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

2018-12-28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绘制导图词汇

陈 剑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形象化思维工具,能够将知识学习和思维活动可视化,是词汇学习的有力助手。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如何在词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分类能力是重要的思维品质,是认识事物间种与属关系和联系的能力(张泰刚,2014)。分类的基础是对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事物的特征属性确定类别和归属。思维导图可以以清晰的网状结构图和严谨缜密隶属关系有效锻炼学生分类能力,练就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3 A healthy diet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健康饮食的概念,较好地积累相关词汇,灵活地表达与话题相关的观点,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将本节课中新的食品词汇与以前学过的食品类词汇相互融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清晰呈现食物的分类,即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和认知图式(如图1)。

图1

词汇分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有大词汇观。所谓“大词汇观”是指教师要能够将词汇教学放入更广阔的情境中进行思考。教师一定要抛弃就单词论单词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词汇分类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教师要吃透教材。

在教学某个单元词汇时,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该单元的词汇教学,而要让学生将本单元的词汇与学生以前学过的甚至接下去会学的词汇进行融会贯通,这既是一种新授,又是一种复习,更是一种综合的比较、分析与运用,从而使得学生掌握的词汇不是孤立的,而是网状的,可有效提升词汇的掌握程度。

2.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觉查阅词典等工具书的能力。教师课后要经常性地布置此类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词汇的作业,传授给学生查阅的方法,分享查阅的有效工具。同时在课堂教学时,要给予学生时间展示词汇查阅成果,积极鼓励出色完成任务的学生,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要其能完成其中一部分就要给予肯定,使全班学生形成一种正面、积极的自主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要渗透思维导图绘制方法。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一些常用的、实用的、有特色的并且易于操作的思维导图。在实际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某类词汇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展示,让学生感知思维导图在词汇分类时的特殊作用,知道思维导图的功能和绘制方法。在学生初步掌握思维导图绘制方式后,教师可以一边布置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词汇,一边要求他们结合旧知和新知进行思维导图绘制。

3.教师要给予学生思维导图展示的机会。

设计思维导图是非常富有创意的思维活动,学生在分类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的同时,思维灵活性、发散性和广阔性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提供展示学生思维导图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和学生一起商讨评价思维导图的标准,如从设计创意、关联度、正确性以及美观度等角度进行。然后尽可能地对学生思维导图的作品进行评价。由于学生自主查阅词汇和积累词汇的能力不一,同时思维方式也不同,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尽可能给展示的学生以鼓励和肯定。在课堂上要尽力创造爱学习、勤学习和会学习的气氛,使学生更加自信。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周围墙壁上留出学生展示思维导图的地方,师生定期更新思维导图,让更多更优秀的思维导图在学生之间进行展示,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活动的参与性。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或者由于某概念而想起其他相关的概念(商务印书馆,2005)。学习者通过利用联想思维活动,可以将任何事物进行关联。联想活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凸显思维活动的自由性、灵活性和广阔性,从而促进思维品质的形成。

思维导图能够将思维可视化,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可以抓住关键词汇,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联想思维活动,从而将学生引入积极思维、主动思维和创造思维的高层次思考活动中来。利用思维导图不仅能清晰化、结构化地展示学生自己的联想能力和水平,而且能够围绕一个主题将看似杂乱的词汇进行关联和融合,提升词汇学习的趣味性、相关性和实效性。

例如译林新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这一单元主要围绕介绍自己的网友展开。在复习本单元时,教师可以给出关键词汇e-friend,要求学生围绕该主题绘制思维导图,目的是激发学生联想起与e-friend相关的已学过的词汇,为学生最后能够进行丰富地介绍做好语言支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简要教学步骤:

步骤一:教师出示关键词e-friend,要求学生围绕该词独立进行联想活动,随后组织师生、生生交流活动。

步骤二: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绘制思维导图的时间。完成后,先独立介绍自己的网友,而后在四人小组内相互介绍、提问和提出改进建议,随后进行二次修改,目的是使介绍更加正确、丰富和流畅。

步骤三:教师随意挑选学生在全班进行介绍展示。师生围绕事先商定的评价标准从语言表达和思维导图设计两个层面进行评价。

该教学内容绘制成的思维导图(如图2)。

图2

例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围绕主题积极设计创意联想活动,因为不同的人对季节有着不同的认识、体验和感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把自己与该季节相关的所思所想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学过的有关季节类的单词通过联想就被充分激活,而且因为不受任何限制,学生思维的灵动性和创造性也得到有效释放。该环节的教学步骤简述如下:

