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奶奶团”在农民工子女返乡教育中绽放光彩?

2018-12-29陶菊

中小学班主任 2018年2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的确,家校之间的合力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这点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学尤为凸显。

桃苑小学是一所民办随迁子女小学,学生来自全国25个省市,共计722名。其中,安徽331名,河南108名,江苏75名,四川38名,山东32名,江西29名,贵州24名,湖北23名,福建11名,河北、湖南各7名,重庆6名,黑龙江5名,甘肃、广东、吉林、山西、浙江各3名,北京、青海、陕西、云南各2名,广西壮族自治区、辽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1名。学生父母双方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无暇照顾孩子,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大部分孩子都是由祖辈照顾,他们会加倍宠爱孩子,使得孩子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难上加难。所以,我们更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桥梁作用,把学校力量和第三种家庭力量——隔代力量进行整合,把师生之说和隔代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有灵魂的教育。

一、“奶奶团”成立背景

2017年暑假,我校继续开展了由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和救助儿童会共同发起的“你好,暑假!——学生暑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的研究。通过本次“你好,暑假!”活动的开展与交流,让我深深感到“奶奶团”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特殊地位,特别是五年级的学生,由于上海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后不得不回户籍地就读初中。据了解,回户籍地就读的学生中能陪孩子的父母少之又少,他们会被祖辈带回户籍地照看。而愿意和祖辈回户籍地的孩子只占27%。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返乡教育问题,如何让他们轻松地踏上返乡之路,“奶奶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让“奶奶团”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返乡教育中绽放光彩呢?今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你好,暑假!”学生暑期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研究交流活动,这为我开启了一扇窗。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更好地组建“奶奶团”,首先,我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家访。本次家访和以往不同的是家访的对象是爷爷奶奶。于是,我对全班57位祖辈进行了面谈、电话等不同形式的家访。

家访主要内容:

陪同情况:

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

爷爷奶奶的年龄情况:

遇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如何解决: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几乎全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文化程度普遍低。过分包办、溺爱是祖辈教育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改变其观念,做一位现代型的长辈。为了让他们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在学校家委会的精心筹备下,我们先给“奶奶团”的成员做个小测验,对比自己是否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长辈。

自我评定表

由于爷爷奶奶文化程度普遍低,要想让“奶奶团”在返乡教育中绽放光彩,指导爷爷奶奶做一位现代型的长辈至关重要。

二、做一位现代型的长辈

(一)加强沟通,达成共识

在家访的过程中,有一位奶奶这样描述她带孙子的经历:妈妈埋怨她的方法不对,她又抱怨自己很累。每当遇到分歧,妈妈憋着一口气却不敢吱声,毕竟是长辈。奶奶心里又特别委屈:“帮你带孩子,你这么多抱怨,还说我带得不好。”夫妻俩工作比较忙,精力不够,需要老人带孩子。奶奶虽然挺委屈,但总是爱孩子的,也心疼子女,牢骚归牢骚,也依然帮着带。可两代人一旦遇到分歧,明里暗里总有些心照不宣的较劲。因此,我们的祖辈要与孩子父母沟通,达成对孩子教育的共识。

(二)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祖辈们必须以理智控制感情,区分爱与溺爱的界限。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自立习惯,不包办;严格管教,不护短;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逐步引导孩子从自我中心意识中脱离出来,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班李典毅同学从小由奶奶带大,为了让孙子一心一意地学习,奶奶包办了孩子的所有事情,甚至代替孩子穿衣服。孩子虽成绩优异,但在生活方面总显得不尽如人意。得知情况后,我先联系了他的奶奶。奶奶初中学历,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和奶奶沟通后,她很快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孩子爸妈的配合下,共同制定了对策。经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李典毅每天晚上一写完作业,就帮奶奶做家务,而且奶奶现在也很少包办孙子的事情了。现在的他,不仅是学习上的佼佼者,还是生活上的小能手呢!

三、开设奶奶学堂

(一)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知识

由于祖辈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而且人老了,在教育孩子时通常都会区分不开爱与溺爱的界限,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滋生了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我从王曦的妈妈口中得知,奶奶在带孩子的时候,孩子的事情常包办代替,出现问题,就帮她在家长面前隐瞒。通过开设奶奶学堂,王曦的奶奶主动要求儿子买一些有关隔代教育的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奶奶的思想转变很快,王曦各方面的表现也越来越好,奶奶别提有多高兴了!

(二)走进家长学校,多了解教育动态

以往我们的家长学校活动,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我们的祖辈们总会因为年龄大、沟通不方便而被拒之门外。要想“奶奶团”在返乡教育中绽放光彩,奶奶们就必须走进家长学校活动,多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本学期举行的家长学校活动,我班有12位祖辈参加,活动结束后还有两位年轻的奶奶写了听后感。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将把奶奶们请进课堂,和孩子一起感受学校教育,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拓宽自己的视野。这都有助于隔代教育跟上时代教育的脚步,使隔代教育和学校教育理念同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招募奶奶讲师团,丰富课堂形式

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和奶奶们的情感,丰富课堂形式,在家委会的精心策划下,我们招募了3位年轻的奶奶,成功组建了奶奶讲师团。张润丰的奶奶给同学们带来了“神奇的折纸”,何振威的奶奶给同学们带来了手工编织,徐雨萌的奶奶给同学们讲历史故事……奶奶们的绝活很受孩子们的欢迎。看到孩子和奶奶在一起学习的高兴劲,或许我们找到了改善隔代关系的一种新方向。每次活动结束,老师和孩子、老师和奶奶、奶奶和孩子、父母和奶奶,以及孩子和孩子之间都有交流和总结,通过这种全面的、及时的交流和总结,促进了孩子、奶奶与老师共同成长。

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让我们充分利用隔代教育去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返乡教育,让那片红红的、美丽的晚霞伴着孩子快乐成长,照着年轻父母去开创自己的事业,温暖着每一个家庭,也让爷爷奶奶们有所寄托,实现三代共赢的美好境界。

看着孩子们和奶奶们在一起的温暖画面,我仿佛看到了他们踏上返乡之路的轻松和自信。我坚信,我们这群特殊的孩子,在返乡的旅途中,有我们可爱的奶奶们保驾护航,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