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训练在故事教学中的实践
———以修订版PEP 五(上)U nit 4 W hat can you do?(Story tim e)为例

2018-12-28刘兰芬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田鼠交流文本

刘兰芬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思维以感知为基础,是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恩格斯曾说过:“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教师作为园丁,有责任浇灌这美丽的花朵。故事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题材,PEP小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趣味小故事,是学生的最爱,教师要利用好这个资源,在故事教学各环节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本文将以修订版PEP教材五(上)Unit 4 What can you do?(Story time)为例,探讨思维训练在故事教学各环节的实践。

一、读前激趣,激活思维

(一)播放视频,激起兴趣

小学生的世界里,教师是他们亲近和信赖的人,包括教师相关的人和事,他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课前拍摄了一段自己弹钢琴和女儿舞蹈的视频,并边弹边说:“I can play the piano.”女儿边跳边说:“I can dance.”特别是女儿最后的滑稽一跤,逗得全班学生哈哈大笑。视频的末了,我和女儿微笑着一起指向全班问:“ What can you do,guys?”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观赏之后,自然开启了思考:What can I do?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一个简短的微视频发挥了大作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上课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铺垫了语言,为接下来的师生交流打开了话匣。轻松愉悦的氛围是思维开启的沃土,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

(二)真诚交流,启迪思维

教师真诚的态度和话语犹如和煦的阳光,能照进学生的心里,温暖学生的心房。乌申斯基说“教师是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当教师说:“I can play the piano.My daughter can dance.What can you do?Can you tell me?”时,一场真诚的交流开始了。

T:What can you do,sweet?

S1:Ican play the piano,too.

T:She can play the piano.Can you play the piano?

S2:No,I can’t.(学生略有羞涩)

T:It doesn’t matter.I can teach you.(该生微笑着抬起了眼睛)

T:What can you do,lovely boy?

S3:I can sing English songs.

T:Really?(教师向他伸出大拇指)Show for us,please!

S3:I wonder how I wonder why...(Lemon tree) Miss Liu,I can’t sing well.

T:Practicemakesperfect.Youwillsingmoreandmore.(该生自信地点点头)

T:Now ask and answer with your partner.(生生之间愉快地展开了交流)

教师亲和的态度、鼓励的话语,与学生交流,消除了部分学生内心的担忧和不自信,不仅让这些学生扬起信心,更为全班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谈话环境,才有了接下来生生交流的自然与顺畅。显然兴趣的激发和真诚的交流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

二、读中善导,发展思维

(一)从“题”入手,提出问题

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是“题眼”,既然是“眼睛”,一定是文章高度概括和浓缩。教师在故事教学中,要善于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本单元故事呈现的是田鼠如何机智地摆脱被蛇吃掉的厄运,在紧张的故事情节发展中复习巩固单元核心词汇,如sing,dance,swim等和句型“What can you do?I can...Can you...”以及回答。此环节,教师从“题”入手提出问题,设计如下:

1.T:Children,I know you can do many things.Do you wanttoknow whatIcando?(PPT 呈 现 storybooks) Ican read storybooks day and night.I like stories.这时候学生露出开心的笑容,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2.T:Today we will learn a story.Who is in the story?播放故事视频,学生观看动画,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给故事加上标题“The snake and the rat”。PPT呈现两种动物的图片,笔者接着提出问题“What happens to them?”学生带着问题(见图1)再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故事大意。

(二)对比学习,发现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要真正“吃透”教材,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从而科学、灵活地设计教学思路,才能从“知识”的教育走向“智慧”的教育。本语篇要让学生体会语言背后的蛇和田鼠的内心情感,以及故事变化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受到启发,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笔者抓住故事前后戏剧性的变化,学习时打破故事的原有顺序,先学故事的首尾,体验田鼠和蛇前后不同的情感以及最后的变化,从而让学生自然生出疑问:“Why can’t the snake eat the rat at last?”具体活动如下:

T:Yes,the snake wants to eat the rat.How do you know?

S1:In Picture 1,the snake says,I’m hungry.

S2:Here comes some tasty food.I can eat.

T:The snake can eatthe rat.So how is the snake feeling?

S3:Ofcourse,heisvery happy.(见图2)

T:Butatlast,can the snake eat the rat?

Ss:No! In Picture 6,the rat says,I can swim away!Bye!

T:Now,how is the snake feeling?

S4:He is very angry!

T:But,what about the rat?

S5:The rat is so happy!

在故事的一头和一尾中,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体验蛇由开始的happy到最后的angry,和田鼠之前的scared到最后的happy,在强烈对比中,学生自然蹦出问题:Why can’t the snake eat the rat at last?(见图3)

图2

图3

(三)自主阅读,解决问题

自主阅读强调的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探究和体验。学生带着问题,在阅读中提取关键信息,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喜好,从而获得独特的体检,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环节设计两个步骤:

1.让学生默读图2到图5(见图3),完成表格(见图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然后,教师让学生聚焦板书中“I can’t swim.Now I can swim away.”两句话,进一步启发学生:What can you find?学生思考发现:The rat is clever!

2.然后围绕中心问题“How clever is the rat?”师生共同展开探讨,主要是组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角色,深入体会蛇和田鼠的内心活动,从而感受田鼠的机智与勇敢。

图4

图5

(四)思维支架,梳理信息

在分步学完语篇后,教师要善于利用流程图等支架,梳理知识,总结故事,回到整体,培养学生支架意识,发展学生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本环节,师生一起完善板书,画出流程图(见图6),合作总结,具体活动如下:

T:At first, the snake is hungry.So he says...

Ss:I am hungry.Here comessometastyfood.Now I can eat.

T:The rat is scared.

Ss:The snake is happy.

T:Wait for a minute,then,the rat says:

Ss:I can do things for you.Ican sing and dance,butI can’t swim.

T:At last,the snake throws the ratinto the lake,the rat says:

Ss:Now I can swim away.Bye!

T:So the rat is...

Ss:Happy and clever!

T:But the snake is...

Ss:Angry and silly!

图6

三、读后延伸,拓展思维

(一)复述故事,内化语言

故事复述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储存、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小学高段是培养学生复述能力的重要阶段。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材料。”复述可以分为简单复述、精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简单复述可以是讲故事的情节或对话,精细复述指用动作、表情、语气、语调等的变化来声情并茂地表演故事。创造性复述可以是在原创故事的基础上改编故事。总之复述故事,有助学生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综合能力发展。本环节设计(二选一):

1.Retell the story in groups.(见图7)

2.Create your own story:if the snake meets the rat again,what happens to them?

教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自由选择一项,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同时关注到少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给学生思维发展提供最大空间。

图7

(二)走出文本,走进生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就人文性而言,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仅仅停留在对文本本身的理解和体验上是远远不够的,走出文本,走进生活,才会形成富有现实意义的态度和认识,形成新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有益于学生反思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的“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了实现学生从对文中聪明机智勇敢的田鼠的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积极应对困难的飞跃,设计了如下步骤:

1.呈现 PPT(见图8),让学生发散思维。

2.教师总结:边播放生活中各种灾难困苦的照片,边说(见图8): In our life,we may meet all kinds of difficulties,but we should keep calm,face bravely and use our head.

图8

图9

著名语言学家邦文尼斯特说:“思维的可能性总是和语言能力不可分割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渠道。教师应以文本为载体,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目标,读前激趣,启动思维,读中善导,发展思维,读后延伸,拓展思维,让学生学思结合,以学启思,以思促学,达到知识、技能、思维共同提升。

猜你喜欢

田鼠交流文本
如此交流,太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田鼠寻亲记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小田鼠过冬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和田鼠小弟一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