步骤一:教师提问学生“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And why?”,要求学生围绕问题先独立思考,而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分享信息并拓展思路。

步骤二:教师提供绘制思维导图的时间。同时要求学生绘制完成后,能够根据相关词汇信息用语段的形式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步骤三:学生自愿展示与交流,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如果有喜欢同一个季节的,可以让学生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展示,这样他们可以相互分享、补充和借鉴。

该教学内容绘制成的思维导图(如图3)。

图3

联想能力是人的思维天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天生联想能力丰富。通过思维导图的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既可以自由驰骋,也可以自行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节奏和足迹,便于学生将理性思考与感性思考有机融合。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联想能力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提供的核心词一定要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是人们联想能力得以展现的重要因素。教师所选择的核心词要能够引起学生思维的波动,要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要做到核心词的开放性,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词汇积累和生活经历。学生只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之后才有可能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师所找的核心词汇只有是学生生活所经历的或者是当下学生最为感兴趣的事件,学生才会去思考、去联想。联想的目的是找到更多与中心词汇相关的词汇。这里所谓的相关性是几乎不受限制的,它可以是时间上的,可以是空间上的,可以是抽象的或具体的,也可以是内涵或者外延上的,甚至是功能上的或者意义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联想词汇的开放度对提升学生的联想能力举足轻重。

2.教师要敢于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联想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联想活动中,学生设计的思维导图有可能不符合规范,尤其是学生所联想出来的词汇有可能是无关联的。但是只要思维导图能够辅助学生进行陈述与展示,能够说出所呈现的关联词汇背后的理解和理由,那么这样的联想就可以认为是成功的。只有教师的充分放手,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才能被激发,学生也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和联想的主人。学生在自由、自主、自发的学习空间中,能够更好地展现思维的灵动性、发散性和创生性,也使得词汇学习因为有了高思维含量活动的开展而效果显著。

三、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是在抽象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概括学习就是意义学习、概念学习(张泰刚,2014)。概括是学习迁移的主要前提。学生只有能够对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概括与总结,得到一般有规律性的东西,才有可能将这些概括出来的规则和原理从一种学习情境向多种相似情境迁移。概括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学习者思维品质强弱的重要方面。

英语词汇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词汇不能只是停留在词汇不断叠加以及囫囵吞枣式被动吸收中,这样的词汇学习是低效的。英语中的词汇教学应该包括词汇的音、形、义。语言是有规律性的,英语词汇同样也不例外。英语词汇的发音、构词、词法功能等都是有章可循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在发现规律、提炼用法和归纳规则的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

例如译林新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这一单元主要语法现象是一般过去时。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般过去时是小学阶段最难掌握一种时态。它需要学生理解句型的构成、规则动词过去式的变化、不规则单词过去式和发音以及规则单词过去式的发音等。如此纷繁复杂的学习内容着实让学生感到举步维艰。此时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思维导图,那么就能使学生将抽象的语言现象进行显性归纳,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在教学一般过去时规则动词变化规则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简要的教学步骤:

步骤一:在阅读Story time中《国王的新衣》的故事并了解文章大意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从中找出动词过去式单词,如liked,visited,showed,walked,looked,pointed,laughed等。

步骤二:教师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分析、比较、归类这些动词过去式,尽力说出其中的构词方法和规律。

步骤三:教师要求学生先说出规律,其他同学进行补充,随后教师综合、修改和完善学生的思维导图。最后,教师呈现思维导图,并做分析与讲解完成的思维导图(如图4)。

图4

概括能力是进行归纳、总结和综合等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抽象思维能力(钱建源,2015)。对于小学生来说,概括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品质,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学生一旦逐步养成对所学词汇进行总结和概括的能力之后,语言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升。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要尽量多地创设高质量的概括活动。

学生概括能力的形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指导。教师要多创设频率多、质量高的概括活动,可以在词汇新授或复习时,也可以在学生完成阅读理解等练习遇到生词时,提供给学生自我概括的平台和机会。学生一开始的概括一定是不全面的,甚至有时是错误的,教师要耐心地引领、适当地指导和正确地展示,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教师要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进行交流展示作为词汇复习的重要环节。

词汇的概括,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而进行的,是师生紧密合作完成的。词汇概括的思维导图应该能够充分展示词汇的规律性、准确性和严密性,所以每一次组织设计思维导图的活动都必须精心准备,每一份思维导图的成品都值得充分展示。要将这样的词汇概括活动作为词汇复习的重要环节,并将这些作品保存下来,让学生能够经常性地进行巩固复习,直至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概括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绘制导图词汇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超萌小鹿课程表
放学后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