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2018-12-29董志华
小学属于重要的教育时期,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阶段,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好动性、好奇心比较强,心灵也比较脆弱,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这样学生才能够把自己真实的学习需求和生活需求表达给教师,教师设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和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将来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能够为社会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情感教育的内涵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爱,例如,肢体语言、信任的目光、会意的微笑等,都会让学生内心非常的快乐,从而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去。小学生的叛逆心理比较强,如果教师在学生犯错误之后采用批评的态度,那么学生不仅仅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并且有的学生会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所以情感教育在小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且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劳动观、审美、体育、智力、德育的综合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意义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
在社会发展中,每个人都在为生活而努力,并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有价值、受人尊重的人,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包含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所以每一个人都希望被关爱的,而小学生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最需要教师引导和关爱的,从而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自强不息、热爱生活和学习。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把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但是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理念,自己掌握着课堂教学的主导权,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权威的、不可接近的,甚至部分学生对教师存在严重的惧怕心理,师生关系较为淡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能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真实的学习需求与生活需求告诉教师,从而教师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情感教育模式下,学生可以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朋友和榜样,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潜力,而学生的潜力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才能够发挥出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产生无限的情感动力,从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拥有较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激发无限的潜能。
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品德修养
教师只有用心去对待学生,学生才能够j9Gq85p8e//HOKe9LJIiEfBZUd1GmGIOBUYraZW46Rk=去用心对待教师、同学,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开展情感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品德修养。笔者曾经在贵州山区小学任教,贵州山区的学生家庭都不富裕,但是他们都很善良,因为在任教期间笔者经常教育学生要尊重教师、关爱同学、孝敬父母,虽然他们没有优异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是他们学习都很努力、认真,都希望自己将来能够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法
把数学和实际生活相互联系,让学生感受情感教育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原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意识到学习数学的实用性与重要性。生活化教学就是情感教育中的一种类型,教师改变以往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学习中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所学数学知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数学的认识”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所用到的数字,让学生一边感受、一边学习,例如,校园中有4栋楼、10棵树、2个操场、1个图书馆,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数学无时无刻都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正确应用数学知识,加强素质教育工作,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素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情感教育
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好动性比较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这一特征开展情感教学,多多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升综合素养。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开展教学,充分了解学生喜欢何种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大胆发言、不断创新,这样既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也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抽象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稳定性”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抢答关于现实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的案例,这样学生就能够想出雨伞、相机中的三角支架、篮球架、自行车等,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奖励小礼品,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对所学数学知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其次,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困惑与生活困惑,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够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要成为一个领导者,而是要成为学生的朋友,用爱去感化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支持教师的工作,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去。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把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被教师肯定的,所以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积极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点,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学生才能够拥有饱满的学习激情。教师不能够仅仅评价学生的数学成绩,而要善于开展综合性评价,例如,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性思维能力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要成为一个拥有美好品质的人,例如,在学习“除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从而引出除法的概念,并且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明白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谦让,把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继承发扬下去。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多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进度与需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视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对象,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还要潜移默化地去引导学生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来能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