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法在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中的运用

2018-12-27邹晓燕袁亚萍章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2期
关键词:规范化护士教学法

邹晓燕 袁亚萍 章赟

规范化培训工作是培养新护士,在职业素养、职业价值所形成的尤为关键时期[1]。规范化培训应当顺应当前临床中的卫生行政变革,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行业发展需求,从而实现在职继续教育的一种培训方式[2]。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是基于现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教学方法在当前国际间较为流行[3],可以将此种方法应用于临床中,从而有效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及整体素养。本院于2017年开始尝试实习PBL教学模式,取得了培训教学成效。因此本次研究探讨分析PBL教学法在护理规范化培训中的运用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选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我院规范化培训的护士8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常规培训教学的40例护士作为对照组,在规范化培训中行PBL教学法的40例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年龄为18~22岁,平均年龄为(20.04±1.81)岁,观察组护士年龄为19~23岁,平均年龄为(20.31±1.75)岁,两组护士均为女性。包括22名本科毕业生、58名大专毕业生。两组护士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开展本次研究工作。

1.2 方法

对照组护士仍然行常规的规范性培训,而观察组护士则使用PBL教学规范性培训法。由护士长以及带教老师,完成各个培训阶段的培训目标。经由培训主题-问题分析-相关信息资料收集-讨论-确定解决方案-总结评价,多个步骤加以实施规范化培训。首先由带教老师,对护士提出临床中常见的相关情境,对本次研究对象完成教学分工,传授相应的资料知识。围绕临床问题,提出规范护理中的相关问题疑惑。后组织相关小组内成员完成讨论分析,布置所产生的相关问题,做出相应的护理调整。对不同小组成员进行问题讨论总结,实施培训教学后,展示相应的培训资料,整合相关结果。指出不同小组经由培训的更加完善、更加正确的护理培训方法。让护士明白当前阶段医院的护理培训模式,带教教师可以对各个小组实施讨论式学习,制定相应的执教计划,确定最终的培训方案,完成总结归纳及评价。

表1 两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

表2 两组护士的培训满意度相较n(%)

1.3 评价指标

两组护士均在培训之后,完成理论及临床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制定相应的治疗检查表,评分越高,培训效果越好。根据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软件SPSS 20.0为统计学基础软件,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理论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相较

通过对两组护士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对照组护士的理论考核及实践能力考核,相较观察组护士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护士的培训满意度相较

观察组的培训满意度相较对照组明显较高,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对刚刚步入职业的新护士来讲,是决定其如何才能更快的适应临床工作环境,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培养护士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4-6]。近些年临床中有诸多研究者展开对应用PBL教学法的基础护理实践教学研究,发现该法普遍取得了良好的运用成效。在开展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通过将PBL教学法应用其中,转变原本的单向枯燥性理论学习,实现了互动性培训教学[7-9]。基于临床中的问题为培训着手点,引导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对问题加以思考,整合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实践[10-11]。在培训中带教老师的引导下,层层剖析问题[12],由点到面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度及临床操作规范性。在实施PBL教学方法之后,本次研究发现参加我院规范化培训的护理人员的学习的主动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且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度也提高,对照组护士的护理知识掌握度以及成绩评分,相较观察组护士差;对照组护士的平均成绩相较观察组护士低。相较临床樊学英, 李洪娥等学者所展开的应用PBL教学法最终效果相符[7]。

综上所述,通过将PBL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规范化培训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并且提高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及护理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规范化护士教学法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