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开放式教学实践研究
2018-12-29肖鸿禧
小学音乐开放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课堂固定教学模式的限制,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开放式小学音乐教学就是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为学生所熟悉、所了解,促进小学音乐科目教学目标的实现。
小学音乐开放式实践教学概述
小学音乐开放式教学概念的界定
小学音乐开放式教学指的是以教师、学生共同营造开放的音乐学习实践为途径,实现小学生主动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系统的音乐教学活动的总称。小学音乐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开放的教学体系下实现音乐科目的学习目标。音乐实践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教与学思想的开放、学习空间的开放、学习时间的开放、学习内容的开放、学习评价的开放等等诸多方面。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不同,“开放性”的音乐实践教学具有时代性、人本性、发展性的特点,从而可以确保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与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吻合,提升音乐科目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开放式教学的内容与方式
小学音乐开放式教学活动具有教师教学思维开放、音乐教学环境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法开放的特征,其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是开放式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从开放式教学方式来看,开放式教学是针对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而言的,实施开放式教学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合作性教学方式、个性化教学方式、异步性教学方式以及探究式教学方式,既承认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又注重通过集体的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既注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又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使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音乐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教学模式。学生成为音乐知识的主动接受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音乐、分析音乐、演绎音乐,将音乐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在音乐课堂上展示自我、提高自我、使音乐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
小学音乐开放式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
创设小学音乐开放式教学环境
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氛围是小学音乐开放式教学实践的基础。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使教师不再是音乐教学的唯一实施者,而是音乐教学的引路人、组织者。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往往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学一句。至于歌曲的创作背景、真实含义教师往往不会进行介绍,这就阻碍了小学生创新思维、存异求新的发展。教师要通过创设开放式的、自由的、宽松的音乐教学环境,尊重不同个体的学习爱好、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做到敢想、敢说、敢于创新,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
例如:《你的名字叫什么》模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问:“谁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名字叫什么吗?”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说“我叫某某某”,让每位小学生都回答一遍以后,教师接着问“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名字唱出来呢”,然后有学生提出让教师进行“唱名”回答示范,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聆听,为小学生同学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对激发、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小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评价
与语文、数学等文化科目的教学不同,音乐科目的学习对小学生的自身素质或者是艺术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唱出的歌曲都委婉动听,这就要求教师将学习者的个人“基准”作为评价的参考标准,根据学生的学习音乐素质的差异进行相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与传统的绝对式评价不同,相对式评价兼顾到了个体的差异,具有正面的激励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学好音乐甚至于自己创作音乐的“欲望”。
开放式的评价还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尽可能多的“艺术语言”对学生作出评价,将评价与“音乐艺术”教学融合在一起,挖掘学生的音乐学习潜能,使学习者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获得“音乐美”的享受。
结语
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标准对小学音乐科目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是音乐知识的讲解者、传授者,还是音乐教学的探索者、参与者、组织者。教师要树立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转换教学角色,运用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手段,拓宽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资源、空间、时间,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家校生活、学习、游戏结合在一起;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学好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小学音乐开放式教学实践真正地体现出“以生为本”的特征,促进小学音乐开放式教学实践活动顺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