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性教学改革中重建学校育人生态
2018-12-27刘鑫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提出“一个核心、三大维度、六个核心要素、十八个基本要点”的基本框架,“勤于反思”位列其中,反思对于师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实际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部分教师缺乏“教后反思”的习惯、意识和能力;学生同样缺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部分学校育人机制和环境缺乏生长动力,没有形成系统的有生命力的育人生态……
基于以上问题,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下文简称六中)于2011年6月开始,进行了一场以反思性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教育教学改革行动。它是以反思性课堂建设为引爆点,以教师“教”的积极转变促进学生“学”的积极转变为抓手,以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改革,最终通过教学改革的引领,形成了学校全新的教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教研生态,进而实现学校育人生态的重建。
一、“反思共生”教学文化:以反思性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教学改革
在反思性教学改革中,学校通过教师的反思性“教”和学生的反思性“学”两个维度来提高师生的反思意识,培养师生的反思习惯,并形成了“三三六反思教学法”的基本流程和评价标准。
1.教师的反思性“教”
学校以教师每天的“备课—说课—上课”为突破口进行实践研究。教师发展部和课程管理部正式起草了《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集体备课”实施意见及操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付诸实施。《办法》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线,日常备课的质量则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将开展以各备课组为依托的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要提前一周进行,坚持‘五定原则,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定记录人”。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備课组长做好协调工作,记录好每次活动情况。
为了更好地巩固备课环节获得的对课堂教学和备课活动本身的所思所想,要求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应进行一次课前说课。经过近百次的尝试,确定了课前说课的内容,即重点说反思节点的设置以及如何更好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学生的反思性“学”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指导学生适应核心素养以及新时代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授之以鱼”的同时,必须做到“授之以渔”,甚至“授之以育”,实现“全科育人、全员育人”。为此,学校开展了学生“一题一总结、一课一反思、一章一梳理”活动。比如一课一反思,主要引导学生对一节课中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进行反思: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有哪些?涉及的学科思想有哪些?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现阶段,教师的反思性“教”和学生的反思性“学”已经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二者已经形成了以“反思共生”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文化。
二、“逐善尚美”课程文化:以反思性教学改革引领学校课程改革
学校把“求真逐善尚美,整体和谐高效”作为课程文化的主题,在实践中把各门课程看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一个有机整体。现在,学校形成了篮球、排球、心理健康、生命安全、入学教育、节庆文化等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帮助学生梳理汉字知识,了解汉字发展历史,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博大精深与国学智慧的浓厚兴趣,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张志湖校长在起始年级开设了《说文解字》课,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并带出了一支教学团队。显然,这与当下要求传统文化进课堂不谋而合。
三、“勤于反思”教师文化:以反思性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师发展
为了进一步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更好地实现反思性“教”,学校要求教师养成随时记录自己所思所想的好习惯;要求全校教师特别记录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记录反思性课堂建设或教育教学中的故事;特别号召青年教师要形成“日叙事、周反思、月总结”的好习惯。现在,学校教师的博客已积累文章万余篇。
学校有二十多节“优课”在东营市和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一等奖;现有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四十余人,有东营市胜利教育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兼职教研员7人;教师在国家级、省级等专业期刊(包括核心期刊)发表教研论文百余篇,其中有3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青年教师于彬在2013年2月举行的中心校长论坛活动中,以《一课一反思 一题一总结 一周一叙事——基于“精思文化”引领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为题介绍了学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取得的阶段性成绩;由教师发展部主任张利国主持,张志湖、刘鑫等参与申报的课题“文化引领 系统设计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成果获中心首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由此看出,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支持和行动实践,一支“勤于反思”的教师队伍已出现在校园里,站立在课堂上。
四、“上进多思”学生文化:以反思性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果实。自反思性教学改革开展以来,六中通过运行“双主四维”模式的学生自治体系,有效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使“我是六中人、六中是我家”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六中在信息技术及体育教学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如学生韩路新获得全国信息奥林匹克竞赛山东赛区一等奖。此外,六中是山东省体育传统学校,有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也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和教练员队伍,篮球队已连续多年代表东营市参加山东省中学生篮球联赛,参赛成绩逐年提高;象棋队于2013年获“海河杯”东营市少儿象棋锦标赛甲组团体冠军,又在2014年东营市“晨阳杯”象棋团体赛中折桂。学校的体卫艺成绩斐然,带动了教学成绩的提升,并连续多年稳居中心前列。
五、“互惠共赢”教研生态:以反思性教学改革带动区域教研壮大
知识是前后联系的。六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思考知识的“前世今生”,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可以说,这是六中反思性课堂建设的另一个典型特点。为此,在中心领导的支持下,六中和东营市胜利第一小学、东营市胜利第四小学组成了“614教育联盟”,为反思性教学改革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在,“614教育联盟”在中心领导和张志湖的积极推动下,成功申报了山东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构建胜利教育优质学区的实践研究——以‘614教科研联合体为例”,该项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614教育联盟”成立几年来,主要经历了如下三个发展阶段:以研究课标、教材为载体,打造高效课堂;以知识谱系建设为重点,加强小初教学衔接;以课题研究为平台,打造优质学区。经过研究、梳理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主要学科的整体谱系。知识谱系的形成,可以使三所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系统论的观点去分析了解1—9年级的教学内容,可以具体了解学生的知识构成及某一阶段、某个年级的发展情况,对于特殊学生的帮扶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614教育联盟”是以“成己达人、互惠共赢”为价值追求的教研团体,实现了教学改革的本质目标。
六、“求精善思”学校文化:以反思性教学改革丰富学校育人文化内涵
随着反思性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教研生态都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可以说是“枝繁叶茂”。与之对应的“树干”就“水到渠成”了,即上述五个要素之间催生形成了以“求精善思”为核心价值的学校文化——精思文化。
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引领师生成为智慧实践者。六中在致力于反思性课堂研究与实践的同时,努力建构“和而不同、和合而生”的教学文化,进一步营建和谐育人生态。观察学校课堂,具有彰显教学实践智慧的五个特征:凸显教学的生成性;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实施顺性而教、先学后导的方法;教学关系由等级性存在变为平等开放的网络性存在;反思性评价贯穿始终[1]。学校的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对话的生命场域,教师与学生在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的同时,彼此以依存性的学习(和而不同),达到相互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并生成新的理解与认识(和合而生)。通过反思性教学改革,学校“精思文化”已经渗透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师生的自觉计划、自我调控、自主反思、自主发展的新的育人生態已经形成[2-3]。
总之,研究过程中以反思性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六中的教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教研生态(以下简称五个要素)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健康和谐的平衡,由此形成了以“精思文化”为“树干”的新的育人生态,实现了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五个要素涵育“精思文化”,“精思文化”反哺五个要素,从而在反思性课堂建设过程中使“精思文化”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张志湖.反思性课堂教学重构教学生态[J].中小学校长,2017(2):26-28.
[2]季俊昌,张志湖.用文化培养有文化的教师——东营市胜利六中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实践解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9):18-21.
[3]季俊昌.文化视阈下教师蝶化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以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六中的教师队伍建设为例 [J].当代教育科学,2014(14):23-26.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