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类纪录片的剪辑理念研究
2018-12-27宫旭
宫旭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引言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记录片已经趋于成熟,其分类也多样繁杂,表现形式各异,创作目的多种多样,例如:结论性纪录片,陈述性纪录片,宣传性纪录片,等等。每一种分类的创作都有着自己的目的性,表述方式不同,其目的也不同,最终得到的结果也是各不相同的。宣传性纪录片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认为就是宣传片,其实是错误的,这是两种类型的片子,虽然其目的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其表现形式和剪辑风格是完全不同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同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宣传类纪录片以真实的完整的模式来诠释一件事或一个人,在片中不会出现要表现的目的,而宣传片其主要目的就在片子中表现,而且现今社会上流行的宣传片大多数还不够真实,有的过于夸大,有的没有一点真实性,这两者前者更能说明一件事或一个人,而后者只能选择性相信。
1 宣传类纪录片的界定
1.1 宣传类纪录片的概念
宣传片其意就是指把某一件事或是某个人或某个地方告知给别人,让别人知道,这就是宣传片,而宣传性纪录片,它的本身也是把某事,某人或某地介绍给别人,但是它还有一个更深层的目的,就是让知道这事,这人或这个地方的人去理解这个人,去帮助这个群体,去保护这个地方等等。也就是说宣传类纪录片较比宣传片多了一些目的性。所谓宣传类纪录片是指:不以编导和后期制作人员的思想为主旨,完全的展示一个事件或一个群体,一个人物的发展,生活的真实写照,完全按照其发展的顺序和真实的过程予以记录,结果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是目的不在片中体现,是让受众自己去理解出来的[1]。
1.2 宣传类纪录片的特点
宣传类纪录片它秉承了纪录片的全部特点,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特点,在一部纪录片中真实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其次还有人文性,宣传类纪录片关注的大都是人,是人的本质力量和生存状态、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积淀、人的性格和命运、人和自然的关系等。宣传类纪录片的主题趋向于更为深层、更为永恒的内容,它从看似平常处取材,以原始形态的素材来结构片子,表现一些个人化的生活内容,达到一种蕴含着人类具有通感的生存意识和生命感悟,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同情与反感、生存与抗争、美的追求等,强调人文内涵、文化品质[2]。宣传类纪录片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和动态过程,注重感受与体验的共时性。结构性,宣传类纪录片要求自身有独立的严谨的结构和个性化的风格样式,表现内容应有一定的结构力,有起始、发展、高潮、结果等,创作者还要把握叙事的技巧,注意节奏和韵律,并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叙述方式,形成不同的风格样式。此外,宣传类纪录片还具有隐藏目的性,大多数在片子中都会把拍摄片子的目的表现出来,而宣传类纪录片不会把内在目的表现在片子中,还有就是其他纪录片可以用情景再现的表现方式来诠释不能实现的目的,而宣传类纪录片是完全不可以的,他要求完全真实的展现所拍的人、事和物。
2 宣传类纪录片的剪辑理念
2.1 宣传类纪录片的创作目的
在宣传类纪录片中创作者不会在片中体现其创作的目的性的,同样不会在片中夹杂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一些感性的东西,不会夸大和造假片在的内容,只是完全真实的去记录自己要表现的东西,但是创作一个这样的片子难道就只为了宣传吗?其实宣传类纪录片表意是宣传,其内在还有更重要的目的性。例如《遥远星球的孩子》这是一部讲述自闭症孩子的纪录片,在这部片子中,完全真实的跟踪了两个自闭症孩子的生活,学习,没有一点明确的目的性,其表面的意义就是介绍和宣传这个病症和这两个孩子,但是其中还有更深的含义,就是让社会上的人来关注这个病症,来关心这个群体,让有能力的人伸出援手,让政府重视这个病症,为他们的以后创造一个保障,和美好的未来。后面的这些目的在片子中是没有体现的,是要求观众自己去理解和发现的,然而在宣传片中这些目的是要明确的体现出来的,直接让观众了解创作者拍这部片子的目的。
2.2 宣传类纪录片后期剪辑的理性思想
一部宣传性纪录片的剪辑人员要完全遵守宣传性纪录片的剪辑要求,不把自己的思想融入片子,只是运用了自己的剪辑技法完全真实的完成这部片子的镜头组接和解说词音乐的添加,对于一个宣传性纪录片的剪辑人员,要理性的看待问题,不能用感性的思想去诠释片子的内容,那样就偏离了宣传纪录片的主题了。一部好的宣传性纪录片离不开一个好的选题,更离不开一个好的剪辑,人们常说剪辑师是一部片子的第二个编剧,这就可以说明如果剪辑师的创作偏离轨道,就算编剧的选题再好,也不能突出一部片子的主旨,所以每一部成功的纪录片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剪辑师。
创作一部宣传类纪录片不仅要一个理性的编导,更需要一个理性的剪辑师,一部片子的诞生永远缺少不了一个合格的剪辑师,他可以按照导演的思想用有限的镜头创作出一部以导演思想为中心的片子,同样也可以用自己的思想,用同样的镜头创作一部以自己的思想为中心的片子,这就可以证明一个剪辑的思想可以决定一部片子的主题和表现的目的,而宣传类纪录片的后期剪辑师就更加要注意这一点,在剪辑一部宣传类纪录片的时候一定要一个理性的思维去诠释整个片子,用一个理性的思维去完成镜头间的组接和特效的应用。
2.3 宣传类纪录片在后期剪辑中的基本要求
(1)镜头的选择与组接
