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中的应用
2018-12-27杨丽英
杨丽英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一类自身免疫性病症,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该病临床症状多为非感染性炎症反应,以关节受累最为常见,部分患者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伤,常表现出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且该病病情常反反复复,会诱发关节畸形或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是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残死率高,应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1-2]。基于此,本文为了进一步研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筛选出本科室2017年11月—2018年8月收治的84例患者的护理情况展开对比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出本科室2017年11月—2018年8月收治的8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有效;(2)经实验室、X线等检查确诊,满足美国风湿病学会相关标准[3];(3)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2)精神疾病患者;(3)妊娠、哺乳期妇女。根据临床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康复组,每组均为42例。常规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1~94岁,平均(72.2±12.6)岁;病程2~7年,平均(4.1±1.7)年;累及关节4~16个,平均(8.8±2.3)个。康复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1~93岁,平均(72.5±12.4)岁;病程2~7年,平均(4.2±1.5)年;累及关节4~16个,平均(8.5±2.4)个。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护理措施涵盖:(1)资料收集:全面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职业性质、社会支持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患者的护理需求,结合临床经验制定相应、有效的护理计划。(2)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其对新知识的接受水平,选择合适的宣教方式,可通过形象的图片、画册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宣教,也可通过组织培训的方式进行,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以促进其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进而做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相关知识为主,包括用药注意事项、饮食调理、日常生活护理以及运动锻炼方法等。(3)心理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做好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治疗、用药、护理等情况;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实行正确的心理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心情愉悦;告诉患者治疗效果,并给予关心与鼓励。(4)出院随访:在患者出院后,建立出院患者微信群,将疾病相关知识上传至微信平台,并开放咨询频道,与患者保持联系,随时解答其疑问;患者出院后1星期对其进行电话回访,出院后2星期进行家庭访视,评价患者的治疗状况与预后,提醒患者定时复查,以及时调整出院后治疗方案;对有严重心理障碍者强化心理护理,必要时上门随访。
康复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涵盖(1):操作指导: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操作示范,过程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讲解,鼓励患者及家属随时发问,操作完毕后进行提问,以了解患者或家属的掌握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自理能力训练,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正确安排休息时间[4]。(2)关节制动:让关节充分休息,禁止负重与过度活动,采取正确的体位,预防关节受压,必要时给予夹板固定2~3周;制动期间做等长收缩锻炼,去除夹板进行主动、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每天2次[5]。(3)关节活动度锻炼: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以增强肌力,维持伸屈肌力平衡;结合主动运动锻炼,进一步增强肌肉功能,锻炼项目包括关节体操、局部按摩,对各个关节分别做外展、内收、伸、屈曲、内旋、外旋等训练,每天2~3次[6]。(4)运动锻炼:多进行运动锻炼,以恢复体力。休息时关节应保持正确姿势,禁止跪坐、盘腿坐;行走时上肢肌肉应放松;工作时采取生理姿势,经常更换姿势,以防关节劳损;运动项目选择有氧运动,如练太极拳、散步等[7]。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展开评估,内容包括进食、洗澡、穿衣、如厕、行走等,共100分,得分越高提示自理能力越强[8]。(2)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展开评估,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9]。(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选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总体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理能力对比
两组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且康复组的提高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对比
对比两组护理前的GQOLI-74总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GQOLI-74总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且康复组的提高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中,满意19例,一般17例,不满意6例,总体满意度为85.7%;康复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中,满意30例,一般11例,不满意1例,总体满意度为97.6%;康复组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临床特征是机体关节以及局部组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存在非感染性的炎性病变,若病情严重可能累积患者各处器官与全身血管,甚至于致残[10]。因此,临床针对该病应及早作出明确诊断,并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同时,在治疗期间应结合周到、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类风湿性关节炎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因此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干预[11]。相关研究报道也指出,加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关节及功能得到锻炼,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肌力及肌肉功能,进而增强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与GQOLI-74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提示康复组患者的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均优于常规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康复组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提示康复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优于常规组。因此认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优于开展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表1 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 x- ±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GQOLI-74总评分对比( x- ±s,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