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楚国青铜器的时代特征

2018-12-27叶培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4期
关键词:时代特征文化遗产

叶培成

摘 要:青铜器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楚国青铜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技艺精湛,文化深厚,曾在人类文明史上谱写下辉煌的篇章,是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研究其时代特征对了解楚文化历史和传承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关键词:楚国青铜器;时代特征;文化遗产

青铜器(Bronze Ware)是世界文明的象征之一,在我国考古学上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红铜与锡的合金制作的器具,包括礼器、兵器、工具、用具、饰物等。楚国(前1115—前223)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幅员辽阔、国力强盛的大国,其青铜器的制造历史悠久,工艺精美,文化深厚,自成一系。自新中国成立后,出土的楚国青铜器以数量之多、种类之繁、技艺之精而闻名于世。纵观楚国青铜器的发展和工艺,有三大时代特征。

1 经历了模仿、风格、个性发展的三阶段

楚国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有八百年的历史,从发展时序来看,楚国青铜器的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模仿阶段,年代在西周晚期和春秋早、中期。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如赵家湖楚墓出土的鼎、簋;山西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64号墓出土的编钟一套8件,跟据钟铭可知是楚公逆钟。此时青铜器深受中原地区的影响,形制上与中原器相似。春秋早期的青铜器,如湖北枝江百里洲楚墓出土有礼器鼎3、簋2、壶2、盘1、匜1,形制上虽有自己的特点,但与中原地区同类时期的同类器相似。春秋中期的青铜器,如郑家洼子23号墓、金家山9号墓、赵家湖4号墓等所出的铜器,与同时期的郑国铜器极为相似,特别是带盖的三足圆簋,形态几乎完全一致。

第二阶段为风格阶段,年代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此阶段,楚国青铜器在器物的形制、纹饰、铭文和组合形式诸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春秋晚期的河南淅川徐家岭9号墓出土的神兽、下寺2号墓的王孙诰甬钟和战国早期的随县擂鼓墩1号墓的65件编钟和繁复剔透的盘尊等器物、长沙浏城桥1号墓等所出器物都极富风格,足細高而外撇,圆腹鼎至战国早期时腹更深、蹄足也更长而外撇,是中原所罕见而楚国所特有的。此外如尊缶、盥缶、爬兽鼎、罐形鼎等也是楚文化风格的典型器物。

第三阶段为个性阶段,处在战国中、晚期。如湖南湘乡牛形山1号墓和2号墓、湖北江陵藤店1号墓和望山1号墓及沙冢1号墓、河南信阳长台关大墓和江苏无锡前洲出土的器物器等,这些青铜器的外形则比较简单,而且是全素面的。而安徽寿县李三孤堆大墓所出器物却又有繁复美观的纹饰,纹饰多繁缛的立雕状的附加装饰和浮雕状花纹,显示出楚器独具个性的特征。

2 铸造手法多样,工艺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

因为楚国矿产资源丰富,所以青铜冶铸业也更为发达。就铸造青铜器的设备而言,楚国所具备的大熔炉、高炉温和强鼓风能力的铸造设备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故能铸造许多大而繁的青铜器。而随着炼炉技术的改进,冶炼周期也渐渐缩短,铸造技术也日趋成熟,并且手法多样。

首先,独创了失蜡法和漏铅法铸造工艺;其次,全面掌握并推广了分铸焊合技术,其焊接技术就有锡焊、铜焊、铅锡合金焊等,除较多地应用于器物的铸造和修补外,而且还能熟练地运用复合金属工艺;再次,不仅使用单范(模子)铸造,还使用复合范铸造器形和器物,不仅使用整体浇铸的浑铸法,还使用附件与器身分别浇铸的分铸法;最后,冶铸还出现了新的冷加工技术,防锈工艺有所加强,镶嵌工艺更加提高。无论是失蜡法、漏铅法工艺还是分范合铸、焊接镶嵌,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以失蜡法——失蜡熔模铸造工艺为例,云纹铜禁最具代表性。它被誉为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是1978年河南省对楚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出土的一件国宝。云纹铜禁通长124厘米、通宽68.3厘米、通高29.5厘米,重95.5千克,呈长方形,中部有一个平面,平面周围及器身均以镂空、层层盘绕的云纹组成。器下有12个昂首伸舌、挺胸凹腰的怪兽作足。器身四周附有12个口吐长舌、曲身卷尾、攀缘登壁的龙形怪兽为饰,形成群龙拱卫的场面。云纹铜禁以失蜡工艺铸造,在器表之内用四层粗细不同的铜梗加固支撑。这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失蜡工艺铸件,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100年。2002年1月,国家文物局发布《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中国64件文物永久不准出国(境)展览,云纹铜禁名列其中,而且是禁类青铜器中的精品。

