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与工程》2018年总目次

2018-12-27

物理与工程 2018年6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物理课程

文章题目 作者期号文章题目作者期号

■特约稿件

解读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引力波的直接探测

张宏浩(2)

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

委员会工作总结

教育部高等学校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3)

理解经典电磁学理论

王 青(3)

高中物理课程结构及其功能探索

——从2003版到2017版高中物理课标的变化

廖伯琴(3)

费恩曼的10大贡献及教学启示

包景东(3)

首届全国高校物理实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后的思考

潘小青 马世红(3)

基于SPOC的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王祖源 张 睿 顾 牡 张志华(4)

小班教学与翻转课堂: 《费曼物理学Ⅱ》的10年教学实践

——纪念费曼先生百年诞辰

王 青(4)

清华物理系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

王亚愚(5)

从基础科学班到清华学堂物理班

——朱邦芬院士在清华大学基科班20年·学堂班10年

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朱邦芬(5)

清华学堂物理班10年成长路

李师群 朱邦芬(6)

“费曼物理学”10年教学小结

阮 东 王 青 徐 湛(6)

■教学研究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一个都不能少

张元仲(1)

拉普拉斯算子的直观物理意义

方 乐(1)

矩形截面有限长螺线管磁场的计算

梁麦林 薛 凯(1)

对普朗克公式的再认识

徐 美(1)

美国物理教育研究: 历史回顾和前瞻

DING Lin 张 萍(1)

美国大学先修(AP)物理课程分析

瞿林云 缪可可 赵馨蕊 周雨青(1)

运动介质洛伦兹协变电磁理论

王雯宇 许 洋(2)

朗道序参量理论计算液气流体系统的临界指数

岑理相(2)

相切型传递的加速度表现

陈奎孚 姚海蓉 张云文(2)

基于等效原理求解介质球极化场问题

曹斌照 费宏明 杨毅彪 陈景东(2)

用相对性原理理解电场和磁场

曾永志 黄碧华(2)

统计物理教学中引入Jarzynski等式的必要性

覃 莉(2)

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评价研究

王焕霞(2)

跳起的悬链线: 现象、理论和实验

王雯宇 许武龙 许 洋 杨旭东(3)

同伴互评在不同文化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武荷岚 丁瑞君(3)

波的反射率和透射率的统一形式规律

李楚元(3)

美国大学物理教材中结构化问题解决框架的教学

策略分析

王 原(3)

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物理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

调查研究

汤 伟 张 静 DING Lin(3)

依托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尝试大学物理研究型教学

张国锋(3)

以光纤白光干涉为例的波动光学教学设计

姜海丽 孙秋华 赵言诚 刘艳磊 麻文军(3)

乙炔分子的振动模型

武 琦 陈奎孚(3)

大学物理热学教学的几点释疑

郑文珍(3)

电磁力与惯性力的相似性研究

王刚志 郭肖勇 吴泽华 王晋研 夏梦莹(3)

主动力信息足以确定静摩擦力的指向吗?

陈奎孚 姚海蓉 张云文(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物理MOOC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的建构

赵馨蕊 周雨青 瞿林云 张志红(4)

基于Clicker大学物理研讨课的师生教学行为研究

李成丰 黄致新 赵晓鱼 何苗嫚(4)

三维直流场“虫洞”

曹剑锋 张龙飞 靳天玉 梅中磊(4)

相对性原理与时空线性变换

戴又善(4)

大学物理课程中“波函数 薛定谔方程”的教学探讨

李爱君 周战荣 朱海飞(4)

刚体转动惯量综合演示仪在教学上的应用

杨振清 宋 顶 林春丹 周广刚 张万松(4)

基于直线加权平均的平均值法、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的

等效假设研究

魏同利 郝惠娟 马天鹏(4)

关于电压、电势和电势差概念的理解

张玉红 柳 辉 张素花 袁常青(4)

基于物理学科特点下教学竞赛工作原则的认识与实践

梁裕民(5)

物理与实际工程交叉课程的教学实践

邵长金 周广刚 杨振清 石军太(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大学物理MOOC教学质量评价

赵馨蕊 周雨青 瞿林云 张志红(5)

平方反比有心力作用下的二体系统的一套初等教案

周国全(5)

一阶RC电路的深度透视: 概念、思想和方法

陈昌兆(5)

对称型三原子分子振动的弹簧质量模型

陈奎孚 刘 霞(5)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教学探讨

何春山(5)

谈谈混沌

刘玉颖 金仲辉 李顺烨(5)

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决赛点评——王稼军教授在比赛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整理稿

王稼军(6)

为什么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需要改变

安 宇(6)

文章题目 作者期号文章题目作者期号

平面化的引力波及其振幅的估算

宁 专 宋振宁 邢志忠(6)

一个绳杆复合摆问题的简单研究

朱经亚(6)

