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教育障碍与对策研究

2018-12-29龙建海

家长·下 2018年2期

新课程改革对于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山区的小学语文课堂改革来说是一剂良药。新课程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提倡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学会创新和质疑。这无疑是对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灌输性填鸭式教学提出了挑战。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促进学生改进并转变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探索了苗族山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制约苗族山区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并提出了关于提高苗族山区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对策和建议。

在以贵州为典型代表的西部贫困山区中,普遍存在着经济不发达、基础教育设施不完善、教学观念陈旧的问题。然而随着新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水涨船高,不仅要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素养,更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由于语文这门学科是学生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更是语文学科的基石。从一定意义上说,新课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落地生根,一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出发,改善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不足,是当今落后的贵州山区,特别是边远农村苗族山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苗族山区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城乡教育水平得到了同等的重视,尤其是我国贵州山区的教育愈来愈被相关部门重视。但是受贵州山区根深蒂固的落后教育思想所影响,苗族山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教师资源不足,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贵州苗族山区由于地理环境偏远,许多年轻教师不愿意来。老教师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退休的越来越多,造成了教师职位的空缺,常常出现“一师带几班”的现象;二是由于教师长期待在苗族山区,外出深造的机会不多,再加上思想观念的落后、区域环境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合作交流少,课程教学切磋少,教师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动力源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苗族山区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教育保障条件不足

在苗族山区小学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这些客观因素十分不利于小学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导致很多语文创新课堂和创新教学无法得到实施,缺乏创新课堂资源的夯实,学生创新能力又何谈培养和发展呢?比如说:学生的阅读教学中,仅依靠课内的阅读,学校没有图书室或图书室藏书量不达标,严重制约了小学生开展课外延伸阅读,不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更不用说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前苗族山区的语文教师队伍素质普遍不高,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学习引导者的地位,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仍然是以“满灌堂”的教育方式为主。更有甚者,教师上课仍旧使用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普通话未能普及。此外,在苗族山区的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的相关训练容易被语文教师忽视,多数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十分落后,不能满足新时代下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山区苗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策略探究

正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环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是最关键的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才能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结合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苗族山区的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人文素养,提升学生运用现代化的学习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新时期下的人才。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紧紧围绕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教学中心,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为教学切入点,切实提高苗族山区语文创新教学质量。

正确理解与运用“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课堂中,教师首先要能够客观地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教材和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要求了然于心,这是确保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前提,也是实现语文创新课堂教学的关键。其次是教师要着重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创设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情境,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实现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交互培养。

过程与方法

传统语文课堂主要以问答式教学为主,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十分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当代教育更加注重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教学为主,在引导教学的过程中,巧妙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培养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探索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学习,用优生的力量拉动“学困生”共同参与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开展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苗族山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情感与价值

通常来说,学生都是基于对身边的事物的理解来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学习,所以,这就要求在培养苗族山区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同时,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生活实践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与态度。例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春》之后,学生结合苗族山区的景色,能够比较作者笔下的春天和实际生活中的春天的异同,从而能够感受大自然的变换之美,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学习体验。

建立正确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新课改对发展学生全面综合素养愈来愈重视,基于此,正确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就成为促进苗族山区教育发展的必备条件了。教师要摒弃陈旧的观念,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正确的、客观的评价体系,提倡民主自评、师生互评的评价模式。让学生能够在正确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下,开展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探究式学习。

基金项目:黔东南州2017年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苗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以黎平县平寨乡六合小学为例”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17B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