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退休职工管理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某二级医院为例
2018-12-28刘涛沈爱萍王晶张红何磊
刘涛 沈爱萍 王晶 张红 何磊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 上海市 2016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为此,国务院于2017年03月06日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并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由此可见,我国的老年人管理和服务压力面临越来越大压力。
医务系统退休职工作为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具有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特征,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而,管理和服务好医务系统的退休职工对维系医院自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在新形式下,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退休职工的精神、物质和文化需求以及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帮助退休职工发挥余热,解决各种生活问题,如何构建更加人文高效的退管服务体系成为了当下退管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作为一名区级医院工会工作者,兼具一年以上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经验,在深入研究S区二级甲等中心医院退休职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相关数据加以分析整理,结合S区二级甲等中心医院退休职工管理现状,提出精细化管理和建立退管文化构想,旨在为医院退休职工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退休职工年龄状况
本次研究调查了上海市S区二级甲等中心医院退休职工的基本情况,截止到2017年9月30日退休职工总计546人,其中男性160人,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92岁,平均年龄70.65±8.40岁;女性386人,最小年龄51岁,最大年龄97岁,平均年龄67.84±9.81岁。其中5名55岁之前退休的女职工属于工人编制,均于50周岁退休。年龄段分布如下表:
二、退休职工基本生活状况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职工到了退休年龄,走入退休职工的行列。他们是否适应退休后的生活,他们退休后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的生活质量能不能得到保障等等都是退管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生活质量是生活状况的综合反映,是指人们客观生活的实际状况以及对其满意程度和幸福感受程度[1],主要体现在工资收入、身体状况、居住方式、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寄托等方面。
从收入情况看,S区中心医院退休职工月最低工资约4300元,月最高工资约10480元,月平均工资为约5900元,相对稳定的收入可以让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得到物质上的保障。身体状况方面,有的退休职工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或糖尿病等疾病,日常生活中需要经常性药物的支持;有的因疾病而残疾、痴呆、精神异常或长期重病卧床,其中患癌症退休职工达到40人;而有的退休职工较为注重日常锻炼,身体精神俱佳。居住方式方面,退休职工虽然基本都居住在上海市,但是各个区都有分布,居住较为分散,其中居住在外省市7人。有的与后辈合住,有的独自生活,有的则由其亲属照料,其中居住在养老院2人。医疗服务方面,医院为全体退休职工购买了上海市住院医疗互助保障,出院五个工作日后,退休职工即可至各街道工会服务点办理给付申请,而且医疗费收据有长达2年的有效期。对于就医困难的退休职工,工会也会想办法协助其顺利看病就医,帮助其办理入院预约,并对已经入院治疗的人员走访慰问。精神寄托方面,有的退休职工继续发挥余热选择再就业,有的参加老年大学学习,有的全身心照顾子女、子孙等家庭成员,有的世界各地旅游,有的则在家安享晚年。
三、退休职工管理现状
退休职工身上有着诸多在职职工所不具备的经验和能力,尤其对于医务职工而言,老一辈对待工作的热情和勤恳,对待病人的耐心和细心是新一代年轻人身上所缺乏的。管理和服务好退休职工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和工会的未来,关系到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而退休职工往往也都认为自己属于S区中心医院的退休职工,S区中心医院理应对其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有所照顾,对医院的退管服务要求较高,对退管工作人员的依赖性较强,这一点与崔晓东[2]所研究即退休职工往往认为职工退休后就和原单位再也没有联系的结论截然相反。为此,S区中心医院退管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接待退休职工的来信来访,帮助其解决生活、就医等方面的困难,俨然已经成为退休职工心中的“老娘舅”。
对于刚刚退休的职工,医院会为其召开欢送会并发放光荣退休证书。工会干部为其讲解退休职工相关政策,并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鼓励其参与老年大学的学习逐步适应退休生活。对于一般的退休职工,医院会于每年年初为其购买住院医疗互助保障,组织全体退休职工开展一次健康体检和一次以“看城市变迁、看经济发展、看社会进步”为主题的一日游活动。在重阳节和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工会会为全体退休职工撰写节日慰问信并送上节日慰问物品。日常工作中,工会每个月都会为退休职工邮寄院报,告知其医院发展的最新状况,为当月过生日的退休职工送上生日慰问信和慰问品,并对生病住院和当月80周岁、90周岁的老人开展走访慰问等活动。对于死亡的退休职工,工会干部将多次与其家属沟通协调,并亲自前往吊唁,协助家属办理追悼会、抚恤金等相关后续事宜。
四、讨论
(一)从退休职工的年龄分布来看
S区中心医院的退休职工以女性为主,占比达到69.78%(381/546),与医院在职职工中女性比例76.65%(1139/1486)高于男性比例类似。郁学敏等[3]通过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和期望寿命的研究发现,对于60~63岁年龄人群而言,男性老年人口的期望寿命为18.34年,女性老年人口的期望寿命为20.67年。对于高龄老人而言,本研究中男性退休职工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比达到21.88%(35/160),女性退休职工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比达到18.11%(69/381)。曾毅等[4]通过对我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的群体性差异研究发现,相比于女性高龄老人而言,男性高龄老年人经历长期痛苦而死亡的可能性更小,经历轻度痛苦而死亡的可能性更大;与男性高龄老年人相比,女性高龄老年人处于失能状态的比例更高。所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退休职工的健康状态、生活状况和预期寿命可能会有所差异。退管工作者在为退休职工服务时,应当将年龄和性别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二)从退休职工的生活状况来看