轻绳连接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黄 晶 邱为钢(6)

关于几个典型的刚体运动问题中被动力作用的教学讨论

崔乃毅 米仪琳 孙连亮 李春磊 毛志国(6)

陀螺进动中的“角动量不守恒”问题

邵怀华 卓玉霖(6)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

研究

刘晓莹 彭鸿雁 姚仲瑜

孙 丽 张铁民(6)

圆孔夫琅禾费衍射图样的三维特性分析

于建强 谢 亮 铁小匀 安艳伟 张进治(6)

■物理实验

基于光纤光栅倏逝波传感器的成品油挥发气体温度检测

陈少华 郝 赫 冷文秀 童峥嵘 李 燕(1)

工业废水中磁性颗粒的富集装置设计研究

王柏玮 任 菡 刘 珂 牛锐锐

李泽正 高丽娜 张师平 吴 平(1)

基于阻尼振动模型测量地磁场水平分量

陈贸辛 王福合(1)

介绍估测地磁场的一个简单教学实验

牛汉青 刘 伟 史庆藩(1)

利用全信息声发射仪实现恢复系数与重力加速度的快速

测量

李 辉 闫向宏 亓 鹏 赵 今(2)

基于阴影法的超声驻波成像和声速测量

胡 斌 夏 珣 熊 畅

张博一 唐 芳 李朝荣(2)

实验室固体纵波幅值温变特性研究

房灵猛 张亚萍 刘金柱 李文政(2)

角度测量装置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中的应用

张 岩 王素红 常凯歌(2)

教学型椭偏仪测量各向异性单轴晶体光学参数的方法研究

张锁歆 钱建强 郝维昌 秦雨浩 姚星群(3)

泳池中盘制漩涡对的形成与稳定

王盟航 王志铖 李 鹏(3)

新型数字螺线管磁场实验仪

蒋学俊 贾 鹏

李 猛 张共宁 张 莉 王文娟(3)

智能手机陀螺仪传感器测量转动惯量研究

黄建成 石峰宇 赵 昶 赵 曼(3)

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大学物理基础性实验教学研究

陈 杰 黄 鑫 贾 辉(3)

油气太赫兹光谱仪时域谱的误差分析与标定

宝日玛 苗昕扬 陈星洁

王丹丹 詹洪磊 邢 颖(4)

关于“小孔成像”的研究

潘志民 金凯文 潘开欣(4)

基于光学干涉仪的精密测量技术

马超群 陈国庆(4)

从光栅衍射到现代纳米晶体观测技术

胡 泊 孙祖尧 崔凤全(4)

基于图像处理的光弹应力测量实验

侯军渝 方子林 唐 芳(4)

全自动声速测量及实验数据处理研究

石明吉 罗鹏晖 陈兰莉 宋金璠 刘 斌(4)

负载线圈功率和采样锥孔径对ICP离子源特性影响模拟

研究

全 军 孙萌涛(5)

“真空炮”发射速度的研究

刘晨晨 阿禧达 曾 威 刘 伟 史庆藩(5)

对膜簧片型汽笛频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冯舰锐 陈 聪 吴秀文 董爱国(5)

利用Tracker研究气垫导轨上弹簧振子运动

史振宇 丁益民 张余梦 殷子棋 蒋富丽(5)

对日光灯管的电路模型的定性分析

赵 强 吴金桃 丘来金(5)

不同浓度氯化钠水溶液核磁共振特性的实验研究

宋 睿 王殿生 赵绵绵(5)

基于图像梯度的透镜成像清晰度评估系统

程大骞 付文智 陈东杰

王慕冰 陈 彦 李朝荣(5)

计算机编程在工科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展望

张 鹏 苏 婷 苏关东 李智健(6)

牧草种子的太赫兹时域光谱测试中影响因素的探究

王 芳 王嘉妮 赵景峰 夏红岩(6)

激光在海洋型气溶胶中传输的蒙特卡罗模拟

冷 坤 章 曦 武文远 龚艳春 杨云涛(6)

一种测量水中硝酸盐的金属光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董梅峰(6)

利用改进的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空气折射率

秦 珠 廖 怡 戴海涛 王立英(6)

基于大数据分析思路的油滴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亓东林 鲍祎楠 张师平

裴艺丽 王荣明 吴 平(6)

基于霍尔效应的三线摆周期测量装置的研制

石明吉 李波波 杨雪冰 洪 倩(6)

■教学经验交流

也谈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区别及其应对建议

冯 杰(1)

还原科学研究的过程——基于一次大学物理探究课的

实践

刘柏云 王珊珊 张妙静(1)

建立科学的考核方式提高大学物理课程学习成绩

张 孟 陆 慧 张先梅 申弋斌 吴赵龙(1)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规律的可视化研究

姚琴芬 束正煌(2)

