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思想渊源和逻辑脉络

2018-12-27张凯张澍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时代

张凯 张澍军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论述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教育的科学论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想,并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养分。结合新时代的新特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以“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为逻辑起点,以凝聚和巩固共同理想信念为逻辑主线,以全过程、全覆盖、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方法为逻辑支点,形成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逻辑系统。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思想渊源;逻辑脉络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5.004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5-0017-05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这项工作“关系到一个国家举什么样的旗帜、确立什么样的制度、坚持什么样的理论、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重大问题”[2]。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抓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探讨、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使命,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需要及时做出回应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科学解答和深刻阐述了上述时代课题。因此,深入探讨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思想渊源与逻辑体系,是必要的,且意義重大。

一、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思想渊源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观”,根本在于从本体论意义上深化理解和解读“究竟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究竟怎样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问题。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根本性问题的根本性认识、解读和把握。[3]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即是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看法、根本观点和基本态度。

伟大的思想从来不是凭空产生的。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经典论述,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相关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也植根于厚重的中国文化传统。对其思想理论渊源的深刻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这一理论理解。

第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教育的科学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立论根基。马克思认为,对人民群众实施思想理论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责任,是激发无产阶级政治认同的机制,是展开革命斗争的法宝,也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总是将其统治的意识形态嵌入到所谓“文明理念”、“普世价值”之中,这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因此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常常“绝大多数起初不得不充当资产阶级先进的极左翼的角色”[4]。为了不让无产阶级变成“分散在全国各地并为竞争所分裂的群众”[5],共产党人必须“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6],从而促使无产阶级形成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观点和思想,展开对资产阶级的坚决斗争。[7]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国家得以建立的情况下,思想教育工作依然至关重要。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谈道:“每个国家都是伦理国家,因为它们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把广大国民的道德文化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学校具有正面的教育功能,法院具有镇压和反面的教育功能。”[8]这便鲜明地指出了道德文化教化在国家职能中的关键性位置及其在适应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因此不论在任何时期,只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不断加强,不能有半点松懈。在新时代的今天,习近平同志多次谈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反复强调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根本位置,不断重申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不难看出,这一系列观点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教育的科学论述为立论基础的。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实际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与思想提升,是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思想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也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保障之一。[9]毛泽东强调,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0],要坚定政治立场,就必须进行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不仅要求对马列经典、无产阶级革命相关理论、无产阶级世界观等进行理论教育,还强调对党的方针政策、理想信念、中华民族历史与国情等内容进行广泛教育,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11]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毛泽东认为必须坚决依靠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2]、在充分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动员宣传、说服教育作为基本原则。可以看出,坚持思想教育的政治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都对习近平同志新时代思想教育思想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影响。

邓小平同样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他指出:“我们一定要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13]要“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上,邓小平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要服务服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思想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上,邓小平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立场,不搞争论,只能说服,用事实说话。[14]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邓小平要求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毛泽东思想要全面系统学、原原本本学,不能断章取义、歪曲篡改,更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15]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论述是在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关头做出的,同样,习近平同志的思想政治教育观也立足于新的历史转折点,这决定了后者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逻辑理路和战略布局上都对前者有比较明显的继承与发展。[16]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也做了比较充分的论述。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习近平同志思想政治教育观的重要内容。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教化的精髓,为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习近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17]中国传统文化有大量涉及道德教化的内容,尤以儒家思想为最。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8]这就是说,只有通过教化才能让人们有荣辱羞耻之心,能够自我约束、自我规训。在教化内容上,即如习近平同志所说,“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19]。这些都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框架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在教化方法上,儒家思想特别重视“修身正己”,所谓“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就要求作为道德教化的实践者首先自己必须是道德楷模。以此思想为基础,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了党员干部以身为范的重要性。他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20]。此外,儒家教化思想还注重知行结合、学思并重,要求在理论、反思与实践三者的辩证关系中展开道德教化,而非进行“填鸭式”教育。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做到润物细无声,将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把我们提倡的理念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21]这些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儒家教化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逻辑脉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依据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理念、观念和观点,形成了创新性的理论体系,蕴含着深刻的逻辑理路和脉络。

第一,逻辑起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变”与“不变”。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论断。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环境、条件、基础等发生了重要变化。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要改变什么,要坚持什么,要如何回应来自于新时代的挑战,这是一个前提性问题,也是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习近平同志基于“变”与“不变”的辩证逻辑,提出了“三因”、“四为”的重要理论,深刻论述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问题。

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求“变”,而这一变化必须依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2]的基本原则展开。所谓“因事而化”,就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事物自身性质的变化及其置身其中的场域情境的变迁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性与发展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在更加复杂、异质性更高的社会环境中展开,因此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精准化,要根据教育对象与教育环境,根据具体的变化形势,把思政工作落实落细落小。所谓“因时而进”,就是要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根据新时代大环境的总体变迁态势,不断更新教育的方式方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今天,中国人民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丰裕社会”,社会生产力已经得到了相当发展,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的生存性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发展性需求更加迫切,在这样的环境下必须扣紧时代脉搏,充分把握新时代人民新的社会心理变迁,在了解社会变化、理解公众心态、厘清时代主题的前提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谓“因势而新”,就是要本着顺势而为的原则,弄清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具有前瞻性、指向性。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新时代社会变迁的速度之快远超以往,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不断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与这些复杂变化共处,拥抱变化,让变化为我所用。

