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异化需求的产业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研究
2018-12-27赵欣
文/赵欣
杭州市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是2010年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产业集聚区,紧邻杭州主城区,处于环杭州湾“V”字型产业带的拐点,是环杭州湾战略要地和杭州城市发展的战略地带,是杭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提高首位度、打造增长极”的重要门户。加快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建设,对于提升杭州城市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打造“一城七中心”,更好地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借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服务于人的需求这一视角出发,对集聚区不同人群的设施需求进行细分,得出产业、社区、集聚区三类人群和基本、中等、品质三个设施层级。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对设施进行选择、布局,形成集聚区—街道—社区三级设施体系,以求为同类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供借鉴。
图 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位置
一、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三大典型特征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规划控制总面积约427平方公里(见下图),其中:陆域面积约348平方公里、钱塘江水域面积约7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41万人。区域范围内有江东、临江和前进3大功能区,包括义蓬、河庄、新湾、临江和前进5个街道。
1.典型的工业主导型新区
大江东现有产业以工业为主,集中在机械汽配、纺织印染、钢构网架、服装、化工等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精密模具、数控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2017年大江东地区生产总值296.0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7:81.5:13.8,工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带来大量产业人口,特别是外来人口。
2.典型的人口多元型新区
大江东现有常住人口25.0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5.41万,外来人口9.63万,户籍人口主要集中在河庄、义蓬、新湾等街道。园区人口主要是产业工人,通勤人口和户籍人口所占比例相当低。其中,江东工业园区户籍人口0.64万人,临江工业园区户籍人口0.22万人,前进工业园区户籍人口0.74万人。因此,大江东地区呈现出两种居住形态:即以外来人口为主的产业园区和以本地人口为主的街道、村(社区)。
3.典型的城乡混杂型新区
大江东现有村镇居住用地17.64平方公里,现有5个乡镇建成区都分布在江东大道以南、钱江大道以西区域,西、南部区域村镇密集分布,东、北部滨江地区多为鱼塘、农田,村镇较少,呈现“西南密集、东北稀疏”的村镇布局结构。
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与问题
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在原有街道乡镇的基础上成立,区域内现有商务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医疗急救体系、公共活动空间等公共设施相对落后。由于大部分人口集中在现有镇街建成区,因此社会公共设施也主要集中在现有镇街建成区。总体来看,大江东公共服务设施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设施规模不足,难以满足人口急剧增加的需求
从设施总量上看,截至2017年底,大江东拥有公办中小学校(含幼儿园、成校)38所,民办中小学校(含幼儿园)7所,各类医疗机构83家,各类养老机构4家。与同类人口规模地区相比,大江东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存在高中阶段教育设施严重缺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难以满足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需求,高端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空白,疾控中心、血液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缺少,文体中心、博物馆、美术馆等大型文体设施缺少等问题。以教育为例,大江东地区只有萧山区第九中学1所高中,按照《杭州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2016)5.5生/百户的标准,应该满足至少4500人的就学需求,目前高中在校生不足2000人,与实际需求仍有很大差距。
大江东区域正面临着公共设施缺乏和人气不足互相影响所形成的恶性循环:一方面人口集聚度低导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良好的公共服务难以聚集人气,限制了区域城市功能的完善。
