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清降浊法论治失眠症

2018-12-27刘丽芳肖泓2杨秋萍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整体观失眠症

刘丽芳 肖泓2 杨秋萍

摘要:失眠症属于中医病证中“不寐”的范畴,不寐的病因有很多,但是其病理变化总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不寐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摘要:失眠症属于中医病证中“不寐”的范畴,不寐的病因有很多,但是其病理变化,总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不寐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导师临证时结合失眠的发病机制,立足于整体观的基础上,运用升清降浊法,调整阴阳治疗本病,收到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升清降浊法;失眠症;整体观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6-0039-02

失眠癥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总的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睡眠是人体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生理过程,对全身多个系统的生理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睡眠质量直接影响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失眠症可造成日间活动困倦、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问题,失眠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现代医学常用抗失眠药物主要为苯二氮卓类药物如艾司唑仑,该类药物具有起效快、耐受性较好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是该类药物都可以造成成瘾性和酒精样作用,而且这类药物只是延长了患者总睡眠时间,却损害了睡眠的2个时相,即慢波睡眠和快眼动睡眠,所以并没有真正改善睡眠质量。很多患者长期使用,这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各项活动功能,出现反应迟钝、动作协调性差等,甚至认知功能都会受到损害中医中药治疗失眠症具有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独特优势,导师在临床工作中,总结本病的发病和病机特点,采用升清降浊法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本病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归属神志病证,不寐在《内经》被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得。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每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不能由动转静而致不寐病证。不寐的病因虽多,但其病理变化,总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在《医述》中说道:“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上下不通,而郁成矣”,说的是该升的不升,该降的不降就会产生上下气机不利,郁结在体内就产生疾病,《黄帝内经》里也曾论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如果升降失常就会出现阴阳反作的的情况,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主中焦,主升清降浊,脾胃运化升降失调,王孟英在《随息居霍乱论》中说:“足太阴脾,土脏也,其应在湿,其性喜燥,镇中枢而主升清降浊之司”。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主升清;胃主受纳,纳水谷生精微,主降浊,脾胃虚弱,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清阳与浊阴逆位,虚寒、湿热、痰饮等内生之邪或外感之邪易客于胃肠,阻滞气机,则清阳不升,水谷精微下流,浊留于下,阻滞脏腑气机升降,使阴阳不循其道,而最终导致神不归舍发为不寐。

2 治则治法

中医对失眠的治疗原则,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 … 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导师针对该病的发病机制特点,临床上采用升清降浊法,调整阴阳治疗本病,以改善患者症状、增加患者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为务。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认为 “脏腑的升降沉浮,以脾胃为枢纽”。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赖于中焦枢纽功能的正常运行,要想调节枢机功能,主要应抓住升降一环,治脾病要注意升阳,治胃病要注意降逆。人体的清气升发、浊气降泄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保障。一旦升降失常、清浊相混则为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导师肖泓教授提出升清降浊法,主要是调理脾胃之枢机,使脾胃升降功能相辅相成,有升有降,达到气机调和。

肖泓教授指出,升清降浊法与单纯的“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治法不同,升清降浊法是利用性味相反、作用对立、属性不同的两类药物进行配伍,利用“辛甘发散为阳,苦寒涌泄为阴”的功能,以升降清浊,调理阴阳,适于升降失司、阴阳失调等多种病证。根据不寐的病理机制特点,取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汤、《伤寒论》茵陈蒿汤,二方合方化裁为补中生脉汤,黄芪、党参、炒白术、炙升麻、炒柴胡、当归、陈皮、茵陈、炒栀子、大黄、五味子、麦冬、炒知母、川芎、炒酸枣仁、炙远志、石菖蒲、大枣、甘草。辛热药和苦寒药配伍,一辛一苦,一阳一阴,一热一寒。二者相反相成,升散之中寓有通泄之意,通泄之中寄有开散之功,调和枢机。

