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兵作战转向家庭式小社团
2018-12-29何粤嫦
2017年对于铁军小学401班的孩子和家长来说,是非比寻常的一年。因为学校参与由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和救助儿童会共同发起的“你好,寒假!”“你好,暑假!”学生假期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研究,让笔者与家长、学生们都收获满满。
在“你好,寒假!”研究中,我们通过3+X寒假生活的变革,采用“三自主”的指导思想(鼓励自主策划、自主组织、自主管理)、“四注重”的作业原则(注重多样化、注重体验、注重亲子参与、注重指导引领),将属于孩子的假期还给孩子,释放孩子原本自由奔放的天性,又激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让他们在快乐中体验假期,实现家校共生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从而唤醒自身生命成长的需求。
反思研究的不足,存在着三个单一:一是单靠班主任的经验,过分取代了学生、家长的意见去策划学生假期活动,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家长的原生态家庭现状;二是单一以家庭个体开展假期活动,学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协作性不足,缺少更多家长、学生之间自主选择的交流沟通机会;三是活动形式的单一,没有充分整合家庭的活动资源,缺乏互动性和主题聚焦。
卢梭说过:教育即生长,生长之外别无目的。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自由、最好的生长。
时下,如何借助“你好,暑假!”的项目研究,让家长与教师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最重要的关键人?如何在研究中发挥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带动每一个家庭教育水平更有效提升?如何吸引更多家长互帮互助,盘活家长资源,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发展资源、空间和路径?因此,在学生假期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中,我们的做法是,从单兵作战转向家庭式小社团。
一、从关注整体实际,建立家长档案,形成活动资源库
1.搜集家长的职业资源信息,为孩子假期小社团寻找导师和活动支持。
2.发挥班级家委作用,鼓励更多家长提供自己的专业优势,甚至出动祖辈们都加入到孩子暑期活动的教育资源中。
3.发放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分门别类地整理家长资源,建立401班家长假期活动教育资源库。
二、从回应成长需要,组建家庭式小社团,生成活动方案
1.初次讨论组建社团
尊重孩子的意愿,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居住范围远近,让孩子自主成立假期活动小社团,自定组名,邀请家长组建社团活动群聊组,筛选本组的家长职业资源,提出活动项目方案,设计初步的活动策划书。
2.再次讨论激活社团
作为班主任,我尊重学生的选择和爱好,引领家长改变以往活动中当听众、当看客的思维模式,聚焦家长资源的合理运用,让孩子与家长讨论生成最终的家庭式小社团活动方案,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形成班级八大家庭式小社团的假期活动方案。
3.三次讨论生成方案
我把孩子的意愿及班级家长假期活动能提供的教育资源呈现在家长群分享讨论时,家长反应热烈。我们在热聊中,都觉得所有生活体验、综合性学习的根是阅读,于是,学生、家长、老师三方共同策划生成“你好,暑假!”铁军小学401班七彩童梦行的活动方案。
班级“你好,暑假!”活动方案生成的流程图
三、引发家长动力,凸显领袖家长,推动社团活动
1.家长领袖,成为小社团的助力剂
每个人的一生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学生家长从事着各自不同的职业,每一种职业都有自身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是开展职业生涯启蒙教育的宝贵资源。而且,每个班级必定拥有领袖式的家长,挖掘他们的潜能,利用他们感悟人生的故事,请他们担任活动启航工作,让他们走进课堂,为孩子们开设小社团微讲坛。
暑期前,邀请想想的爸爸——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以“因为梦想,所以飞翔”为题,向孩子娓娓动听地讲述学习需要从生活体验中去观察,讲著名数学家成长的故事,及自身成长的经历,向孩子传递——阅读让他不孤单,梦想的坚持成就他的事业信心。孩子们因他的到来而纷纷“围攻”,热情高涨。
2.互助互爱,推动小社团的持续运转
如“阅生活,悦幽默”暑假活动小社团,一 妈妈是烹饪烘焙高手,而爸爸擅长国画,这个社团的第一次活动,孩子已经自行准备好活动计划,发布在组内,家庭成员做了充分准备,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并搬来全套的烘焙工具,爸爸准备好绘画的互动装备,特别给力于小组社团活动的开展。
如有的社团利用家长工作的便利,打破单纯说教的形式,带领孩子走进社会公共设施或场所。如科技创意小社团,利用家长资源走进污水处理厂,通过观察臭水污水,让孩子直面每座城市存在的现实问题,让孩子懂得环境污染是多么可怕。孩子在活动感受中写下:善恶丑陋、人世百态,这些只有在观察体验中,我们才能感受到,每一次活动都是一场修行。
又如,在小社团策划活动中,有一位家长在组内说,孩子胆量特别差,自小就是个闷葫芦,她很为孩子焦虑,能不能让孩子去尝试和陌生人接触呢?在组内家长的协助下,他们共同设计了“卖报行”的社会活动,让孩子在同伴小社团的陪伴下,走上街头出售报纸。孩子完成任务后,写道:“市场门口提着东西的人不适合卖报给他,因为没有手可以来接;上年纪的老人家不适合在公园门口卖报给他,因为运动的老人家没有戴老花镜看不到;手抱孩子的阿姨也没有空在商场门口购报纸,因为她们要照顾孩子,无空读报。那些步履从容,看起来不着急的人进酒楼喝茶,以及在公交车站和地铁站转乘的人,才是最适合的目标。我鼓足勇气,克服困难,很不容易才完成20份《珠江时报》的出售,原来,与陌生人交流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小小的家庭社团活动,在家长的引领下,不难看出孩子的成长,而每一个家长,何尝不是用一个家庭牵手更多的家庭在前行呢?
四、聚焦教育成效,拓宽时空领域,影响教育生态
1.推动家长之间的交往,生成家庭教育新方式
一次次家庭小社团微学习,一项项职业体验实践行,极大地激发孩子们渴望“走进职业”的兴趣。每个小组快乐家庭的组合,由爸爸妈妈甚至祖辈担任社会辅导员,或挖掘自身家庭资源与身边的社会资源,开展“跟着爸妈去上班”“采访身边的工匠”的活动。而在彼此的交往中,拉近家长间的距离,在交流互动中自发地组建交往的新渠道,为学期初学习生活的延续提供新的教育方式。
如科学创意小社团的家长,利用自己在科学馆工作之便,自发地在班级QQ群上组织孩子参与9月中旬夜行探访昆虫活动,把系统性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家长;同时,又带动更多家庭参与科学学科兴趣培养,生成新的家庭实践教育方式。
2.聚焦孩子成长的需求,提升家庭教育的新品质
一方面,在家庭式的小社团交流、互动中,让更多优秀的家长引领其他家长反思自己家庭教育的不足,探寻适合自身家庭教育的新方法;同时,又让家庭小社团的家长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使用,在互动交往中,产生更多家庭教育的智慧。
另一方面,在家庭式的小社团的合作中,为孩子创造更多学习的空间,拓宽生活的视野,结交更多的小伙伴,从中学会待人接物、与人相处的社交能力;在家庭式活动中,孩子掌握更多的组织策划、协调沟通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3.改变“单兵作战”的模式,注入家校合作的新动力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既要为社区提供文化和教育服务,又要在社会中接受文化、人力及物质环境等方面的滋养,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提供足够的帮助。家庭式小社团的引入,大力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教育模式,打开学生认识社会的另一扇窗,为学校教育注入新血液。
因此,家庭式社团活动的意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出单一家庭教育,后续将思考如何从片段走向长程,形成新经验、新认识及可持续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