S区中心医院退休职工的退休工资基本能够较好地保障退休职工自身的物质生活需求,除正常开支外往往还能够略有结余。只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的退休职工的退休费用成为了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承担着供养家庭成员的重任,有的退休工资用于补贴子孙教育或帮助子女购房、买车等,这无疑大大影响着退休职工自身的生活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退休职工的身体和心理往往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胡月星等[5]通过对792位退休职工身心健康状况的研究发现,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职工的心理健康程度显著高于身体状况差的退休职工,而且在积极情感、人际和谐、角色适应、自我评价以及人际适应和认知能力等方面两个群体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退休职工的身体健康程度与心理健康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退休职工家庭生活状况和工资待遇既定的情况下,医院不仅仅应当关心退休职工的身体健康问题,还应当重视退休职工的心理慰藉,加大对退休职工的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力度,开展具有老年特色的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缓解退休职工的生活压力,提升退休职工的身心健康程度,改善退休职工的生活状况。
(三)从S区中心医院的退管现状来看
医院对退休职工的各项保障措施总体来说比较到位,但是面对退休职工人数逐年增加,退休职工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的新形式新挑战,S区中心医院对退休职工的管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组建专职的退管委员会,退管工作均由工会干部兼任,许多必要的管理工作受组织人员较少、组织能力有限、组织经费不足等原因而无法实施[6],影响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2、退休职工的年龄层次分布较宽,居住地域分布较广,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差异较大,医院没有对退休职工的年龄、性别、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深入研究,个性化服务方案不足。鉴于退管工作的政策性较强,基于上述各种问题,想要做好退管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大对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及时收集研究退休职工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并加强与退管主管部门和政策制定部门的联系与沟通;2、深入调研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和需求状况,做到精准帮扶、精细化服务;3、构建系统的退管文化,力争达到全覆盖,切实保障和改善全体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从人口和社会保障视角来看
退休职工管理现状。路锦非[7]通过对我国退休政策改革的必要性的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我国老年人口增加的同时少年人口急剧减少的趋势明显,人口预期寿命也在逐渐升高,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现代社会保障更加强调政府或国家责任,政府在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红春等[8]通过对社会保障知识图谱与热点进行研究发现,农村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税、城乡统筹、社会公平等问题受到学界持续关注,而医务退休职工这一群体却鲜有学者给予重视和关注。国家政策层面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素养医务退休职工没有进行精细化区分,对医务退休职工的养老、医疗、精神文化以及社会参与需求的关注度还不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关注热点也会有所变化。目前,我国已经步入新时代,人们的关注热点已经逐渐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过渡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医务退休职工往往是拥有较高文化和艺术修养的知识群体,根据经济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不难发现,退休职工已经开始关注情感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面对退休职工需求的多样化多元化,曲卫春[9]在对中国退休制度改革方向的研究中提出,未来在完善我国退休政策方面要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推动老年事业发展。因而,为了完善医务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政策层面不仅仅要考虑到社会普遍关注的如何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以及推进医养结合等方面,同时要注重引导职工合理规划退休生活、搭建为老服务平台、丰富退休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退休职工构建多层次个性化养老体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退管工作任重而道远,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要加大退休制度的改革力度,医院要给予退休职工足够的重视,退管干部要时刻保持与退休职工之间良好的沟通协调,并研究分析退休职工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到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常态,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切实服务和管理好退休职工,为医院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