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2018-12-29翟丹丹
近年来,社会公益组织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大学生成为社区公益服务大军中的主力军,但是高校大学生在社区公益服务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社区公益服务队伍人员流动性大、缺乏特色活动、活动经费不足、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等。
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含义及其意义
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的含义
社区公益服务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为全体社区成员提供无偿服务,即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是大学生自愿参与社会公益实践的一种善举,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的意义
高校大学生的培养不应该仅仅以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而是要让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三个方面共同发展。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通过深入地开展社会实践,可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服务中去,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但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切实关注解决的。
高校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面临的困境
高校大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服务无论是对于自身还是对于社会意义重大,但是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高校大学生在参与社区公益服务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社区公益服务队伍流动性大、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缺少特色活动、影响力低等一系列问题。
高校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队伍人员流动性大
高校大学生进行社区公益服务往往依托于班集体或者社团组织,刚开始时大家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随着从事什么社区公益服务活动、如何筹措、如何开展等问题的出现,大学生的新奇感降低,兴趣点转移,便会出现人员的流动。
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缺乏特色活动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新鲜的血液,不乏热血、理想与激情,会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公益服务中来,但是社区公益服务活动往往缺乏创新,模仿性强,很少有固定特色的活动。
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活动经费不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活动经费可以说是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活动的有力物质保障,但是由于学校社团组织众多,学校支持有限,一些社团还专门设立外联部用来对外沟通、获取赞助,但由于学生与社会接触不深,影响力低等原因,获取的社会支持极为有限。
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者缺乏专业知识
高校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相关制度不健全,缺乏有序的组织和相关的培训,缺乏专业知识。没有专业背景以及进行深层次的学习,这样社区公益服务大多数只会变成一种重复性体力劳动,达不到帮助他人的同时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完善高校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的对策
完善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队伍制度建设
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虽然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但是面对人员流动太过频繁的问题,必须完善社区公益服务队伍的制度建设。
比如:社区公益服务人员的招募、以及管理人员的任命可以通过笔试加面试综合考察,选取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对社区公益服务人员要建立一定的奖评机制,不仅要重视物质奖励,还要注重大学生的精神激励。
树立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品牌活动,加强宣传力度
品牌是区别自己与他人不同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打造与自身相适应的品牌活动才能使社区公益服务活动更好地开展,从而做大做强。
而高校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活动随意性强,缺乏固定的特色活动,这需要高校大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立自己的社区服务品牌活动。
例如:2012年3月4日,河北农业大学成立“接力果树9301班志愿服务团”,并且根据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建立了“小红帽微服务站”“爱心接力计划”等志愿服务品牌,也因此“接力果树9301班志愿服务团”获得河北省十大优秀志愿服务品牌称号,值得我们学习。
整合社会资源,依托社区公益服务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整合社会资源就要高校大学生走出校园,寻求社会的帮助,大学生社区公益服务可以联系社会上的组织机构联合办活动,还可以联系校外商家企业,通过帮企业进行有偿宣传获取资金支持,使其思想得到无形的教育。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社会行动理论视域下共赢式社区服务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s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