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新媒体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分析

2018-12-27牛应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牛应才

摘 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思想领域重点工程,是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的党的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关乎国家兴盛长久发展的重要教育大政方针政策,具有及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层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肩负着祖国的未来,这决定了其作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提高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一项必需且复杂的重要任务。所以,进一步分析新媒体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和教育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时期

随着全球文化形态的多元化发展和快速传播,社会群众的思想认识展现了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发展需求。当今时代的大学生也同样如此,这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和学生管理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怎样高效地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已成为许多思想政治学者所关注的普遍问题。各级政府都高度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新环境和新问题,党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等。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指出在高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建设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这对于指导和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起到了关键的意义和作用。

一、新媒体环境的概念和特点

环境指的是物体周围的所有外部事物(通常称为哲学中的主体)并对此物体产生一些影响(通常称为哲学中的客体)。对于人们来说,我们所说的环境通常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環境。所谓的新媒体环境是指一个持续发展的网络新技术和各种新媒体传播途径,以及各种信息扩散和接受的虚拟结构。在当下新媒体时期,人们的一言一行也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并在这种形式中开展。所以生动地来讲,新媒体环境是一个“无形的群体”。飞速崛起的新媒体技术和各种工具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并对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影响。新媒体时期的显著特征就是开放性和即时性,海量性和兼容性,互动性和平等性,虚拟性和隐蔽性,影响力和渗透性等众多特点。

二、新媒体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一)加强党对新媒体的绝对领导,依法治理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时期,必须要巩固在党的领导下对新媒体的管理,这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策略。首先,要提高新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严肃整治新媒体下的思想教育问题。加强党对新媒体的领导,就是要提升党对大众媒体的权威。新媒体在坚定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要对其进行合理高效的管理。促进新媒体等传媒在推动爱国宣扬,集体意识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中发挥余力,从整体上推动教育工作的开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其次,党和政府等有关政府部门作为管控社会宏观环境的关键部门,必须在提高和改进新媒体领导的要求的主流意识形态原则上,对新媒体环境进行治理,另外还要完善新媒体管理和舆论监督机制,要加强相关立法,完善法律层面对新媒体的管理机制,倡导良好的社会主义氛围的形成。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主导性,优化网络环境

提高大学生在接受网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地位,大力学习我们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引导积极的舆论导向,以净化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同时促进教育实效性的实现。同时,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发言权,这是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接受环境的基础条件。建立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专职团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合理推广多元化的隐性思想文化产品,强化了他们的话语权力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主导力量。

(三)构建有归属感的和谐校园文化心理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和强烈的归属感是大学生热爱校园的体现,是在大学期间与教师和同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因此,他们对学校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并有一个由意识来认可和维护学校的荣誉,创造浓厚的归属感,以及先进的校园文化,这在提升教育实效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教育办法。整体、优美的校园环境规划,以及配备重要科学管理的课堂和宿舍,是提高大学生归属感的因素,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保证物质形态环境的保证。环境教育的隐性教育效应,对接受和优化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关键的效果。首先,校园环境整体包括校园建筑格局,装修风格和校园景观设计,基础设施配置,校园环境绿化美化。

(四)建立认知特征与价值需求的调查分析系统

利用其他一些先进的新媒体技术来打造一种分析系统以调查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价值需求,这对于巩固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实效性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在目前的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认知观和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习惯和网络文化产品消费的偏好进行在线数据调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大学生认知观和价值观有关的数据调查和特征分类。这样做是有利于真正把握新媒体时期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价值取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设和传播方法提供全面,准确的科学依据,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适应并接受所受到的教育内容,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和实施办法。这一战略不仅在提高新媒体时期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提高了教育内容建设和传播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动机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注重培养学生心理和各方面的素质,两者都必不可少。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效结合,有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无论是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都要积极地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新的方向和办法。

参考文献

[1]王庆龙,陈银萍,刘凤英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运用[J].教育评论,2014,(21):11-14.

[2]张天犬,程淑珍,卜路平等.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分析[J].企业研究,2015,(11):33-34.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论“中国梦”引领下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构建
探析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