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社会认同
2018-12-27李明蔚
【摘要】自我价值感是个体的价值和能力意识,它与社会认同有着一定的内在同一性。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认同意识的培育,使其更具有自信心及社会使命感。
【关键词】高职学生 自我价值 社会认同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4-0190-02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的价值意识和能力意识,它与社会认同有着一定的内在同一性。由于高职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通过培育其正确的社会认同观,由此提升其自我价值感与社会归属感十分重要。
一、自我价值感与社会认同的关系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的价值意识和能力意识,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情绪体验,因此它亦是自我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格心理学角度看,持久、恒定的自我价值感能形成一种较稳定的人格倾向,形成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因此它也是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
社会认同是指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对社会及其群体的认同,也是个体作为群体成员产生归属感的情感体验的心理历程。这种认同更多的是强调对这一社会群体的某些共同性和相似性的认识。它包括对民族、国家、文化、区域、群体、个体身份的认同,使个体形成对某个社会群体的归属感。社会认同一旦形成, 就会使个体在各方面都试图与他所属的社会群体内的道德、 行为规范等趋向一致。
自我价值感与社会认同有着内在的同一性。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是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而自我价值感的提升,与周围的环境、人群都有着重要关系。高自我价值感的获得来自于个人对社会的价值观认知,对这个世界和你自己联系、认同的感知。这之中个体对社会、团体的归属感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人在心理上需要得到他人的承认,并渴求群体的认同。人只有在隶属于某个社会群体,或同时又被这个群体接纳、认可、尊重,才能更好的提升自我价值感,个人的能力、才华的展现在社会、团体中才能实现。而社会认同也是个体产生群体归属感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精神纽带,在个体形成对某个社会群体归属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自我价值感的提升往往与社会认同感有着内在一致性。
二、高职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认同感的培育
高职学生人数已经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很大比例。与普通本科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归属感与社会认同感都值得充分重视。这是因为在我国,不少人甚至包括学生家长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而一部分处于青春期的高职学生与其他考上本科院校的同学相比,也有着较多的失望、沮丧、自卑。这使他们容易产生心理落差,自我评价偏低,在社会认同方面有着一定偏激或偏差。所以,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社会认同与自我价值感十分重要。下面谈谈在提升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升高职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归属感,是人们对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它往往与社会认同有着密切关系。政治理想、信念正确,对社会的认识也会更加客观、真实,也更能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并且与学校思想政治培养目标与要求保持一致,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正是在这种认同中,他们能够很好的找到自己奋斗的方向,提升其自我的归属感、自尊心、使命感。
2.树立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大多数成员所追求的理想,也是人们获得社会认同和提升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公正世界信念会增强人们的胜任感与控制感,使得他们对于现实与未来有一个更加乐观的看法。[1]当代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比较关注社会公平,关注自身人格尊严的群体。他们对社会的公正、公平是十分敏感的,尤其高职学生更是如此。因此,要注意培育其公正世界信念,让他们客观地看待社会、人生,正确地看待社会和自我,形成正确的社会认同与自我价值感。
3.通过学校在制度、管理、文化、服务、教学等各方面工作,加强高职学生对学校、社会的归属感,使他们在个人层面的价值诉求上更加客观、正确。因为学生受到的环境影响,其大部分来自于学习、生活的校园环境,内在的、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是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形成的有效催化剂,也是他们形成社会认同的要素。而这也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提升其自我价值感。
4.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提升自我价值感的青春引领者。归属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在学校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教师的道德行为、理想信念会在课堂内外与同学们的接触中表现出来,影响学生对社会、学校的认识。因此,教师人格、理想、行为所构成的校园价值层面,是一种隐形教育内容。通过教师人格力量调动学生自身的内部驱动力而强化对学校、社会的认同,提升其自我价值感,也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社会认同对提升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应充分注重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和社会认同意识的培育,使他们更加具有自信心、使命感与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祝振兵,张帆.公正世界信念与心理健康關系综述[J].医学与哲学,2010(10).
作者简介:
李明蔚(1988—),女,汉族,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