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师课例看文言文该怎样教
2018-12-27钟汝达
钟汝达
[摘 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教学要求,从读、说、写、练的学习活动设计角度,分析程翔、黄厚江、李卫东、余映潮四位名师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读中逐渐领悟、在说中加深理解、在写中深入赏析、在练中丰富积累,因为“文言文该怎样教”而苦恼的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名师课例;学习活动设计
一位教师在笔者所在的初中语文教师QQ群中发问“文言文该怎样教”,无人回应。虽然语文教师们都在教文言文,但这个“怎样教”的问题却不能用一两句话就说清楚。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2017年秋季开始,全国统一使用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与之前各地各种版本的教材相比,古诗文篇目有所增加,占了6册教材选文总数的51.7%。为此,探讨“文言文该怎样教”就显得极为必要和重要。笔者在分析程翔、黄厚江、李卫东、余映潮四位名师的教学课例时发现,他们都很重视文言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课堂活动充分,教学效益较高,与很多不重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课堂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让学生在“读”的活动中逐渐领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阅读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四位名师都能够以读为抓手,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渐理解文意,领悟文章写法,体味作者情感。
如程翔老师在教学《伤仲永》时,整节课让学生六读课文[1]。一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后,让“看懂的、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事的同学”举手。此时,全班无一名学生举手(印有原文及注释的学习材料上课后才下发)。二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看注释,读完后让“感觉到基本上看明白是怎么回事,能够两三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的”同学举手。此时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举手,教师随即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每组请一个同学来说一下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学生交流完对文章内容的看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学习的两个方法——看注释和交流。三、四、五读课文:先让一名学生朗读全文,之后全班齐读,最后再让一名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概括文言文学法——多读。六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后,组织各小组就文本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向全班寻求解答。之后教师就学生未注意到的问题设问,要求学生作答,并再次引導学生总结学法:“这个环节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帮助你们解决。”
教师整节课的教学思路为: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二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三、四、五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六读课文,质疑问难。看注释和交流、多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帮着解决,这节课所提供的文言文学法,既适合学生课内阅读文言文使用,也可供初中语文教师设计文言文教学时借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过强的情况。通过设计“读”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体悟情感,长期坚持,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语感,实现“理解基本内容”的教学目标。
二、让学生在“说”的活动中加深理解
课标在阅读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四位名师在文言文课例中有关“说”的学习活动设计,在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方面作出了表率。
如黄厚江老师在教学《黔之驴》时,分析完驴和虎的形象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四个环节“说”的训练[2]。环节一,按课文的叙述角度,用第三人称讲故事。“请同学们不看书,讲一讲《黔之驴》的故事……可以适当想象补充,当然不能脱离原文,不能违背原文的意思。”环节二,用第一人称,以“我是一头驴”的句子开头,用驴的口吻讲故事。学生要讲好驴的故事,就需要变换阅读文章的角度,整合文章中写驴的内容。讲驴的故事,相当于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一次口头改写。环节三,再次变换叙述角度,以“我是一只虎”的句子开头,用老虎的口吻讲故事。环节四,对《黔之驴》的寓意进行拓展:“如果你是驴,对你的小驴们讲这个故事,要告诉它们什么道理呢?”“如果你是老虎,对你的小老虎们讲这个故事,你会叮嘱它们什么呢?”
教师独具匠心的“说”的活动设计,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训练,训练学生变换角度看同一文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三次要求学生讲故事,不是让学生进行简单重复,而是让学生整合文章内容,在变换叙述角度讲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这是教师提前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阅读”后,才能呈现出来的一个有创意的“说”的学习活动范本。只有教师首先做到“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找到“教”的新角度、“学”的新方式,才能设计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活动。
三、让学生在“写”的活动中深入赏析
课标在阅读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李卫东、余映潮二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写”的学习活动来促成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深入开展对文本的赏析活动。
如李卫东老师在教学《陋室铭》时,设计了文本改写训练[3]。训练一:使用前文“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不在……,有……则……”的句式,改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训练二:根据后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句式,用“有……,有……”的句式改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再用“无……,无……”的句式加写与文意相符的两句话。经过学生改写并展示、师生共同讨论,《陋室铭》一文的前8句变成了如下10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室不在华,有德则馨。有苔痕上阶绿,有草色入帘青。无名花攀影,无贵木帮衬。”学生讨论后发现:改写出来的句子“结构太一致了,没有变化”“缺少美的语感”,而原文“整散结合,长短结合,读来才会抑扬顿挫”。教师通过设计改写文本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促进学生对文本整散结合、富于变化的音韵节奏的深入领悟,与直接讲述课文语言特色的教学相比,效果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可见,改写训练是一种能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有效培养学生赏析能力的学习活动。
又如,余映潮老师在教学《狼》时,通过开展“简写赏析短文”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4]。在“例说《狼》的小说味”这一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从形象、情节、细节、场景、悬念、伏笔六个方面,“就你所知道的内容,选一处写一两句话,来赏析它”。学生简短讨论后,动笔写赏析文字,之后踊跃展示自己选择的赏析角度及写作内容。有了学生“简写赏析短文”的铺垫,教师再来指导学生理解《狼》的小说味——性格鲜明的形象、波澜起伏的情节、生动描绘的细节、故事特有的场景、扣人心弦的悬念、精巧含蓄的伏笔,就有了水到渠成之效。这种“简写赏析短文”的教法,同样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促使学生深入开展对文本的赏析活动。
精心设计“写”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文本赏析,可能在刚开始训练时的效果不明显,但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训练,就能帮助学生逐渐提高赏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让学生在“练”的活动中丰厚积累
课标在第四学段(初中)“目标与内容”中提出了文言文教学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的教学目标。余映潮老师在教学《曹刿论战》时设计了一个“趣学字词”的学习活动[5],促进学生在练的过程中积累,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可直接借鉴的教学范本。例如,教师先在投影屏幕上显示如下内容:
【趣学字词】
齐师伐我 师:军队,如兴师动众。
肉食者谋之 谋:考虑,谋划。
小惠未徧 惠:恩惠,好处。
……
之后,教师让学生观察屏幕第一行,分析“老师要我们干什么”。学生观察后发现:“老师首先说了一个字——‘师,并解释了它的意思。老师是想让我们把文言文与现代词语联系起来,让我们举出一个现在的词语,其中含有这个字,并且意思和它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一样的。”明确学习意图后,教师先让学生看投影屏幕,思考每一行与词义对应的成语,然后从第二行开始,教师读文言句子和词义,学生齐说成语。“趣学字词”活动结束后,教师还不忘让学生在课本上记下这些成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成语验证法的方式,使《曹刿论战》第一段字词的教学变得轻松自如、意兴盎然,巧妙地帮助学生完成了字词积累任务。这种方式因为有“趣”,所以学生能够记得更牢靠。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學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上展示与分析四位名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旨在从听、说、读、写的角度为不知“文言文该怎样教”的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改变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程翔,李天英.《伤仲永》教学实录及点评[J].语文建设,2012(3):20-24.
[2]黄厚江.还课堂语文本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李卫东.《陋室铭》课堂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3(3):23-24.
[4][5]余映潮.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