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严”与“爱”的结合
2018-12-29楚龙秋
在教学管理之中,“严”与“爱”就像是两只船桨,只有通力配合,才能让学生的人生之舟平稳前进。为此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处理好“严”与“爱”之间的关系,要张弛有度,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身心成长。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管理经验,提出以下小学班级管理中“严”与“爱”的结合策略,以供教师同仁参考交流。
提倡适度的“严”,防止过度的“严”
在小学班级管理之中,班主任必须要对学生有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性,从而健康地学习成长。但值得注意的是,“严”并不是刻薄死板、固执己见,“严”中还应该有“爱”,要提倡适度的“严”,防止过度的“严”,做到严而有理、严而透情、严而垂范,才能实现更好的班级管理效果,下面笔者将充分地做出说明。
严而有理。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由于学生身心发育并不成熟,存在爱动好动的性格特征,因此容易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问题。针对于此班主任不应该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言辞批判,而是应该了解原因始末,分清对错利害,然后选择合理恰当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做到严而有理,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管理效果。如班主任应该心平气静地与学生进行交谈,让学生认识自身违反纪律的行为对自身和他人的危害,通过以理服人的方式,帮助学生端正行为。
严而透情。打骂永远不是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教育管理之中,只要将爱融入其中,不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让学生感觉班主任是在帮助自己、关心自己,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因此严而透情十分重要。结合以往的执教经验,笔者认为严而透情就是将痛恨变为痛心、将发怒变为宽容、将责备变为劝慰、将痛打变为抚摸、将指责变为商量、将罚站变为请坐、将冷漠变为热情,这样即使是浪子也会回头,石头也会软化,这才是真正严格管理的体现。
严而垂范。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若是自身都不能正身,又何以正人。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只有自身发挥出为人师表的模仿带动作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在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要做到严而垂范、严于律己,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的言行,这样学生才能更信服班主任,悉心地听从班主任的教诲。
提倡适度的“爱”,防止过度的“爱”
生活之中不可以没有爱,而教育之中更不能没有爱,“爱”具有春风化雨的力量,尤其是对于身心发育并不成熟的小学生,他们渴望得到班主任更多的关注与爱护,因此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时,班主任能够将“爱”融于教育管理之中,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爱并不是一味包容,要提倡适度的“爱”,防止过度的“爱”,“爱”中必须要有“严”,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教育管理效果,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爱而不宠。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主要是指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及身体状况等。这种爱并不是无原则、无纪律的宠爱与溺爱,因此班级管理工作之中,班主任必须要时刻谨记,一味的纵容并不是真正的爱,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是无法经受打击的,只有在“严”的前提下爱护学生,针对犯错误或者违背课堂纪律的学生,班主任必须要指出来,并帮助学生加以纠正,让学生从心底里认识自己的不足,这样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进步成长。
爱不失衡。在教育界之中一直有这样的一句话广为流传,即“爱优生的教师是人,爱学困生的教师是神”。在小学教育管理阶段,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形成的学习习惯、智力发育也是不同的,因此有优生的同时,自然会有学困生。而对于班主任而言,面对的教育对象虽然素质能力各有不同,但是同样都是接受教育的,因此就应该受到同等的对待。为此,在今后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必须要做到爱不失衡,一视同仁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让学生感到班主任是公正、不偏心的,这样班主任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这也是班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
爱要可感。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面对教育对象都是年龄较小的学生,班主任虽然对学生具备了爱心,但是若是板着脸,不能将这份爱展露出来,学生也是不能理解的,甚至会不接受班主任、不信任班主任,为此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将自身的爱传道出来,如班主任可以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很多时候班主任的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句言语,就足以浸润学生的心田,为此在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能够做到爱要可感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结语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尤其是在小学这一关键阶段,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而“严”与“爱”是小学班级管理中绕不开的话题,如何能够把握好适当的度,并将“严”与“爱”充分的结合,这是管理好班级的关键,为此在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严”与“爱”的结合,是教师同仁需要不断探寻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