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2018-12-28淦其敏
淦其敏
摘 要: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高中教学的一盘“硬菜”,也着实让很多师生伤神。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学生为中心,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是不是愿意学习,是不是乐于学习,是不是学有所成。数学不应是纸上的一门科学,而应该是有理有据,有作为的一门实践课。高中教学也许没有太多的时间带学生领略数学魅力,但是一个好的习惯就能打开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自主去探索,这也是教学方法的重点探究方向。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自主性;习惯
高中教学节奏紧凑,时间紧张,师生也处于被题海包围的状态。学生疲惫,教师辛苦,这似乎就是目前国内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相比,国外的一些教育似乎就要轻松很多,他们可能在此阶段的知识积累没有我们的孩子厉害,但是对于数学的兴趣,他们则表现出一种被吸引的热情状态。换句话说,现阶段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改变强压式的方法,高考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要“棍棒教育”,有时一些游戏、一些活动,特别是轻松的学习氛围反而让学生学得有趣,用得顺手,对数学不再“望而生畏”,这时他们的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必定受益终身。
一、提高导学案利用率,养成预习习惯
现阶段教学中,都有导学案,但是利用率却不高。很多师生都将其视作一份简单的作业,完成填空,根据例题模板推得习题答案,便是完成了任务。教学的指导性并没有发挥完全,对学生的预习方法和思想的指导也没有突出。首先,导学案的突出作用应该是帮助学生理顺学习思路,明确课堂重点,并且做到有所准备。再者导学案也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作为课堂交流的内容。所以对导学案的利用不仅是“照猫画虎”,而是必须明确为什么这样解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利用导学案作为“练习”能逐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解决数学问题,更加应付自如。提高导学案利用率,教师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任务,更要提出问题,并且将问题的解决作为课堂结束的评判目标。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对知识有充分的理解,然后在课堂上作为交流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利用导学案提出问题,能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真正将学习作为自己的事情,这才是该有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二、充分解读数学例题,提升数学思维
例题从编写教材的角度,是教学内容的精华,不仅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更有很强的逻辑引导特点。但是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例题的讲解,认为它只是一块儿敲门砖。笔者认为充分解读数学例题,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在课堂开始时,应该让学生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预习基础来解读例题,理顺例题解决的思路。并且作为小老师给大家讲解,因为例题从难度上讲是简单的,但是非常体现知识点,所以最适合学生“练手”。有的教师喜欢在试题编写中引用例题,也是这个原因。让学生来讲解例题,教师能了解他们的思路,也容易作出指正,这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进步。
利用数学例题,教师还可以进行其他习题的编写,发挥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再来,高中生的数学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做过的题目也很多,可以作为一个出题者,了解出题者的意图,更好地理解题目。而例题是非常好的模仿方向。用例题作为“引子”,要求学生相互出题目,并且互相解决、评价,这个过程能很好地锻炼思维。
三、结合生活实际,提升数学实践力
很多人都承认,对自己影响最大,或者印象最深的知识便是高中所学习的知识。若是说对自己生活影响最大的数学知识也是高中数学。高中数学因为教学时间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纸上练兵”,但这并不意味要脱离实际。对于一些具有生活特性的知识,例如概率、几何题目等,可以结合实际来组织情境,成为学习的一种方式。学习数学,很多人都有畏惧或者是无用的心理,这也阻碍了学习热情。但只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代入恰当的环境,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积累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就能丰富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有效提升数学实践力。例如“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抽象思维比较难,教师可以从现实直观的角度,通過多媒体,或是实物来刺激学生的视觉观察力,提高想象力,能够从抽象的知识到具象的事物,再到抽象的理论总结。建议在数学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商量,能有更好的想法。再如“圆锥曲线方程”的学习,对一些数学基础差的学生,难度的确不小,但是具体到小组活动中相互学习帮扶,学生的疑问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能刺激新思路的产生。
总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很多,好方法也不少,若想真正在自己学生身上起作用,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教师只有突出“学生自主”“培养习惯”和“养成思维”三方面,尽可能创造使用数学的活动机会,才能体现数学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肖金枝.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5):39.
[2]郝志远.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反思性研究:一个案教学法[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2,18(5):71-72.
[3]周正措.基于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5).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