方中应用黄芪补益中气,升阳固表;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辅药;脾胃为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脾虚易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芪、参升阳陷;气虚则血虚,故用当归、川芎补血和营,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凑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强健脾胃之功。茵陈能除热邪留结,佐栀子以通水源,大黄以除胃热,令瘀热从二便而泄;五味子、炒知母、麦冬养阴生津、降虚火;酸枣仁、炙远志宁心安神,石菖蒲、大枣、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通过调补脾胃之气,使脾胃恢复运化、升降的生理功能,使得清阳之气上升,随之浊阴自然下降。健脾升阳,一升一降调节阴阳平衡,安神宁心,抗疲劳,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睡眠。

3 验案举隅

袁某,女,52岁,2017年 7月24日初诊。患者两年以来入睡困难,每夜只能睡3~4 h,自行口服艾司唑仑片,每晚1片,前半年睡眠时间延长至6~7 h,近2个月睡眠时间3~4 h,仍多梦易醒,梦醒后头痛,晨起头昏蒙,口干,眼睛干涩,纳可,大便干,3~5日一行,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沉滑,既往体健。诊断为不寐,辨证为枢机不利,虚火上炎,方用:黄芪30 g,党参30 g,当归20 g,炒白术15 g,陈皮10 g,炒柴胡15 g, 炙升麻15 g,五味子10 g,麦冬15 g,茵陈25 g,炒栀子15 g,大黄10 g,川芎20 g,炒知母15 g,炒酸枣仁30 g,炙远志15 g, 黄芩10 g,菊花10 g,石菖蒲10 g,大枣10 g,甘草10 g。5 剂,水煎服。2015 年 4 月 30 日二诊,服药后,多梦缓解,仍头蒙,眼睛干涩,大便干,日一行,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沉滑。上方加青葙子10 g,密蒙花 10 g。5 剂,水煎服。2017年5 月 5 日三诊,服药后,夜间基本不做梦,头蒙缓解,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脉沉。继服上方 5 剂,以巩固疗效。

按:根据该患者症状,睡眠时间短,多梦易醒,可诊断为不寐,患者人到中年,纳少,脾胃虚弱,运化不及,浊邪内生,阻滞于胃肠,气血生化发源,不能上养于心神,浊邪阻滞气机,日久生内热出现一系列虚火上扰之征,浊邪不能下降,蒙蔽心神,难以入寐,即《素问·逆调论》中“胃不和则卧不安”。此类患者还可伴见胃脘胀满,烧心泛酸,倦怠乏力等症状。痰浊与热邪共成痰热之邪以阻滞经络出现口干,大便干等症状。肖泓教授用茵陈、栀子、大黄通大便以泄热;青葙子、密蒙花、菊花清上焦之热以治疗患者梦醒后头痛,晨起头蒙等虚火上扰清窍的症状。

4 讨论

肖泓教授认为不寐的病理机制主要是清气不升、浊阴不降、神不归舍。导师认为治疗枢机不利型不寐的关键是调节人体枢机的运行,即中焦脾胃。重视升清与降浊法并用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认为 “脏腑的升降沉浮,以脾胃为枢纽”。调和脾胃要注意抓住升降一环,治脾病要注意升阳,治胃病要注意降逆。人体的清气升发、浊气降泄是新陈代谢的正常规律。而升降失常、清浊相混则为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升清降浊法,主要是调理脾胃之枢机,但脾胃升降功能是相辅相成的,有升有降气机才能调和。应用补中生脉汤是调和枢机,升清降浊,宁心安神的典型方剂。

小结:不寐的产生主要是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于阴所致,调理中焦,使阴阳各得其所,清阳升、浊阴降,人即安和,乃得卧,人体健康的状态便是“阴平阳秘”的状态。肖泓教授应用升清降浊法治疗“不寐”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肖泓教授常言,抓住病机是诊病的关键。掌握补中生脉汤的特点,灵活运用其于不寐的诊治,才能保证其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金 李东垣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62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54

[3]马志勇曹林教授“脾胃升降”理论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8,24(1):179-182

[4]王云艳“脾胃升降”临床应用浅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4):347-348

猜你喜欢

整体观失眠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的meta分析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关于判断长城修建年代的思考
江学勤主任医师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经验探析
超级心理医生
归脾汤联合地西泮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观察
从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谈中国历史研究的整体观
“串糖葫芦”的历史教学法
整体观在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及治疗方面的体现
蒙古灸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