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音”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传承与发展

2018-12-28赵雄雄

艺术评鉴 2018年14期
关键词:民族器乐传承与发展

赵雄雄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形式在逐渐的衰亡,作为陕西及相邻省份传统音乐的“秦音”也面临着这一困境。本文主要通过了解“秦音”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探究梆笛曲“秦川抒怀”中“秦音”元素与竹笛相结合的新音乐形式,旨在发扬“秦音”这一古老的民间音乐与当下被大众熟知的民族器乐相结合,从而创作出更多符合当代审美追求的“新秦音”作品,探索“秦音”这一民间音乐瑰宝的新出路。

关键词:“秦音” “秦川抒怀” 民族器乐 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078-02

一、“秦音”的现状

(一)“秦音”的来源

“秦音”是指在三秦地区所流传的民间音乐形式,因春秋战国时期陕西省是秦国所统治的地方,故三秦泛指陕北、关中、陕南地区,虽然各地区“秦音”都以三秦地区音乐元素为骨架,但不同地域的“秦音”仍各具特色,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也塑造了秦音的多样性。但如今能够被大众所广泛熟知的秦音已经寥寥无几,这一古老而又极具地域特色的音乐正在一步步的消逝。秦音的种类很多,戏曲类有秦腔、眉户、碗碗腔、商洛花鼓、同州梆子、华阴老腔、阿宫腔、华县皮影戏等,其中影响比较广泛的是秦腔这一剧种,它是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曲之一。除三秦地区外,还流传于宁夏南部山区、甘肃平凉、天水、静宁等地。秦腔又称之为乱弹,源于西周时期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与凤翔,成熟于秦,秦腔唱词运用当地方言,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将其称之为梆子腔或恍恍子。民歌类主要有信天游、榆林小调、酒歌等,在当地整体称之为“山曲”或者“酸曲”,其中信天游又叫顺天游、爬山调,是陕北地区最普遍的民歌形式,歌词多采用叠字,大多为当地居民为抒发情感即兴编唱,旋律起伏大,音域高亢、音色嘹亮。除了上述的戏曲音乐和地方民歌之外,秦音还存在于当地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当中。

(二)“秦音”的发展现状

“秦音”由于音乐形式与音乐内容上的传统性使其与当代人们的音乐审美追求不相吻合,加之“秦音”源于民间,部分“秦音”甚至无规范记谱,仅仅通过口传心授来进行传承,故使得其传承与传播大大受限。再者,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来音乐对传统“秦音”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冲击。除上述原因外,造成秦音当下困境的原因还有许多,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才使得三秦地区越来越多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离我们渐渐远去。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之下,将秦音元素与当下活跃在国内的一些民族乐器进行有机的结合,使结合后的秦音作品在保持传统性的同时能够符合新时代下人们的音乐审美追求,从而达到传承和推动“秦音”发展与创新的目的。

二、“秦音”在梆笛曲“秦川抒怀”中的应用

(一)梆笛曲“秦川抒怀”的创作

梆笛曲“秦川抒怀”取材于陕北的地方戏曲元素,这些元素主要借鉴碗碗腔和秦腔,激扬豪放的抒发了对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三秦地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此曲为1989年著名笛子演奏家马迪所作。马迪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作曲家,他的创作中以西北风的作品为主,代表作品有《秦川抒怀》《塞上风情》等,这也与他自身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出生于陕西西安,曾就读于西安音乐学院,正是因为自幼成长于三秦地区,所以他才能对三秦地区的音乐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才能创作出像《秦川抒怀》这样的优秀作品。

(二)梆笛曲“秦川抒怀”中秦音素材的体现

1.旋律中的秦音素材

秦川抒怀中“秦音”素材的使用贯穿于整首乐曲。首先,其引子部分所使用的是戏曲秦腔中的音乐元素,相同音型的音组加速重复,给人一种仿佛亲临八百里秦川的激动与兴奋之感,随后音乐速度放缓,乐曲引子结束。接着,乐曲进入慢板,旋律非常地舒缓,但依然以秦腔音乐元素贯穿,所表达的是对秦川大地的赞美之情,这一段所体现出的“秦音”素材最为丰富。除了秦腔音乐元素的使用之外,还加入了类似于板胡压弦的揉音技巧,同时又融合竹笛当中的吐音、倚音、滑音、颤音等基本技巧,让这些技巧为旋律服务,使乐曲旋律中的秦音韵味更浓。随后,乐曲发展到快板部分,大切分节奏型的频繁使用、较大跨度的音程、变化音的使用以及十六分音符双吐的级进下行,将乐曲推向高潮,展现出三秦地区一片欣欣向荣的热闹景象。快板结束后,乐曲又进入到一小段抒情板,这一部分是乐曲慢板部分的变化重复,揉音贯穿使用,极具秦音特点,其表现的是归于平静后的三秦大地的壮美。最后乐曲又进入到了一小部分快板音乐,依然使用快速的连续大切分和级进上下行的十六分音符将音乐再次推向高潮,音乐在这一推动下以急促的长颤音结束。