2.设施层次偏低,难以满足高水平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从设施层次上看,大江东仍然缺少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文体资源,难以支撑大江东高端制造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目前大江东还没有一所省市重点中学,也没有为国际人才服务的国际化学校,与名校遍布的主城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集聚区缺少三级医院,只有萧山区第四人民医院1所二甲医院,医疗资源层次难以和主城区对等。另外,缺少集聚区层级的养老机构,仅仅在河庄、义蓬、新湾三个街道有养老机构,无法满足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
3.设施分布不均衡,难以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从设施分布上看,大江东公共设施分布存在街道之间不均衡、社区和工业园区不均衡、街道和乡村不均衡的问题,难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河庄、义蓬街道聚集了集聚区唯一的高中、二甲医院等教育、医疗等资源,而新湾、临江、前进等农村为主的街道无论在设施数量还是层次上都存在较大差距。江东、前进、临江三个工业园区与城镇建成区之间距离较大,设施配套上难以享受到同等服务。
三、多元化人口构成的的设施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将设施需求分为基本需求、中等需求和品质需求。从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人口构成来看,集聚区人口可以分为产业人口、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等三类。从空间上看,三类人口主要分布在集聚区、园区、社区。其中,产业人口主要分布在三个工业园区内,城镇居民主要分布在街道、集聚区,农村居民主要分布在农村社区、乡镇社区。
1.满足基本需求的均等化设施
工业园区的产业人口多数是以家庭为单位从外地流入大江东的外来人口和居住在大江东的农村人口,通常具备初级、中级技能,其中外来人口往往会携带处于学前教育或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这类人群的设施需求主要是解决孩子上学以及家庭看病等基本生理、安全需求问题。因此,能够为他们提供上学和看病等无差别化、覆盖全部人群的设施即是均等化设施,特点是需求意愿强烈、需求量大。
2.满足中等需求的社会化设施
街道所在地居住的城市居民多数是具有杭州户籍的本地人口,特点是长期生活在大江东,具有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城镇建成区由于基础较好,一般的公共设施比较齐全,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等能够得到满足。这类人群对设施需求是可以实现养老、文体消费等社交需求。因此,以提供文化、体育、养老等社会化设施即是街道社区居民的中等需求,特点是分布集中、规模较少。
3.满足品质需求的个性化设施
大江东工业园发展定位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因此需要引进大量的高端人才和国际人才。这些人群的需求是追求自我实现和社会尊重,对于设施的需求是以双语学校、国际学校、重点中学、大型体育文化中心、博物馆、美术馆、演艺中心等个性化设施,特点是国际化、品质化,这类设施目前也是大江东所缺少的。
四、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
1.集聚区层级设施布局导向
以桥头堡、城市核心区、职教科技城为主,重点打造城市核心区成为大江东地区的公共中心,按照服务当前、引领未来的原则,制定设施清单,重点布局等级高、品质高、规模大、功能全、类型全的设施,实现接轨主城区、融入主城区的一体化目标。
桥头堡:重点布局杭州市高级中学大江东分校等优质教育设施,对布局老年公寓、老年大学、儿童福利设施等社会福利设施进行可行性研究。
城市核心区:重点布局杭州高级中学东湖学校、大江东国际幼儿园、国际学校等教育设施,大江东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会展中心等文体设施,国际医院等医疗设施,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设施,市民服务中心、国际社区等其他设施。
职教科技城:重点布局杭州轻工技师学院、长征职业学院大江东校区、中策职业学校大江东分校、混合所有制学院等职业教育设施,加快职教小镇(职教科技城)东共享区、小镇客厅文体设施建设,争取人力资源大厦项目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
2.街道层级设施布局导向
根据人口分布状况,打破街道和园区边界,统筹规划布局设施,重点加强工业园区等人口集聚区的设施布局,提高设施利用效率。重点优化河庄、义蓬、新湾等街道。
河庄街道:加快建成河庄文体中心等文体设施和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体育健身广场、健身公园、体育健身点等便民设施。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期、和平养老康复中心扩建提升、新围医院迁建等医疗卫生设施,提高河庄街道的医疗卫生设施服务水平。
义蓬街道:重点推进义蓬文体中心新建、义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村(社区)文化礼堂等文体设施,合理布局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疗设施。
新湾街道:重点布局新湾街道文化中心、文化礼堂等文体设施,提升新湾街道的文体服务水平。根据老年人集聚程度,合理布局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实现医养结合。
3.社区层级设施布局导向
以体现设施均等化为出发点,立足各乡村社区公共设施现状,坚持查缺补漏、补齐短板。以街道为中心,辐射下辖农村,发挥街道在设施布局中的主体作用,全面完善临江、前进等街道的设施配置。
临江街道:重点布局临江一中、临江高新幼儿园等教育设施,确保教育设施的全覆盖、均等化。提高医疗卫生设施规模,积极谋划临江人民医院二期工程。
前进街道:重点布局前进初中、前进第二幼儿园等教育设施。推进街道和村(社区)教育设施的全覆盖。重点布局前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社区)卫生室等医疗设施,补齐前进街道的设施短板,提高设施供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