水柜边界处漂浮气泡形状

杨 洁 邱为钢(2)

运动的复平面坐标描述及其应用几例

顾学文 郭文刚 裴海林(2)

《MATTER & INTERACTIONS》教学实施的重要支撑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何焰兰 彭 刚 刘一星 郑浩斌(2)

文章题目 作者期号文章题目作者期号

波义耳-马略特定律的拓展及应用研究

鲁从勖 牛海波(2)

微课在牛顿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伍丽莎 陈华君 齐 云 姚 勇(2)

■大学生园地

网络阻值计算的一个递推关系

薛一鸣 赵宇先 谢 斌 陈奎孚(1)

一种用三线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探讨

董 科 高 红 朱 峰 罗观洲 李 华(1)

利用互感原理设计非接触式位移监测装置的实验研究

刘炳言 李筱雅 李 莹 陈 菁(1)

叠加法求均匀带电球体电场问题

郭泓昊 张雅男 李庆芳(1)

流体表面毛细波与激光照射共同作用产生的光环现象

赵金瑜 关国业 林 方(1)

链条桌边下落问题的探究

陈 思 李岩松(2)

力电混合系统的拉格朗日方程

成 实 张雅男 雷 勇(2)

低成本自动定位声音延迟反馈干扰装置的制作研究

王 轩 薛皓天 徐 妙 赵 晖

赵 伟 郭玉刚 谢 宁 张增明(2)

热水喷泉现象及其理论研究

李 强 覃志远 陈 聪 熊佳芬 冯公警(2)

基于简易风洞的薄翼模型升力测量实验

何建勋 唐 芳 熊 畅 王志超(2)

基于霍尔效应测量电磁辐射的研究

张沈麒 高 红 李 华 王 玫(2)

■大中物理衔接

一类变分问题在中学物理课外教学中的尝试

蔡子星(1)

通过力学教学实现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良好过渡

李海英 郭 欣 倪牟翠 张金宝 李 玉(1)

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考试改革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孟卫东 何 龙(3)

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院校物理专业毕业生工作不适

应性引起的思考

黄绍书(3)

Ir是内电压吗?IR是外电压吗?

黄亦斌 郝继光 吴泽宇(3)

均匀重力场中质点在光滑圆柱面上的挠曲线运动

李 力(3)

新高考模式下“大学物理先导课”的设计与实践

倪忠强 吴天刚 顾 牡 刘海兰 宋志怀(6)

针对高中物理特长类学生的教学模块重构

黄 晏(6)

■新工科建设

慢电子速度成像技术

赵 静 罗志弘 宁传刚(1)

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与物理类课程

设计

方 恺 张冶文 LEGRAND André Pierre(1)

人体神经系统中的电势差和电流

李晨曦 刘玉颖 吕洪凤(1)

多层面理解温度及等压外推标定

戴剑锋 王 青 李维学(1)

■学术研讨论文选登

药科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学时的比较分析

童家明 喀蔚波 王晨光 邓 玲

韦相忠 江 键 屈学民 储信炜 吉 强(5)

适应新工科的大学物理、物理实验课程改革方向与路径

初探

张映辉(5)

核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搭建

——基于开放式实验教学

杨东侠 刘安平 韩 忠 何光宏 谭红兵(5)

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本科生科学推理能力培养的效果分析

王萌萌 赵 敏 方 恺(5)

学以致用——浅析美国大学物理中的电磁学

孙华锐(5)

狭缝宽度对双缝后光场分布的影响

刘长菊 丁 豹 谭玉彬 苏未安(6)

半导体物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创新与教学实践

杨建红 刘贵鹏 李海蓉 王妍蓉(6)

不同照明条件下全息图的衍射场分析

丁文革 杨晨鹤 代秀红 张荣香(6)

影响物理实验移动学习平台使用效果的行为因素研究

邵晓婷 方 恺 倪 晨 马宁生 陆 萍(6)

■简讯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2017年区域(江苏地区)研讨

会顺利召开

(1)

值得推荐的物理学新书

(1)

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工科大学物理试题库(第4版)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批准

2017年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立项项目的通知

(1)

“公式图形不烦恼”课程介绍

(2)

关于2015年高校立项教研项目结题验收结果的通报

(3)

“江苏省高校第一届基础物理实验教师上好一堂课竞赛暨

第十一届基础物理教师上好一堂课竞赛”纪要

(3)

“拓扑绝缘体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研究”荣获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

(4)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华北地区工作委员会华北地区2018年教学研讨会暨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华北地区复赛纪要

(4)

物含妙理: 像费恩曼那样机智地教与学

(5)

祝贺《物理与工程》再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6)

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简介

(6)

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高等教育杯”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决赛纪要

(6)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物理课程
只因是物理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处处留心皆物理
大学物理实验中热电偶冷端补偿电路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小质量恒星形成理论中的大学物理知识浅析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