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间民族舞艺术特点探究

2018-12-27郭璟怡

艺术评鉴 2018年15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特点发展

郭璟怡

摘要:对于具有漫长历史的中国而言,文化的多元性是有十分鲜明的表现,尤其是在今天,世界文化通过信息时代快速的碰撞和交融,自身的文化更是需要借助各种文化,去芜存菁,求同存异,坚守自身文化的根本,故而我们需要了解自身文化的根源与特点。本文对中国民间民族舞这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形式进行分析与探究,从历史性、语言性、交融性及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与阐释,从历史性中来分析民间民族舞的艺术形式的起源与根本,从语言性来探究其传承与延续,从交融性探讨其发展的脉络,希望更给相关的工作与研究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 特点 根本 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5-0086-02

我国对于民间民族舞的研究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有从其舞蹈形式入手的,也有从其表达形式入手的,无非就是为了由表及里的研究民间民族舞的内核和运转机理,从而借助此来把握其发展的脉络。下面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历史性、语言性、交融性、表演性多维度来进行分析,观其内外,探其根本,窥其传承,推其发展,通过其艺术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以历史性观其根本

任何成熟的艺术形式都有着其值得探究的历史性,我们可以通过其历史性来探究其艺术形式形成的本质,从而窥探其特点。我国的民族民间舞的历史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从我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不难找出许多关于舞蹈的记载,通过战争与统一,不同形式的舞蹈相互的碰撞与交融,各自不断的成熟与发展,又经过漫长时间的发酵,不同文化的洗礼与熏陶,我国的民族民间舞得到的许多丰富的艺术元素和文化内核,使其得到充足的养分得以发展,逐渐成为我们今天所认知的舞蹈。早在最初的原始舞蹈,其实也并不能称之为一种艺术,起码不能说我们最开始是以看待艺术的心情去看待我们的巫术式的舞的,因为我们的巫礼形成的环境是在人类的生存在面临考验,人类文明才刚刚起步的时候,对于许多的未知事物是没有太多的抵抗能力以及生存办法的,不管是来自自身温饱的最低生存条件的缺乏,还是来自对于大自然其他的生存危机的敬畏,我们的祖先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来与未知的恐惧及外界威胁的敬畏做出抗争,在诸多的生存危机中寻求那一线生机则是靠的检定的信念。而这个坚定的信念则是需要通过严苛的巫礼来进行传播、巩固和强化,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的强化每个人对于生存的信念,故而当我们求根溯源的从历史性观其根本的过程中,赫然发现舞蹈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即是为了生存为目的的外在表现。这些东西对于舞蹈而言是太过于现实与残酷,但却是舞蹈最根本的一面:即是人类生存的最现实的客观需求,故其本质特点第一则是生存性。祖先们用这种形式决定了最初舞蹈的客观形态,以及之后的发展方向与价值判定,将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紧密的通过这种形式结合在一起,这对于我们后来的舞蹈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成型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舞蹈慢慢的从最开始的生存导向发展为实用导向,人们用舞蹈来使得身心得到满足,不管是为了满足上层社会人群的娱乐需求或者是满足平民自身的内心情感的宣泄与表达,都是来源于其第二个特点即是实用性。这虽然使得民族舞的物质性与精神性开始分离,然而却使得舞蹈在追求实用性的层面上逐渐演变为将精神体验与实用需求进行客观融合的一种由内而外的表现。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提高,各类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与演变,人类文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人类文明的艺术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娱乐化,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民族舞的第三个特点即是承载性。这里说的承载性一方面指的是人们通过民族民间舞这种艺术形式,表达和宣泄内心的情感;另一方面是说民族民间舞通过其艺术形式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承载了其艺术性与美学的结合,逐渐通过这种融合来使得其舞蹈价值从实用性得到了另外一个层次的提升,使得舞蹈能够作为人类追求美学的一个载体,反过来美学也能作为民族民间舞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舞者们以思想为内核,以想象力为翅膀,让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达到了另外一个层次。

二、以语言性观其传承

舞蹈有其自身的语言符号,身体语言形态因为根植于不同的文化根源,故而其适用于语言的发展中的一些特点。正由于其根植于稳定的文化基础之上,所以其有自己的稳定性和语言符号特点,但是又由于根植于文化之中,所以当文化的思流相互碰撞改变的时候,语言符号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如同前文所提到的,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这种变化往往是进步和发展的。同时,民族民间舞根植于地域、和民族特点,故而其具有稳定性和传承的前提条件,哪怕随着文化的演变导致语言性的变化,但是其传承性却是难以改变的,因为传承的除了文化还有血缘与传统。故而从其语言的传承性上,既有其变化的特点,也有其稳定的一面,但是无论怎么变化,传承性是始终根植于我们的民族民间舞之中,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将对于自身文化的热爱依托于民族民间舞,传递给后一代一些文化与精神,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生命的热忱,对抗苦难的坚韧等。这正是舞蹈之魂,也是民族之魂,也正因为舞蹈有魂,导致其通过外显的语言性将不同的舞蹈分别开并且通过其内在的传承将不同的舞蹈能够各有其灵魂,以此从内而外的保证了民族民间舞传承的延续。

三、以交融性观其发展

前文已经提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各种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变得更加的频繁,故而民族民间舞也体现出了交融性特点。然而又因为其具有语言性也即有其固有的文化传承,导致文化的交融,只会进一步的推进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舞蹈具有时代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乐舞也形成了南北两种鲜明特色:南朝继续保留着汉代的舞蹈传统,北方地区因为少数民族统治,所以盛行胡舞。

南朝刘宋时期,一直继承着汉族的乐舞传统。南朝统治者崇尚歌舞,因此把南朝盛行的《清乐》也随之带到了南方。比如《清商乐》原是汉魏时在汉族地区的传统歌舞形式,东晋之后传到了南方。而南方的歌舞具有温柔典雅的情调,因此大量的南方原有的民间歌舞形式,兼收并蓄,结合了南北方的特点,经过加工成了精致、优美的舞蹈。

四、从表演性观其内外

我国的民族舞蹈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表演者在表演的同时也是娱乐者,既是演员又是观众。

例如,杨丽萍的《孔雀舞》,舞者通过以女性的魅力来展示孔雀的美丽,在服装上增加了很多创意,以孔雀羽毛的宽摆长裙配以细长的指甲,显得舞者手部线条更加柔美,表演起来更加生动形象,使得“孔雀”栩栩如生,给人以视觉盛宴之感。

民族舞蹈最大的特点是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而且有着登峰造极的艺术水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舞蹈水平和艺术美感在不断升华。优秀的民族舞蹈表演是构建在深厚的艺术熏陶和技巧功底上的,而且在民族舞蹈的表演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综上所述,想要研究我国民间民族舞的根源与发展,深究其传承,就需要从历史的角度,观察舞蹈的演变过程,找到其发展规律,通过其语言性特点,观察其传承的模式与特点,又从交融性观察其发展的脉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对其进行探究。相信以此为思路,进行更多更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会让我国民间民族舞艺术特点的研究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使其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范靜.中国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训练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2]李月茹.从杨丽萍民族舞剧看中国当代原生态民族舞的发展[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

[3]王红亮.浅谈现代舞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渗透[J].当代音乐,2016,(19).

[4]张艳.排舞创编融合中国民族舞蹈元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黄希.西方体育舞蹈与中国民族舞动作特点的比较研究——以恰恰舞和古典舞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特点发展
区域发展篇
提高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图说共享发展
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分析
民族民间舞体态研究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