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问题的原因分析与策略探究
2018-12-29陈丽萍
小学数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便是计算问题,为了学生的计算问题广大教师绞尽了脑汁,但是却往往会停留在事情的表面现象,将计算错误的原因归结为学生的马虎,认为是学生做题练习不认真导致的。其实不然,小学生出现计算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需要深入问题去看本质,这样才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本文将对常见的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容易出现的计算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解决策略进行研究。
小学数学出现计算错误的常见原因分析
计算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注意力集中的过程,但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为其在计算方面犯错埋下了导火线。在此基础上导致的审题不仔细、法则运算错误等都可以造成其在计算上出现错误。另外,学生对题目理解得不透彻、不能和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也就是不能学会活学活用,是导致数学计算出现错误的另外一个常见原因之一,而且这样的情况很容易令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失去兴趣,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学都学不会,索性就“破罐子破摔”,进而更加影响到其计算正确率。
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小学数学的计算学习上也是如此。但是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错题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从中吸取教训,更达不到通过利用错题来减少错误出现的频率。
解决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策略
针对以上分析的小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错误的原因分析,笔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总结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看清题目
小学生中很多人会因为马虎造成计算错误,所以在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时首先要做的便是改变学生马虎的不良学习习惯。小学生马虎的很大原因是其专注力没有全部放在题目上,导致其对题目的条件和数字一知半解,在没有看清数字的情况下就着手进行计算。这往往会造成学生根据自己想当然的数字排列位置来进行算数计算,进而导致错误的出现。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课堂上可以选择让学生出声读题的方法来集中注意力,帮助学生克服其注意力不集中的天性,从而让学生看清题目、做对习题。
例如:学生在学习《分数除法》时总会出现将题目里的分子分母换了位置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学生是在看题时总是会看着这道题时还想着别的题,以至于自己在记忆中的数字都混淆了,即便是弄混了分子分母也看不出来。为了纠正学生这一点,我在课上教大家将题目读出声音来,这样可以令这个人的注意力都在这一道题目上,就不会出现搞错分子分母的现象。学生在使用了这种方法后有所改善,我又让他们逐渐转变为默读题目,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计算错误的出现。
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令学生记忆更深刻
数学习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但是根据很多学生所犯的错误来看,存在着学生用错了公式的现象。基于这一点,教师需要自我反省,回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根据学生错误中所反馈出来的信息完善自身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透彻地学会知识。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学会趁热打铁,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选择几个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手,在更多的变化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活学活用。
例如:在学习《圆》这一单元时,我在课上讲解了基本的知识概念以后,通过几个难度递进的案例习题来帮助学生进行消化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学会这种解决问题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以往讲与练分开的授课模式,将两者合二为一,并且有意识地不断变化题型、增加难度,借此来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点更多的运营方法和适用规则。通过这个授课方式的改变,学生在学习知识后进行了及时的巩固,在日后的检测中的表现有所提升,其计算错误率得到明显的降低。
注重错题归纳总结,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
学生的错题可以集中反应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数学计算方面也是如此。但是目前很多教师与学生都不能充分重视错题归纳总结的重要性,没有养成平日里注重错题收集和预定期错题重做的好习惯,导致很多学生在犯过的错上重蹈覆辙。因此,无论是因为学生粗心还是其他的原因,教师都需要充分重视起错题中所反馈出来的信息,并充分利用好错题集,对其进行变形后再让学生进行计算,一次次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其计算的准确率。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学生对于求多边形面积的公式运用上总是会犯错,于是我便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在这方面犯的计算错误进行了积累,在每整理一道错题时都需要注明自己当时错误的阶梯思路,并标红错误的地方,然后再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改正,以达到总结归纳的目的。如此以来,学生在长久的积累中便能够有效避免在同一个问题上犯多次错误,而且对其在日后面对同一类型的题时也具有一定的提醒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其计算犯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