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教于行:亲子旅行价值的深度开发

2018-12-29王怀玉

中小学班主任 2018年2期

当旅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假期休闲必选时,在开放发达地区,假期亲子旅行更成为常态,寒暑假各类夏令营活动也如火如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同时又是一名班主任,我深感旅行价值的深度开发还存在很大空间,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机缘巧合,2017年暑假,笔者的台湾旅行计划与几个家长不谋而合,最终有6组家庭同行。台湾10日自助游,我们一起策划、共同经历,感触颇多。以下就借本次旅行经历,谈谈我对亲子旅游价值深度开发的认识。

一、旅行前:共同筹备中熟悉预设行程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旅行,不仅可以丰富人生阅历,开阔视野,也是对日常生活节奏的一种调节。亲子旅行,更是一段亲子间深度陪伴的独特时光。新的环境里有亲人相伴,共同面对新环境,感知新事物,在一起行走中增进亲子感情。团体亲子游,几组熟悉(或不熟悉)的家庭组合一起,因多了队友,多了与他人深度交往的机会,多了途中彼此协商和相互妥协等相处之道的锻炼,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体验。

要想让孩子在旅行中获得综合的体验,不论哪一类旅行,只要孩子一起出行,家长都要有意识地在出行之前,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参与旅行线路的规划和各项准备,并根据年龄特点,给孩子对应可承担的基本责任。

(一)知识储备及兴趣激发

最好的亲子旅行规划,当然是和孩子一起选定旅行地点,一起确定行程安排。但现实生活中,旅游攻略多是成人的决策。即便是行程及旅行地点已经被规划,孩子也可以前期介入,比如对即将旅行的地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等做预热准备。

当然,预热要尽量充满情趣且自然而然,以唤起孩子对旅游地点的好奇为重点。如可以选取其中某个特定的事件或历史典故略谈一二,或带着孩子一起购买相关书籍或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增加现场感,或把攻略任务交给孩子,让他们钻研后拿方案供家人讨论等。

(二)自主参与及系列准备

出门旅行也是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的最佳时机。比如,让孩子收拾自己的衣物,准备需要带的各种日常用品。出行前,引导他们写好出行清单,最好为孩子准备一只小行李箱和小背包,由孩子自己整理和管理。

(三)角色担当及明晰要求

以台湾亲子游为例,因是6个家庭组合,临走之前召开了会议,对每个孩子进行分工,比如小队长、安全员、记账员、咨询员等,负责途中人数清点、协助家长到酒店参与点菜和记账等。

同时,还可以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准备记账本,自我管理小开支,渗透财商启蒙教育。

二、旅行中:共同行走间实现多维链接

旅行,提供了人际交往新契机。如何引导孩子与旅行团队人员之间深度交往,并主动与沿途新结识的人员得体交往,是难得的体验。

(一)多主体人际交往的关照和彼此影响

以台湾旅行为例,这次团队中有台湾、上海的教授夫妇,有老师,有同学,有家长,一行22人。这样一个奇妙组合,10天同游中,各种相扶相携的情境,还有各种突发状况下大家齐心协力的应急处理,都考验着所有人的人际交往协调能力。

此行中有太多的美好,最难忘的是垦丁的自助餐之夜。谁能想象,一个20多人的团队,在行走5天之后,在一家有艺术特色但没有自助餐先例的民宿里,几位妈妈自购各类食材,大大小小齐动手,不出两小时,共同做出了一顿别致且丰富的自助烛光晚宴。

从下午6点到凌晨1点,民宿小院里一直绵延着这种温馨和美的画面。民宿老板小邬说,他将把当晚这种高雅、别致和温暖的自助餐模式,变成民宿的一种特色,让以后的客人也多一种幸福的选择。

(二)关注旅行途中遇见的人和事

旅行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包括途中遇见什么人,如何在行程中与各种有交集的人真诚、友好相处,热情大方又保持一定距离,这是一门艺术。