在“变”的同时,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强调初心与坚守,在“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3]四个方面永远不能发生改变。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不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方法如何变化,都必须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遵循,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宗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和最大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在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不断提升党的治理能力,完善国家治理机制创造良好条件和提供助力。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思想政治工作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机制,只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去,为伟大事业、伟大理想而奋斗。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从根本上讲,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舆论氛围,是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第二,逻辑主线: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变”与“不变”的逻辑出发,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沿着何种路径往前发展,要达到一个怎么样的核心目标,要具体展开何种教育实践,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沿顺的逻辑主线。习近平同志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核心目标,在实践中要立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基本点,从价值引导和道德培训的双重维度展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逻辑。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对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的重大意义,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实践的、人民的、开放的、发展的,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精当诠释。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人民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因此,不断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使人民群众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理解和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核心价值观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4]在中国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是社会团结得以存续的根基。只有在个人层面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准则,才能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态势和氛围,最终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通过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徹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第三,逻辑支点:全过程、全覆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好的教育理念必须有相应的教育方法加以保障。习近平同志不仅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立足点、着眼点,还特别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的方法、策略手段。以全过程、全覆盖、以人民为中心的机制方法作为展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逻辑机制。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5]这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不应仅局限于专门的课堂教学、研讨和学习环节,而应通过各种形式扩散到教育对象成长的全过程,实现其学习、生活、工作场景的全覆盖。习近平特别强调在实践中实现思想政治的教化。他曾经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26]通过生动的社会生活实践,让受教育者通过亲身实践体会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的正确性,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与重要性,从而不断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加强其学习的自主性。在实践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还表现为通过各种手段,将正确的价值思想嵌入到社会生活中,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都是宣传渗透思想政治理念的重要形式;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网络传播都是塑造主流价值观魅力的重要手段。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习近平同志还特别重视在思想政治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先进典型感人事迹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27]“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表现在具体方法上,是坚持榜样引导,通过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火热生活、先进典型、感人事迹,达到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精神力量,从而实现教育目的。[28]通过典型生动的榜样形象来把抽象难懂的道德准则加以演绎传递,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是我国古代社会教化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党在历史上也非常重视榜样示范,雷锋、焦裕禄等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展开榜样教育,既要继承传统,根据事实挖掘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又要注意方式方法贴近受教育者实际,从而提升教育的效度。

三、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重大意义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对于有效解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面向新时代、新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推到了新的高度。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具有与西方社会、传统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都不相同的某些特点,既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很难完全适应。习近平同志从全新的社会条件与历史背景出发,以“三因”、“四为”的精辟论述,明确了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问题,从而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学说与最新的中国实际相结合,创新性形成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与当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一段时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存在弱化、淡化与形式化的现象,出现了所谓价值认同危机。[29]思想政治教育究竟要“教”什么,要如何“教”,才能发挥起最大作用,这是最迫切、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以能够最大限度凝聚共识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作为核心内容,并在全过程、全覆盖、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论体系下逻辑展开,从内容与方法两个层面理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逻辑,有力地指引并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怎么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核心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做了明晰阐释,而且对其发展的机制逻辑展开了系统论证,并在体制机制、制度保障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予以大力关注、支持和引领,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大力培养,以及“以世界视野和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提升国家软实力结合起来”[30],等等,这些,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

当然,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才能让这一重大理论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92-193.

[3]张澍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与运行特征[J].教育研究,2015(4):42-48.

[4][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4.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09:39.

[7]程松涛.马克思的理论教育思想及其价值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8][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14.

[9]张澍军.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学习习近平两次重要讲话的一些思考[J].馬克思主义研究,2017(7):125-130.

[10]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66.

[11]曹亚冰.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1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1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3.

[14][15]刘吉.论邓小平同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A]//全国第三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文集[C].北京:学习时报出版社,1997.

[16]郑吉伟,郭发.论习近平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19-23.

[17]黄文秀,郭维平,赵金飞.习近平思想建党理论的特点、渊源与现实意义[J].观察与思考,2017(8):46-51.

[18][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EB/OL].http://www.gushi.org.

[19][20][21][2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164,164,164-165,164-165.

[22][23][2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6]董文芳.习近平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内容、特点、价值[J].山东社会科学,2017(6):182-187.

[27][28]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J].人民日报,2013-08-21(1).

[29]营立成,汤国永.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危机的社会心理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6(1):17-21.

[30]徐辉,刘建军.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绩与经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80-85.

[责任编辑:庞达]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