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措施研究
2018-12-29刘梅兰
本文着眼于开发和激励学生对体育课程热爱的需要,结合对中学学生体育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要求,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性设计,设计涵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兴趣爱好、激励、教学场景等课程内容模块,旨在贯彻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形成符合初中教育特点的体育课程体系。以期能对初中阶段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为提升体育教学效果服务。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能够改善学生学习的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然而,当下中学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以下笔者将从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着手,并针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出几点有效性建议。
当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比较僵硬,对于教师的管理,学生只是被动地服从,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单一地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所以,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其次,缺乏创造性意识的教学设计;虽然当前中学体育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大多都基于表面,没有深入的研究,教师教学也只是照本宣科,不具备创新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排球的时候,由教师先对排球运动的动作技巧进行讲解,然后再让学生分组练习。在这种教师安排好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一味地服从,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得不到突出,使教学效果得不到改善,学生的创造性意识自然也得不到培养。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措施
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够得到转变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更是参与者。所以,想要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就应该定期地去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使自身落后的思想观念得到改善。只有教师能够正确地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必要性,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中学体育而言,创新就是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能够自主地运用自身的经验和知识,根据教学目标开展创新活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并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由此可见,想要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应该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转变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对创造性思维有明确的认识,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地发挥出来
在传统思想模式下的中学体育教学中zlTibGhO35WErFnV5UOhFGBKje9KEybd6XE/wOxWSW4=,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并主导着教学的开展过程,学生只能够被动地听从教师的一切安排。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机械地对知识进行记忆,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提升。然而,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广的今天,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而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的地位,并发挥教学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构建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动作技能,同时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开展一些体育小游戏,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增加对课堂学习的兴趣,进而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与此同时,游戏的引入还可以帮助教师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一定的条件。这样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气氛被活跃起来,还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被带动起来。通过游戏构建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进行技能锻炼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激励学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提升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以及游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并使学生的思维处在较为活跃的状态中,进而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增加。此时,为了能够使思维培养的质量得到提升,教师就应该及时地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支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学生激励还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形成创造性思维,进而使中学体育的教学目标得到实现。
结语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思维形成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给予一定的重视。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够得到转变;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地发挥出来;构建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激励学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