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
2018-12-27杨明珠
【摘要】要使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发挥作用,不仅需要细分学生群体开展个性化教育,而且需要不断延伸教育的时空,实现全面覆盖和无缝渗透,也需要突出教育的前瞻性、预见性,从而突出思政教育的引领和疏导职能。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思政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56-02
新媒体又常被称为第五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四大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而言的创新媒介形式。这种基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传媒方式已经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而被越来越多受众认同和接受。尤其是在新生代传播受众群体中,新媒体甚至已经超越传统媒体成为其首选。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用新媒体也正在成为创新思政教育新模式的重要举措。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传统模式中的常见问题
在不少高校中,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偏见和成见不少,不少学生仅仅将之视作挣学分的一项任务而不得不学,且对思政教学的态度往往局限在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和测评。这主要缘于传统教育模式相对单一、刻板、机械,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极为普遍,也就很难实现从书本内容到学生思想意识深层的内化与固化。
更有不少高校的思政教育呈现出相当典型的“两张皮”现象,也就是学生学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根本没有将思政课堂上所学应用于现实,部分学生存在思政学习高分低能、思想和行动与思政教育宗旨背道而驰的问题。甚至许多高校的思政教育只在形式上以必修课体现着重要性,而在教学实质上却存在低质低效的不良情况。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用新媒体的积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广泛应用,年轻受众群体始终是推动网络化快速普及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大学生活跃的思维与积极的行动力更是助力網络世界推陈出新不可忽视的主因。特别是传播方式上,新媒体一经出现就立刻受到了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新生代受众的认同和欢迎。某种程度上,新媒体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数年间就与传统媒体鼎力相抗,依靠的正是年轻学子们的兴趣与热情。
因此,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用新媒体可谓正当其时。首先,各类移动通讯设备如今在各大高校中几乎已成为大学生们的标配,这已经为使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软硬件支持。其次,新媒体高度的灵活性、迅捷性满足了大学生充分获取资讯的强烈愿望,本身就有助于思政教育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再次,借助新媒体传播的光速与海量,高校思政教育更有条件体现其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引领和疏导职能,避免了不良思潮的泛滥和将矛盾冲突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的路径
(一)细分大学生群体开展个性化教育
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格外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校人才队伍。因此,要使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细分大学生群体开展个性化教育。也就是说,要充分借助新媒体的各项功能,改变过去“大一统”、“一刀切”式的陈旧教育模式,让思政教育找准切入点,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现代需求,从而使依靠新媒体平台开展的思政教育更能有的放矢。
比如,新时期大学生群体越来越重视隐私保护,即便有倾诉的需要也比较排斥在公开场合发表或谈论。此时,不妨利用众多即时通讯软件、社交媒体中的一对一功能,实现思政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的“私聊”。在这种相对隐秘的状态下,学生心中的苦闷更易向教师表露,教师也更易在相对轻松的氛围里给学生提供思想和精神上的帮助。
又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或需求建立起不同的“群”或“圈”,通过发起对各种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了解和掌握不同学习程度、生活背景下大学生的认知和态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也更易在特定群体中获得共鸣、取得认同。
(二)突破教育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全面覆盖、无缝渗透
基于网络平台与信息技术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传播与教育只能在特定时间、场合发挥作用的局限性,实现了对时间和空间更加充分的利用。将之应用到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就能突破教育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全面覆盖、无缝渗透。
比如,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之外,学生随时可能面对社会种种异象的冲击,进而产生思想、精神上的困惑和问题。而借助平台化新媒体,学生既可以实现与教师的实时在线互动,也可以通过留言反馈寻求教师的指导。又如,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教师同样可以随时随地发表看法、观点,针对社会热点进行点评,而学生则可以随时点击阅读。如此,师生间即便不见面,也能开展心灵对话,这对增强大学生社会经验、拓展人生阅历大有助益。
自从互联网日益普及到社会各行各业,资讯的传播速度与数量就较传统传媒有了几何级的增长。然而也正因为网络传媒的爆炸式增长,各类良莠不齐的信息也呈泛滥之势影响到越来越多年轻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这就格外需要学校教育与之开展卓有成效的对抗。而新媒体就给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借助新媒体,高校可以建设基于内网的思政教育平台,将其与外网相对隔离。在这一平台上,大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加正规、理性、客观、科学的传播资讯,不必再受不良信息的侵蚀甚至毒害。无论是否在校园内,大学生都可以借助各类终端访问校园内网的教育平台,从而接收经过合理筛选、更加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资讯,如此,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更能得以正确引导、避免误入歧途的风险。
(三)提升教育的前瞻性、预见性,利用新媒体做好引领与疏导
高校思政教育传统模式之所以越来越难以为大学生所接受,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严重的滞后性,往往是出现问题后聊胜于无的补救。显然,这对思政教育品质和成效都会存在难以预料的影响。而在信息时代下,要打破大学生思政教育长期存在的短板,就需要提升教育的前瞻性、预见性,利用新媒体做好引领与疏导。
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介入,随时了解和掌握新媒体上涉及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点点滴滴。一旦发现有助于开展思政教育的新闻或资讯,就可及时加以转播与评价,使之快速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中扩大其影响力。而当发现不良思潮等苗头时,也可以将之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引用,但要注意突出主流价值观的正义性、科学性、客观性、正确性。如此,通过对比式宣传,学生才能更加清晰地分辨出其中的差异和价值。
结束语
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接班人,高校针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历来是与专业教学相比肩的必修内容。然而传统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单一化、刻板化却越来越与新时期大学生的精神需求间产生差距。这也是当前新媒体应用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思政教育应用新媒体不仅止于形式上的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思政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表现。其不仅是高校思政教育一门专业教学的超越与突破,更是素质教育改革战略方向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落实,也是实现高等教育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杜亮.论手机媒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可行性与重要意义[J].文教资料,2016(12):184.
[2]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06):17-18.
[3]王小兰,构建新媒体引导机制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6(05):12-13
作者简介:
杨明珠(1980-),男,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武术,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