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空无边 观念有形
——高考试题中“时空观念”呈现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2018-12-28谢珊珊北京理工大学附中

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本题时空

◎ 谢珊珊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党的十九大对教育事业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为贯彻党中央的决策,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际,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中,“关于学科课程标准”的第一条就明确指出:要“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并将其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和细化。可见,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未来高中学科教学的“标准”。

就历史学科而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梳理近五年的北京高考题,从中可以发现鲜明的核心素养足迹,这无论对于备考新的高考还是日常教学都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在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2]时空观念是学好历史学科的最基本条件。

二、时空观念在近年高考试题中的呈现特点

(一)以时空判定为先决,展开学科考察内容

(2013京)13. 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

本题时间、事件已知,需要分别确定正确的地理位置。题目体现了“时空观念”要求学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3]的目标。

(2016京)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图8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本题需要根据已知空间信息判定历史时期,再判定该时期文学成就。同时题目也考查了秦汉、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与朝代统治区域的空间定位。题目体现了时空观念中“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4]的理念。

(2014京)12.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

图8

本题已知信息量少,需要学生运用仅有的空间信息,通过回忆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历史时空即战国时期,再从战国知识体系中判定选项。题目体现了时空观念中“能够选择适当的时空尺度对史事进行分析、综合、比较”[5]的理念。

(2017京)17.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图7),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图7

①“宝岛回归”②“家园沦陷”③“血战台儿庄”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 B.④③⑤①②

C.②③④⑤① D.②④③⑤①

(2018京)17.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这两道题都是需要借助空间信息或题目给出的事件特征,建构正确历史概念,判断时间顺序。

上述题目的特点都是需要先根据题目信息判定时空,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得出结论。

(二)在给出时空范围的基础上,深入拓展考察内容

图12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2015京)40.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1)阅读图12和上述材料,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6分)

本题需要将不同时期丝绸之路线路的总体态势和不同走向与各历史时期社会特点相结合得出答案。本题体现了时空观念中“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较大范围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在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适当的时空尺度对史事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论述”[6]的理念。

从上述题目,我们还发现,实际上时空观念的培养并不仅仅是时间顺序、空间定位的问题。作为历史认识的基本条件,时空观念与历史的纵向、横向、深度、高度、局部与整体以及统一性、多样性都有着密切联系。它还关联着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基于时空观念呈现特点的教学策略

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但是如果我们把握住他们的呈现特点,就可以找到抓手,培养学生有形的时空观念,进而辅助其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以中国近代史为例,我在今年的高三教学中尝试了分三步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第一步,帮助学生梳理基本的时间和空间顺序。例如:梳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重要的时空节点。

图1

图2

图3

万变不离其宗,只有牢固地建立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才能不惧各种形式的变换。

第二步,开展各种填补时空缺失的练习。例如:

图4

图5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借助时空信息建构完整历史概念的能力。

第三步,以空间节点为支撑,展开对相关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全面分析并归纳阶段特征。培养学生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分析、阐述问题的能力。

图6 1911-1927年中国政坛焦点地

图7 1927-1937年中国政坛焦点地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空间焦点转移及其原因的分析帮助学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的重要性,以及选择适当的时空尺度对史事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合理论述。

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需要我们将时间、空间与历史概念、历史脉络及规律的教学有机结合,拓展时空观念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化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为有形的时空观念,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插上强劲的翅膀。

【注释】

[1][2][3][4][5][6]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前言第1页、第5、42、43、43、42-43 页。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本题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今天是几月几日
时空之门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