一部纪录片通常包含几十个到几百个镜头,任意两个镜头之间的切换都需要剪辑者精心设置。画面剪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同一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剪辑方法,甚至很难说哪一种是最佳方案。但无论如何,镜头的转换必须符合一定的逻辑要求,符合生活的逻辑。在纪录片中,要想把动作或事件的发展过程通过镜头组接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必须注意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统一。
首先,动作或事件的发展离不开时间的因素。时间的连贯性是画面流畅的必要前提,剪接时忽视了这一点,就会造成逻辑混乱。其次,动作或事件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和发展的,这就要求剪辑者时刻注意统一空间的概念。这种空间的统一感是靠环境和参照物体现的。宣传类纪录片也离不开这样的剪辑要求,对于宣传性的纪录片来说剪辑师要注意的点很多,镜头组接要按照故事或事件的真实顺序组接,虽然也可以运用倒叙或是插叙的方式,但是前提一定要予以说明,否则就跑出宣传性纪录片的范畴了。例如《老头》这部纪录片中,运用大段大段的长镜头来表现老人每天的生活状态,这部片子中很少运用特效和特技转场,镜头间也很少有特别的修饰,给人一种天然的真实,让人们可以感觉到这些事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更加亲切。每两个镜头之间都有很多种组合的方式,哪一种最好就要剪辑者用心去选择,在两个镜头的组接处用什么样的特效来转场也是一种学问,怎么转不会跳,怎么转不会太硬,怎么才能让两个换面之间转换带有一定意义和作用,都是剪辑人员要想到做到的,剪辑一部宣传类纪录片虽然不要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但是所拍摄的事件或人本身就带有的感情是可以在片子中体现的,怎么才能让他们的感情体现的更好,这需要剪辑出色的技巧和理念去完成的。
(2)解说词的运用
在一部记录片中,画面是最为重要的,解说词只是其次,如果画面已经介绍的很清楚了,在加解说词那就是多此一举,解说词是为了解释画面没有介绍清楚的内容服务的,做一部纪录片,不要乱加解说词,要准确的运用解说词。对于一部纪录片来说,加解说词有几个目的,一是交代背景,也就是说,再不说的情况下,观众就不会明白事情的发展背景,因此必须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二是帮助观众了解和理解故事,所包含的内在意义,三是解释画面的内容,帮观众理解片子,四是承上启下,帮助画面的转接点作说明[3]。纪录片中不要说套话、空话,也不能绝对化。纪录片的解说词不要写得太多,一定要让音响、音乐有发挥作用的余地。在宣传类纪录片中解说词的运用,不光要遵守上面说到的解说词的要求以外,还会受到另外几个方面的限制,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不可以说超出现实的语句,不可以明确表明全片的内在目的,让片子脱离宣传类纪录片的范畴,出于这类纪录片的概念要求,因此以上几点再创作过程中剪辑人员一定仔细斟酌后再做决定。在宣传类纪录片中,所反映的都是真人真事真物,但是它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应该让受众自己去研究其中的内在含义,自己去体会里面的苦辣酸甜,自己去想象其中的哲学理念。说的太过明了会让观众的自尊心和耐心受到严重伤害。但解说词如果能够做到合理运用,符合宣传纪录片的概念要求,那么解说词无疑会成为这部片子的点睛之笔。
(3)音乐的运用
音乐,是为了渲染整部片子服务的,在选择上一定要符合片子的主题思想,不要给片子内容添乱,选择一个符合片子内容的音乐可以让整个片子更加丰满。音乐和纪录片其实是两种艺术形态,一个是用来听的,一个用来看的,但是两者合理的结合,便可以形成另一种艺术效果,在宣传纪录片中,一个适宜的音乐可以让受众深入所讲述的故事,但是一个败笔的音乐可以让整个片子成为败笔,对于宣传类纪录片来说,所选用的音乐一定要符合片子内容,不能脱离片子所讲述的内容,更不能带有太多的感情色彩,让受众听了就伤感或是喜悦,把片子的内容忽略,只要平淡的讲述似的,随故事的顺序延续下去,为片子渲染气氛,帮片子摆脱画面单一的缺点。如《遥远星球的孩子》,是一部简述自闭症的宣传类纪录片,他的音乐选取也很合适,选用了这部片的主题曲的音乐,删去歌词就是一个讲述类的音乐,没有太多情感,但是可以让整个片子更加生动。一段适宜的音乐可以让一部宣传类纪录片更加生动的体现在观众面前,因此我们再创作宣传类纪录片的时候后期人员一定要选去一首合适的音乐,让音乐为片子服务,而不是让音乐抢占先机的把片子埋没。
3 结束语
宣传类纪录片一个真实性,目的性,灵活性很高的纪录片类别,它需要一个理性的编导,也需要一个理性的后期制作人员,两者理性与技术的结合才可以完成一部宣传类纪录片,而剪辑是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选择镜头,理性的去完成组接,让宣传类纪录片的特点完全的体现,让其内在的目的更加明确,合理运用解说词和音乐,让这两者为片子服务,而不是添乱。理性的剪辑师,巧妙婉转的镜头组接,简练厚重的解说词,适宜动情的音乐旋律,结合成一部完整的宣传类纪录片,凝聚成一部适应当下社会,未来前景无限的宣传类纪录片。
[1]陶涛.电视记录片创作[M].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
[2]百度文库.纪录片的分类[DB].未详: 未详, 2011.
[3]《党员电教与远教》.电视纪录片的特性[DB].未详: 未详, 2009.7.
[4]方方.中国纪录片发展史[M].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0.
[5]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 二十世纪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社会变迁[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