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校园墙壁文化建设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2018-12-29周翠玉

家长·下 2018年2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怎样才能让校园的每一堵墙壁“说话”,使其融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实现育人目的?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如何进行小学校园墙壁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小学校园墙壁文化是指以小学校园所拥有的建筑墙面作为载体,由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同研究创作、能够体现出学校的特色与教育理念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校园墙壁文化建设是一种具有直观外显特征的工程,也被认为是一所学校的面子和亮点工程。正因为如此,学校管理者一直都高度关注,他们都期望能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环境。但在校园墙壁文化建设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影响,很多时候要么是闭门造车、不切实际,要么是只关注对外传播的效益而忽视了“学生”这一受众主体。功利性价值观存在的可能性和长期性,使得校园墙壁文化建设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而变得很困难。校园墙壁文化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世界呢?正确且唯一的做法是全校师生共建共享。在小学校园墙壁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必须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在校园墙壁文化规划与创建过程中,可以把握以下几种方法。

整体与局部一致

在进行小学校园墙壁文化建设时,我们要努力做到整体上“形散”而“神聚”,局部上要内涵丰富且深厚。比如要彰显“创建绿色、健康校园”为理念,墙壁文化可以设计“绿色阅读”“绿色写作”“绿色生活”“绿色运动”等版块,如此,一股充满生机、活力、书香和希望的文化气息就形成了。

举例:长沙市博才咸嘉小学校园墙壁文化建设

博才咸嘉小学地处自然环境优雅、人文风格独具的全国文明社区咸嘉新村内,占地26亩,千余名学生。博才咸嘉小学内的操场和篮球场都很大,学生的活动空间充足。校门两侧墙壁是浮雕墙面“科技之光”。气势巍峨的墙面将整个校园包容其中,成为学校的标志建筑。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张贴着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照片和他们的简介。

学校努力打造科学教育特色,营造以科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拥有科普画廊、海洋馆等国内一流科学教育设施。学校还运用全新的科学教育理念,配备优秀的科学教师队伍,采用独特的科学课程体系,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科学启蒙。

该学校从每一栋建筑物到每一间教室都凸显以科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到了整体和局部的统一。

通过富有诗情的创意来彰显特色

在进行校园墙壁文化建设时,切不可照搬照抄,而是要立足学校的实际,设计出既能立足学生发展,又能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的建设成果。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众多校园中脱颖而出。

举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校园墙壁文化建设

该小学与风景秀丽的岳麓山隔江相望。由于毛泽东青年时期曾经在这里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因此该校有“名校名师育名人”的美誉。

学校历史悠久、古香古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诗情画意。该学校在建筑物的造型和色彩的搭配运用上,都与城南书院的景色相融合。身处其中,犹如徘徊在文化长河里,独一无二的人文环境彰显在墙壁文化之上。学校倾力打造“书香校园”的校本文化建设。花草树木,四处充满诗意文化的气息,浓浓的书香,无不彰显出“书香校园”的独特人文特色。

心灵碰撞、内涵厚重的方法

与文化课等显性课程相比,校园墙壁文化可以说是一门隐性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身体验的教育情境。这一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目标如果和谐且一致的话,就能产生“共振”效果,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墙壁所“说”的“话”,学生不仅乐意听,而且听得懂、能入心,极大地发挥了它启迪思考、育人育心的作用。在进行校园墙壁文化规划建设中,我们要努力把学生关心的事物用主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此,校园墙壁文化就能产生最大的育人效果。

举例:秦皇岛市青云里小学校园墙壁文化建设

青云里小学始建于 1928 年,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学校以 “文明勤奋 尚美强身”为校训,秉承“以文化引领方向,以改革推动发展,以特色提升品质”的发展思路,努力构建“文明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优良育人环境。学校先后荣获首届 全国文明校园 、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家长学校示范校、河北省素质教育示范校、河北省绿色学校、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阅读推广基地等一百多项荣誉称号。

走进校园,仿佛置身于浓浓的书香氛围里。学校充分利用墙壁、走廊、楼梯等载体进行文化建设,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围绕创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主题,把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班训及名言警句等,制作成标语牌,悬挂在校园的各面墙壁上,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打造出格调高雅、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人文环境,达到开启智能、净化思想、健全身心的目的;利用学校操场栏杆,建成了学校文化长廊,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师生风采等位于校园最醒目位置,成为过往行人关注的焦点,充分发挥了榜样作用。学校墙壁专门开辟一部分空间展示学生在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署名了作品名、学生姓名和班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并为其他同学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校园墙壁文化建设内容紧扣“教书育人”的主基调,达到了“共振”效果。

知识、艺术、教育相融的方法

校园墙壁文化是“静态校园文化”,能体现出学校内在的底蕴。因此,校园墙壁文化的创建和设立既要给人以美感、给人以熏陶,又必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精神方面的依托;也要为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的培养提供精神上依托。校园墙壁文化建设者、管理者都要认真思考:校园墙壁文化建设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艺术于一体,说能吸引、能教育学生的话,从而发挥其育人的效果。

举例:秦皇岛市海港区文化里小学校园墙壁文化建设

海港区文化里小学坐落于秦皇岛市市中心地,占地面积6442平方米,建筑面积4840平方米。学校拥有探究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音乐舞蹈教室、美术教室等各类功能室和辅助教室共20余个,室内仪器设备齐全,设施一流。学校坚持以“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文化兴校”为发展战略,努力践行“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办学思想。“课程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是海港区文化里小学落实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激励尊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优美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放飞梦想 绽放精彩”的“四节”教育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构成了海港区文化里小学立体化育人体系。

走进海港区文化里小学,这里的每一处都值得细细品读,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校园中无处不在的教学“文化”,更是让人感受到学校管理的人性化和精细化。文化里小学紧紧抓住“学校精神文化”这个核心,精心提炼精神文化主题词,深刻挖掘内涵,深入浅出解码释意。学校按照类别将精神文化分为了办学文化、干部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四个部分,并结合师生实际,确定好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通过德育课程予以实施,在具体操作实施中令其实现具体化、精细化。

教学楼内,设计精美、主题鲜明的廊道文化墙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一楼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取代了传统枯燥的说教与规定。二楼以读书读报、经典诵读等专题教育为主题,引导激励学生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三四楼以学生读书成果展示为主题,激励学生们博览群书,主动发展。一句句充满哲理的名人格言,更是恰到好处地点缀在廊道角落,时刻提醒师生自强奋进。楼层间的楼梯上,一条条语文、数学、历史、科技知识被贴在了台阶侧面。低头走路的间隙,这些知识便不自觉地印在了脑海里;高高的窗台上,铺垫着翠绿的人造草,灰尘看不见,清洁起来也方便易行;暖气管道上,装饰着人造绿叶鲜花,原本不起眼的角落顿时生机勃勃。

从知识到艺术,从艺术到教育,文化里小学的校园墙壁文化建设比较全面。

基金项目:秦皇岛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校园墙壁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以秦皇岛开发区一小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qhd135kt201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