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018-12-29张艳丽
小学教师的教学成果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体现也是大不相同,甚至有大部分学生会出现厌学的情绪,教师不仅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方式,还需要行之有效地转移大部分小学生们在课上的注意力。所以想要改进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很有必要探讨一些有效的举措:
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是具有一定抽象性、逻辑性的,一是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地全面认识数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对于教材的深入理解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新情景教学,创办有趣生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例如:在学习“认识角”的课堂教学里,可以突破常规的固性教学方式,走出教条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绘画、制作与角相关的小玩意儿。教师可以借助三角板等教学工具,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角的外形和特征,将抽象的教学变为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化解了小学生理解力、想象力、思维度不够的尴尬情景,这样也能使学生对其生动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学生的潜能,给予学生信心
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锻炼,才能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例如:我在对我班级中某一同学进行心理开导时,发现其运算能力超强,于是对其能力进行赞赏,并与之多加交流,使得该生在历次比赛中获得计算一等奖的骄人成绩,使学生逐渐走出自卑,获得发展,激发了自身的潜能。
教师的正确评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走出数学学习困境,重新燃起学习斗志,燃起生活的激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视教师对其的评价,因此以多元化激励促进体系的建立,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创新性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发展,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客观地了解评价机制,接受正确的评价,规避偏见,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在实际生活学习中,教师给予学生正确评价,以多元化的激励手段帮助学生,例如:我在课堂中对学困生进行多次提问、进行鼓励,回答错误的话对其进行指导,在课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关心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与学生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走出习得性无助障碍,重新燃起生活学习斗志,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进一步开展家校合作模式建设,全方位提升学习兴趣
在构建家校合一的家长教育模式实践研究下,进一步对家长委员会建设进行研究,对家长方面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家长教育模式的科学合理化。家长委员会建设方面需要从具体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家长方面的情况进行全方面的统计与了解,根据实际情况,为家长委员会的建设提供助推。通过调查,大多学校都会建立自己的家长委员会,但是家长委员会的代表缺乏普遍性,人数太少,并不是选举产生的,委员会可能只是流于形式化,并不能真正地反映大多数家长的心声。针对此,我校对学校委员会成员进行选举,家长代表要由家长学生共同选举,通过改选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办好家长学校,使家校之间的合作更为顺畅,积极展开家庭教育,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推广成功的家长教育经验,使家长委员会成为三位一体的家长教育管理模式的有力支撑。在家长委员会建设的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地尊重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见解,并对其所提出的问题积极进行解决,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家长、社区代表、学校教师三方集体进行学校管理的方式就是“家委会”,家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引入社区方面的管理是社区家庭式学校方面,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建构不再成为纸上空谈,有了较强的实效性。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的支持得到落实,家校两方面共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结语
通过以上的小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还从中体会到小组课外合作式学习的成就感。当然,教师作为引领者,自身对一些本专业的实验操作,不但不能生疏。还应该不断汲取新营养以适应数学发展的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开展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这必将成为今后学校素质化教育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