楚国青铜器技艺的精湛和先进还体现在浮雕、圆雕、透雕、镶嵌等装饰工艺上。如荆州市沙市区天星观二号墓出土的簋,这是最常见的青铜礼器,是古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圆口双耳,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在贵族的日常生活中精巧的青铜器用具也较为广泛,如荆州马山一号墓出土的铜提梁壶,壶上有一道提梁,制作非常精致,壶身装饰复杂而精美,极富有艺术美和观赏性。这也是楚文化中一种非常精致的礼器和实用器。

纹饰的精美也是楚国青铜器的一大特点。楚国青铜器的纹饰题材广泛,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等都在楚国的青铜器中有不俗的表现。如在升鼎中的动物纹就有粗大的蟠螭纹、细小的蟠虺纹、绳纹、贝纹等,纹饰纤巧细密,富于变化,以柔美的线条,呈现出了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而一些礼器上的植物纹又将纤丽清秀的楚风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些器物附饰中的禽鸟走兽和写实纹的制作之精、纹样之巧世所罕见。

3 种类繁多,成为了楚文化和文明最重要的载体

楚国的青铜器的种类繁多,按使用功能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根据礼器使用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食器、酒器和水器。以青铜器中生活用具为例,水器就有盆、鉴、盘等,酒器有卣、壶、尊等,蒸煮器有鼎、鬲等,盛食器有簋、豆、敦等。此外,还有工具、兵器、车马器以及日常生活用具、衣服装饰品和货币等。另外,还有礼器、铜镜和带钩等。特别是带钩种类繁多,形饰雅致,曾一度深受欢迎,广为流行。这些繁多的青铜器物勾画了一幅楚国生活的丰富画卷。

从楚国出土的青铜器来看,数量多而规模大。解放前在寿县李三孤堆楚幽王墓就出土了成批青铜器。解放后,已发掘东周楚墓就有五千余座,并出土大批青铜器。此外,还发掘了湖北大冶铜绿山、江西瑞昌铜岭和湖南麻阳等古矿冶遗址,使人们对当时楚国的采矿和冶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并证明了当时的青铜器铸造与采矿、冶炼是分地进行的。

青铜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一個重要标志,楚国青铜器曾在古代文明史上谱写下极其辉煌的篇章,是楚文化和文明最重要的载体,这在文字和音乐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从传世的楚公逆镈、楚公钟看,楚文字已经形成。楚文字的特征也主要体现在青铜器铭文中,典型的代表有王子午鼎。鼎腹内壁均铸铭文,腹铭84字,记述王子午作器的用途和歌颂自己的功德。王子午鼎绕鼎腹的六条立体怪兽各由两条夔龙蜷曲盘绕而成,除了采用失蜡法铸造,在细部装饰上还采用浮雕、立雕、分铸、榫卯、焊接等技术。而更重要的是,长篇铭文正是楚国文化艺术的突出特征和重要载体,长篇铭文表达了对先祖的追思,叙说了王子午自己施德政于民的业绩,并教育子孙须以此为准则。全文语意流畅且押韵,是楚国青铜器上不多见的长篇美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外,铭文用鸟篆书写,有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之誉。

楚国的音乐艺术在青铜器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河南淅川下寺楚墓中出土的52件编钟,全套编钟分为两层悬挂在钟架上,下层为低音区,演奏和声,上层为高音区,演奏旋律,上层七声俱全,可以旋宫转调。据测算,该编钟的音域近五个八度,其全部乐音系列可以奏出七声或六声音阶。该编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春秋时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保存最好的编钟,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楚国的物质文化中,青铜器因具有独特的形制而自成一系。楚国的青铜冶炼技术和铸造工艺是在继承中原商周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用复杂的铸造工艺,铸造出了先秦时代其他诸侯国不能与之比拟的青铜器。楚国青铜器精美、华丽、繁缛、夸张的艺术风格,反映出楚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文化。

楚国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的杰出代表,是世界青铜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时代特征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陈振裕.楚国青铜器的装饰艺术[J].南方文物,1993(2).

[2]齐延光.河南淅川楚国青铜器精粹魅力赏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11).

猜你喜欢

时代特征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ask 4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Tough Nut to Crack
浅议当代隶书创作的时代特征
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时代特征与理论品格
基于大数据时代特征分析研发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具体策略
涂色书热销的时代特征与文化因素
现代中国出版精神述论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