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018-12-29黄燕惠

家长·下 2018年2期

英语学习如同建一座高楼大厦,其词汇是奠基石。新课标要求初中生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1500词。传统的死记硬背单词的方法使学生今天背了单词,明天就忘记。词汇量少还直接影响到英语四项技能的培养。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应用单词是目前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实例阐述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本文所选文本出自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下文将不再逐一注释。)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在 20 世纪60 年代由英国教育家、心理学家 Tony Buzan 提出的。思维导图其实是根据知识间的一些内在联系,对其进行整理归类,深层次加工,以利于我们理解并且记住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借助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将大量的枯燥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

根据语义学中的语意场理论,语言系统中的词汇在语义上相互联系,某些词可以在一个共同概念或核心词汇的支配下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语意场。因此教师应根据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众多词汇置于一个语义网络之中,形成一个富有色彩和意义的词汇结构图。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加深对词汇的印象,有利于学生记忆词汇。所以找出词汇间的内在联系是绘制思维导图的首要步骤之一,其次确定主题中心词,然后用色彩、箭头、线条、符号、图像、代码以及其他方式向外拓展与主题中心词相关的其他词汇。按照层级关系描绘相关词汇和主题中心词的关系。最后绘制好的词汇思维导图犹如树形网状图,树状图初步形成后还要对其修改和完善。

如何应用思维导图开展词汇教学

以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七上Unit3 Topic2词汇为例。教师课堂上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以中心词“work”“family”和“place”展开绘制思维导图。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词汇进行加工,将词汇置于不同的语义网络之中时,结构层次比较单一(如图1)。教师课堂教学重点就是分析词汇间更深层的内在关系,建立更完整的思维导图。如“family”词汇可依据家谱图体现家庭成员关系。

其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职业词汇后缀“er”“or”再拓展下一层级词汇。

最后建立“work”与“workplace”的层级关系。词汇层层向外延伸,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如图所示:

词汇思维导图还可辅助教师进行短语、句型的教学。教师在课上可充分利用这个思维导图再向外延伸,补充。可进一步补充工作地点的短语:in the office/school/ hospital/restaurant, on the farm。特别提醒在农场上介词用on。该词汇教学还可为学生看思维导图造句做铺垫。教师可借助相关图片引出句型:“My father is a teacher. He works in the school.”“My mother is a nurse. She works in the hospital.”……学生感受新的句型之后,教师将学生分组根据思维导图进行造句比赛。学生的思维活跃,各抒己见,造出很多不同的句子。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学生既学到词汇、短语,又能掌握新句型,锻炼了遣词造句的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进一步复习巩固词汇,测试学生应用词汇的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借助词汇思维导图进行写作,如写一篇题为“My family”的作文让学生展开联想,以词汇间的语义关系为基础将零散的词汇串成句子,组成篇章,有效复习巩固、记忆词汇,同时也梳理了课文重要知识点。

结语

本文旨在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和探讨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词汇教学中。思维导图让学生记忆单词由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够增强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词汇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