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河南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路径研究

2018-12-27郭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师生时代内容

摘 要:自媒体时代,河南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整体向好。但还存在着教育内容时代感不强、教育方法感染力不足、话语表达吸引力不够、师生获得感不高等问题,需要从创新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改进意识形态教育方法、搭建意识形态教育载体、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主客体自我教育等方面着手,提升河南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效果。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 河南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路径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随着智能工具的普及,以“双微一端”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已成为人们交流和获取资源的主要渠道。自媒体以其信息规模大、信息种类多、传播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等特性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自媒体环境下,河南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着传播方式改变、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冲击等等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河南各高校党组织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主体责任。

一、河南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

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的结果显示:自媒体时代河南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态势,各高校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师生高度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坚定“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这充分说明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各高校党组织扎扎实实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成绩突出。但也发现,有部分师生在思想倾向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二、河南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困境

河南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还存在着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时代感不强、教育方法感染力不足、话语表达吸引力不够、教育获得感不足等问题。

(一)教育内容时代感不强

1.教学内容与教育对象的需求匹配度不高

课程教学是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其理论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特征同自媒体时代信息大量、多元、快速的特性相比,同青年师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匹配度不高的问题。侧重理论上的“供给”,对师生的内在的“需求”关注度不够,师生被动学习接受,降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效果。

2.教学内容的知识性与价值性存在隔阂

传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侧重对知识的掌握,对其所蕴含的价值引领重视不够,影响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目标的实现。自媒体时代,实现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目标,既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又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知识性与价值性有效衔接起来。

(二)教育方法感染力不足

1.对线上资源重视度不够

大多数高校将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传统做法作为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方式,对自媒体时代以“双微一端”为代表的网络平台在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作用重视不够,未能有效地将互联网的线上资源的优势与传统的线下资源深度融合,未能真正形成线上线下共同育人的合力。

2.对隐性教育方式重视度不够

传统的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侧重于单向的“灌输”,显性教育方式特征明显。自媒体时代高校师生主体意识增强,单向、显性的“灌输”教育方式已不能完全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目标。隐性教育方式以“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性使受教育者在无形中受到教育,时效性更强。

(三)教育话语表达吸引力不够

1.自媒体冲击传统的教育内容,致使内容失语

内容是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核心。自媒体时代,高校师生通过多元化的媒介平台获取知识信息,他们掌握运用知识信息的选择性增加,课堂传递的信息不再是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课程教学话语表达在時效性和形式上难以与自媒体平台形形色色的“网络大V”相媲美,出现内容失语。

2.自媒体冲击传统的工作模式,致使功能失调

传统的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模式下,师生相对被动。虽然他们会配合相关教育活动,但是实际上的时效性不高。同自媒体时代表达口语化、大众化特征相比,纯文本的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略显生硬,解释性、应用性的话语不足,会使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陷入被动,出现功能失调。

(四)教育获得感不足

1.意识形态教育供给与需求匹配度不高

部分高校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模式上侧重理论的供给和灌输,对实践环节关注度不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师生面临问题的能力不高,不能针对高校师生的有效需求提供供给。这种差异会致使师生产生失落感,影响到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效果。

2.意识形态教育理论与实践统一性不强

各高校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各有侧重。有的学校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等方面整合党委宣传、统战、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力量共同参与,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而有的强调意识形态理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实践重视不够,有的强调意识形态实践,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不够,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形。

三、加强河南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

解决好自媒体时代河南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问题,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创新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改进意识形态教育方法、搭建意识形态教育载体、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主客体自我教育。

(一)丰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

1.因时而进丰富教育内容

因时而进,就是要求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在内容选择上把握好“时、效、度”。做到这些,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引导高校师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2.因事而化丰富教育内容

因事而化,就是把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转化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如果在内容离开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能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只有具体的、鲜活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才能引导高校师生坚定四个自信,提升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3.因势而新丰富教育内容

因势而新,就是要求在做好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不能圄于传统单一的内容和思维方式,而是要推陈出新。具体来说,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新时代为主题,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及时解答他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思想困惑,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改进意识形态教育方法

1.重塑意识形态教育话语权

增强话语吸引力,杜绝“对牛弹琴”的错误,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话语权、做大做强话语权。一方面是加强对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和新媒体技术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技能;另一方面是创新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话语表达方式,采用融通师生的概念、范畴、表述,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的和师生们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使中国故事更多为师生所认同。

2.转变意识形态教育理念

改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传统理念中不合时宜的部分,变单向的灌输为双向互动性的学习,构建教育者同受教育者之间对等的教育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具体来说,就是变革传统的课程教学等“自上而下”的漫灌式教育方式,更多地在谈心谈话等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教育方式中融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提升教育亲和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构建意识形态教育有效载体

1.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落实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责任制,就是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到实处,制定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责任、操作规范。当前,河南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红色、黑色和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决不能丢;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坚决管控,大大压缩其地盘,逐步推动其改变颜色;灰色地带,大张旗鼓争取,加快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防止其向灰色地带蜕变。在解决上述问题时,需要正确的区分和处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但无论处理什么问题,都要立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落实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责任制,凝聚师生向心力。

2.加大意识形态教育平台建设力度

面对飞速发展的自媒体,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拒绝也不能拒绝,而是要主动适应,使传统媒体平台与自媒体平台之间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格局。从理念、方式方法破解传统媒体传播时效性不强、传播速度不快、传播广度狭窄等问题。在针对高校师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舆论引导中,发挥自媒体传播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广度范围大等的特点,做到权威引领、释疑解惑,占领信息话语解释和传播制高点,形成线下线上教育的合力。

(四)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主客体自我教育

1.平衡意识形态教育供给与需求

解决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重点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阐释、实践锻炼等方面提供有效供给。一方面是组织师生通过集体研讨、个人自学等方式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加强理论学习;另一方面是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同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师生从新时代党领导下河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提升获得感,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2.发挥意识形态教育主客体的主动性

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体教育者,起基础作用的是客体受教育者。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注入真情实感,了解受教育者的需求,传授其知识与技能,教会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念;受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汲取健康知识营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主客体互动,最大程度发挥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育人功能。

3.加强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关键要以政治家的标准严格要求、以专门家的标准提升素质、以实干家的标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方面是选好配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部门领导班子,确保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确保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等教育活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是重视做好高校知识分子工作,加强团结和引导,加强政治引领和吸纳,最大限度把他们凝聚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下大力气解决河南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河南高校始终成为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信仰主阵地,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EB/OL].[2016-10-12].http://politics.people. com.cn/n/2013/0821/c1024-22635998.html.

[2]张小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重在队伍建设[N].光明日报,2016-03-29(14).

[3]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85.

[4]陈正芬,董海浪.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规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2(1):86-88.

[5]王晓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33-36.。

作者简介

郭静,女,河南驻马店人,郑州财经学院副教授,研究生。

猜你喜欢

师生时代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主要内容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