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墓葬壁画
——懿德太子墓壁画

2018-12-27杜帛霖

数码设计 2018年3期
关键词:仪仗队岩壁墓葬

杜帛霖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引言

人类在还没有发明文字的时候,甚至还没有语言的时候,就已经会画画了。 早在史前时代,先民就会在山洞的岩壁上作画了,而今天的我们称作为岩画。 这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艺术是人类统一的语言,岩画的抽象和它所反映出当时人类的生活场景,让现代人们很容易理解。 但是今天当代最优秀的艺术家也无法做到完全超越当时的艺术水准。

由于中国古代土木建筑不易保存,经过岁月的洗礼,保存在建筑内的壁画早已同建筑一同损毁了。所幸在我们许多文物圣地的地下还保留有大量的古代墓葬。 考古发掘出土的墓葬壁画就成为了我们研究和了解古代文化的一面镜子。

然而绘画毕竟是人类复杂思想活动的体现,绘画作品有时候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不同的人看相同的一幅画,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这便带给后人们解释古代壁画的空间了。我们要将壁画放在它所处的年代、环境来理解和分析。 墓葬壁画是需要为丧葬礼仪服务的,与丧礼出资者的要求相适应,与丧葬利益的程序进行相配合。 古代是阶级社会,帝王与奴隶,丧葬的规格相去不啻天壤,帝王可有金字塔,奴隶只有一坑, 秦始皇藏于骊山,现在仍高 76米,地表以下迄今不明,平民则仅黄土一坯。 然而仅仅从规格和对生命的认知这两个角度去看,仍然不足以深入了解各地的丧俗,还要考虑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等因素, 所以丧葬礼俗比起婚姻来,更为多样复杂,甚至令今人觉得匪夷所思。

唐朝的建立者李渊家族与隋唐杨坚家族相同,均出身于北周的关陇军事集团,北周、隋、唐三代统治者家族互相联姻, 关系极为密切,朝代的更迭也采用所谓的“禅让”手段,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争, 因而对经济、文化都没有造成严重的破坏。 在政治、军事和文化制度上,初唐完全继承了北周和隋的衣钵,到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才确立了唐代的风格,形成了区别于前朝的特征。

到了唐高宗时代,陪葬帝陵的高等级墓葬普遍绘制壁画,随着墓葬的规模越来越大,壁画的样式也愈加精美。直至唐中宗复辟之后,出现了1“号墓为陵”的巨型墓葬。2陪葬乾陵的唐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和章怀太子墓都下葬于神龙二年(706), 这三座墓葬规模空前庞大、随葬器物数量空前繁多、壁画的精美程度也是空前的。

懿德太子李重润(682年—701年)是中宗李显和韦皇后的长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永淳元年(682)被封为皇太孙。684年唐中宗李显失位,曾经高高在上的太子李重润被贬为平民百姓。3大足元年(701),因被谗言与永泰公主私下议论祖母的私生活,被武则天杖杀,死时年仅十九岁。 中宗李显复辟后为长子李重润营建新幕,“号墓为陵”,因为墓葬级别仅次于帝陵。

懿德太子的整个陵园长256,6米,宽214.5米。陵园范围内曾发现过大量的唐代条砖、瓦片和壁画残片,证明当时里面应该有建筑。4懿德太子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唐代墓葬,总长度为100.8米,墓室内壁上绘满了画,较完整保留下来的有40幅。

在慕道的入口处绘有带着头盔、身着札甲的仪仗行列,在仪仗队后面的慕道两旁分别绘有青龙、白虎, 和以山峦为背景的城墙、阙楼。 城中有大批的仪仗队看起来就像要出城一般。东壁画中的的仪仗队中有3驾车,3匹马,18名驾士,3名马夫。6队骑马仪仗队,共有29人。 6队步行仪仗队,共54人。他们都头戴软裹,身着红、绿、黄色衣袍。 领头的人高举号旗,剩下五个人则是举起红色的旗帜。 武士及侍卫队则是由6人、8人和9人组成的六个队伍。 他们同样头戴软裹,身着长靴,按照不同的等级分别身着紫色、红色、绿色、黄色的衣袍, 腰上佩戴着弓囊和箭囊,他们左手握剑,领头的人高举号旗,作前进状。 文官与是从队伍共 16人,头戴便帽,身穿广袖红色的衣袍,其中4人手举着扇,扇上贴金,其余几人皆拱手作前进状。 队伍中还有3辆轺车。 车队旁边有3名马夫。 他们头上都戴软裹。 身着红色或绿色的衣袍,牵着马,作出行状。

在第一个过洞的东边和西边的岩壁上,是文明海内外的驯豹图。 全图宽3.96米,高2.08米。 画中有四名牵着豹的驯豹师,驯豹师的表情、神态各不相同。 其中两个人腰间都带有驯豹的工具,豹旁还画有树木。 栩栩如生。

在第三过洞以南的东、西两侧岩壁上各画有7名内侍。 他们头戴软裹,身着圆领长袍,手持朝板,分别身着紫色、红色、绿色以及黄色衣袍,脚穿黑色长靴。

第三过洞以北的东、西两侧岩壁上分别画有手持团扇的仕女图。仕女头结半翻髻,身着红色短衫,肩披绿色长巾,下身着红色长裙。 身后有矮树相衬托,这无论从颜色对比还是搭配上,都与现代设计理念不谋而合。第三天井的东、西两侧岩壁上各画有1辆车,车上坐着1个身穿红袍的人, 车前站着4个随时准备侍奉的人,其中2人高举团扇,车后有2人相对而立。在前后甬道的岩壁上,有一幅宫女图,他们或手持乐器、或手拿生活用品、或手捧重物, 微妙微妙的表现了唐代宫廷里奢华的场面,也不难看出中宗对长子的疼爱。

结束语:经过了近三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读研期间的第一篇论文。在写作的过程中自己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更是增加了我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大唐盛世——中国迄今为止最繁盛的时期。直至今日,许多国家依旧以“唐人”命名街道。当时的中国文化,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通过先人留下的墓葬中,我们后人在尽可能的去探索、接近大唐。这也有利于我们思考当今时代,如何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激励我们努力为之奋斗。

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中国古代大唐文化,论文中可能还有许多不足,请大家多多包涵。

[1]李明,胡春勃,赵容.《考古陕西·万古丹青——陕西古代壁画》[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7.

[2]王宇.《盗墓传奇》[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3]谢圣明,黄立平.《旧唐书 大唐风云人物传奇 1》[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

[4]史仲文.《中国全史(十)》[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5]黄兵明.《壁画_一)》[M].北京:北京银冠电子出版有限公司,2003.

猜你喜欢

仪仗队岩壁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动物仪仗队
一只鼠兔
墓葬中的女人
岩壁野餐会
途遇大蟒蛇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
镜头
大墙之魂