2.音符与技巧中的“秦音”素材

全曲通过半孔按法,运用降7到1之间的揉音技法来模仿当地戏曲中板胡的压弦奏法,这一技巧是全曲的核心,贯穿于整首曲目之中,是乐曲展现秦音效果的最基本的手法之一。除此之外,乐曲中竹笛演奏的倚音、颤音技巧都能够和板胡中的这些技巧相对应,能够更好的还原“秦音”素材,使音乐更具地方特色,这也能够体现出我国民乐之间的共性。除了揉音技巧的使用之外,乐曲快板使用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双吐技巧,能够更加形象的描述出三秦大地热闹的场景。最重要的是乐曲的音程连接以及节奏型的连接都以其本土的“秦音”素材为骨架,这是乐曲能够具备“秦音”韵味的最基本的元素。

3.演奏者心中的“秦音”素材

音乐是情感的体验,脱离情感的音乐不会带给人们共鸣,不同地域的音乐之所以能够具备强烈的民族韵味,让人们能够对各个地区的音乐加以区分,就是因为乐曲的创作者以及演奏者能够深刻的理解乐曲背后的人文环境,能够有感而发、有感而作,《秦川抒怀》也是如此。要想更好的展现三秦地区的特点,就要求演奏者有长时期在三秦地区的采风经历,从内心深处能够理解三秦地区的音乐,有感而发的演奏作品,只有这样,作品本身的秦音素材才能更完美的呈现。加之,竹笛是吹奏乐器,是通过气息来传递情感,所以演奏者如果不了解“秦音”,或者内心深处没有“秦音”,而只是依谱演奏,这会使作品本身的“秦音”元素大大减少。

4.梆笛曲“秦川抒怀”中的创新思维

《秦川抒怀》主要以三秦地区的地方音乐素材为原型,展现出秦川的美丽壮观之景,但在《秦川抒怀》的创作当中,作曲家马迪运用了西方三段式的作曲手法,对这一古老的民间音乐进行创新和再创作,即从一个主题发展到另一个主题,最后又回到这一主题中。除了作曲手法之外,作曲家又通过竹笛这一民乐,来展现地方特色音乐素材,乐曲中的音乐素材也不是对传统“秦音”的全盘挪用,而是结合竹笛的演奏技巧,使三秦音乐在保持其原有风貌的同时,又能与时代相融合,发展成为符合当代人审美追求的“新三秦音乐”,让其能够被当下更多的人认识、接受和喜爱。

三、“秦音”在其它民乐中的融合

“秦音”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音乐的典型代表之一,它所展现出來的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以对“秦音”的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就现当代而言,它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初步认识,也有部分音乐界人士对其进行了探索与二度创作。例如,除了竹笛之外,“秦音”还被运用到其他的民乐当中,比如,在古筝《秦桑曲》(周延甲作曲)当中,就大量运用了三秦地区的音乐元素,乐曲运用了苦音、欢音的处理方法来展现三秦地区的音乐特点;二胡《秦腔主题随想曲》(鲁日融、赵震霄曲)则以秦腔中的不同曲牌为音乐素材,运用变奏等手法将三秦地区音乐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在许多的民间乐器中都有融合“秦音”元素的作品呈现。

四、“秦音”的传承与保护

“秦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就当下而言,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去了解这一音乐形式,尤其是当代的年轻人,几乎已经遗忘了这一传统音乐形式,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运用“秦音”来进行创作的民乐曲目问世,但这还远远不够,这条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在将来,希望“秦音”素材能够被运用到更多的民族乐器当中,创作出更多符合当下人们审美追求的“新秦音”,甚至可以把“秦音”元素运用到西洋乐器及西洋音乐形式当中,从而让国内甚至更多国家的人们能够了解我国这一传统又古老的民间音乐。

参考文献:

[1]丁传明.浅析竹笛曲《秦川抒怀》的演奏[J].音乐时空,2014,(10):116.

[2]朱清泉.笛曲《秦川抒怀》的演奏技巧分析[J].音乐时空,2013,(08):95.

猜你喜欢

民族器乐传承与发展
浅淡德宏瑞丽傣族传统舞蹈迦楼罗舞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杜尔伯特蒙古族短调民歌探微
试论安代音乐的器乐化创作
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