比如,如何对行程中为我们服务的各类人员保持友好的态度。导游、大巴司机和酒店、餐厅服务人员,要尽量让孩子多与这些服务人员沟通,同时注意引导孩子做到尊重和得体;在外得到别人的照顾,要及时表达谢意等。

(三)多角度感受本土的自然和民俗文化

在做旅游攻略时,大家自然少不了对当地的重要景点及美食等的关注。对于小孩而言,某地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或许不是他们的兴趣点,要让他们对自然、对外界始终保持一种天然、持久的好奇与敬畏。

亲子自助游过程中,不妨安排和孩子一起深度体验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带着孩子除了逛景点,也不妨去去当地的生活超市,甚至是菜市场,挤一挤地铁,坐几趟公交,品尝当地的美食,感受一下当地人的社会文明,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交流交流。

三、旅行后:共同回忆时内心体悟

一般而言,旅行结束后大人会很快投入工作之中,与孩子回味旅程还需加强。作为语文老师,我曾多次在假期之后,组织学生在班级做旅行见闻汇报会,汇报形式多是通过课件呈现当地的景观或简单介绍自己此行的经历,笼统性概述多,深度体验性表达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在旅行中和返程中,家长需要及时引导孩子对本次旅行中印象深刻的人、事、物做个回顾。

(一)照片回顾,制作美篇

旅行自然少不了美拍。事后通过美篇或音乐相册等方式对旅行中随手拍摄的照片进行整理,不仅是一份记忆和财富,也是一次回望和体悟。

为唤起孩子们的回顾热情,不妨从“美”和“神奇”出发,让孩子在回味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或许,一次旅行就可能有一粒小小的热爱自然的种子种在了孩子的心里。

(二)着力回顾,难忘事件

相信任何一次旅行,都会经历一些不同的事情,有意外的惊喜,也有措手不及的意外。比如,本次台湾游,台湾朋友为我们联系了参观学校,因为大巴司机的原因,被迫取消,并临时调整行动方案。这段故事背后涉及的各种协调与应对,孩子们不可能感受到全貌。事后,我们组织孩子讨论:这件事有无可能不发生,哪些方面我们还能处理得更好等等,引导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从一些特别事件中习得生活智慧。

(三)回味细节,体验美好

生活的美好往往就隐藏在一个个细节之中。引导孩子有意地回顾行程中一些温暖的细节,让他们学会感受人情的美好,做一个温暖的人。

引导孩子回顾与家人的相处。一次有计划、有意义的旅行,其实是一次深度陪伴,家长与孩子之间增进了解,同时也建立了更稳固的亲子关系。

孩子从来都是被家人照顾的,那么,在旅途中,会不会有一些小小的改变呢?他们与家人的相处方式与在家里是一样的吗?一场旅行,一次成长。在与家人相处中学会处理突发事件,与家人在路上懂得照顾家人,角色的对调促进新关系的建立;在奔波劳顿中感受家人的辛苦,体恤并感激家人为自己的付出,并懂得反馈与回报;协助家人处理危机并共渡难关;彼此尊重,互相迁就,满足自己娱乐需求的同时也要给家人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和旅程……在旅行中,这些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得到了不同的呈现。

台湾亲子游之后,在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美篇的过程中,我有意引导他们回顾这些细节,得到了很好的深化。

开学第一周,我引导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对本次旅行进行介绍,并谈谈阅读同伴美篇的感受,不仅感染着参与的孩子,也感染着班级其他孩子。

所有经历都不可重来!本次亲子团队的台湾同行,是人生中一份独特的经历。我看到了,当旅行成为很多家庭假期生活中的常态活动时,当旅行成为孩子假期生活中的一部分时,如何引导孩子在旅行中获得更多丰富和快乐的体验,需要把握好旅行前、旅行中及旅行后不同节点等方面的巧妙引导。

如何让每一段旅行成为孩子们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重要契机和教育资源,值得更多家长和老师关注并挖掘。

王怀玉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第二实验学校教师,班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广东省名班主任,深圳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