一有合适的时间就给予表扬肯定。久而久之,这些好行为、好现象就会成为习惯,留在班级,留在学生心里。

赏识孩子,发现孩子的进步就给予及时的表扬,是我管好低年级班的重要经验之一。

小故事大道理,寓教育于故事中

教育低年级学生,如果用空洞抽象的大道理的话语,效果往往不好。因为他们具有思维直观的特点,不容易理解抽象的东西。

利用低年级学生思维直观、喜欢听故事这个特点,平时我注意收集一些具有教育性的小故事,适合的时候就挑选出来讲给他们听,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次学校组织秋游,孩子们在公园里排队玩滑滑梯,突然一个前面的学生不小心把头撞到了滑滑梯的门楣,只见他捂着头痛苦地蹲了下去,许久没有站起来。后面的同学一个个绕过他继续向前,没有一个同学去安抚他,也没有一个同学上前安慰。如此漠视同学的痛苦,我看了心寒。

秋游回校后,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好朋友一起到森林里采蘑菇。走着走着,走在前面的朋友发现了一只黑熊正向他们走来,丢掉篮子掉头就跑,爬上了一棵大树躲起来。后面的朋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傻傻地站着,待看清楚黑熊时,已经逃不掉了,因为黑熊已来到身前。他只得急中生智,躺在地上装死。黑熊在他身上闻闻就走开了(黑熊不吃死人)。待黑熊走远,装死的朋友爬起来拍拍屁股就走。躲在树上的朋友好奇,追上前问他:“黑熊和你说了什么?” 装死的朋友回答:“黑熊说‘当有困难危险来临的时候,只顾自己逃跑,不理朋友的人不值得做朋友’。”说完,便大步踏走了。

讲完故事后,我把秋游中发生的事描述了一遍,学生恍然大悟,几个当事的同学还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接着我启发学生:下次如果碰到类似的事情该怎么办,学生七嘴八舌讲了许多方法,这些方法都体现出好朋友要团结、要互相帮助、互相关怀这一中心。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班级是培养学生习惯的熔炉,如果教师能抓准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班级管理,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出一批有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